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仲尼弟子列传 > 第二一六章 向前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议事大棚内灯火通明,炭盆燃烧的热气,更是助长了棚里的情绪传染,人人兴奋不已,在做各种去徐国的准备。

公羊单虽说是徐国人,可并不知道徐国周边诸侯国的具体方位。他是少年时跟随父母由宋国进入鲁国的,自在鲁国安家后,并没有再回过徐国。徐国只相当于他的祖籍,他对徐国的记忆大部分是由父母传授的。在去徐国换大米的线路上,并不能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

春秋时代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周书灿依稀记得春秋初期诸侯国分布图,从鲁国到徐国的直线距离,间隔滕、薛、彭、钟吾等诸侯国。

此时已是公元前522年,到徐国路过的有薛国、滕国。据记载彭国早在公元前710年已经被楚国灭掉。钟吾国和徐国虽然目前是在,可即将在公元前512年,因为“二公子事件”,一起被吴国灭掉的。

(这个钟吾国和钟无艳是没有半点关系的。)

这次去徐国换大米,人员是邱、子库、公羊单等为主要成员,周书灿根据记忆大致画出地图,给几人细看。告诉他们向什么方向走,让他们心中有个大概地理位置,不至于出门糊里糊涂,什么都不清楚。

他完全不在乎这些人是怎么看他的,一句“这都是山神赐予”的就解决问题了。挡人财路者,如同杀人父母,而阻人前途者更甚!根本不用他去解释,自然有人替他遮掩,利益啊。如果有谁敢说他是妖怪,光子库就不会答应!

从汶上这边到徐国并没有高山,向西南方向,沿着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湿地走即可。此时三个湖是连在一起的,并没有象后世那样分开。因史书中并没有为此处定名,他只能这样把三个湖泊的名字都说出来。另外又需要跟几人解释清楚,防止他们认为是三个湖泊。

过微山湖后进入徐国,转向南方前进。原本这里应该是彭国地界,只是不知道彭国被楚国灭掉后,这片地方现如今归谁管理。

古代的打仗并不是灭国后,胜利国一定接收这片土地,诸侯国之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边界,灭掉这个诸侯国的宗庙也就算是灭国了,之后这个诸侯国便不复存在。灭亡诸侯领地有可能荒芜,也有可能被别的诸侯国圈起来。因为在以后的地图上,彭国的这片地区,显示在徐国的境内。

从古彭国到真正的徐国是平原地带,还算是一路畅通。关键是邱曾经去过徐国,虽然也是少年时,可他的见识要比公羊单多的多。

邱不确定的说:“小公,我并不认为徐国很富裕,水稻是不是一年两熟我不清楚,但在我的印象里,他们是没有冰窖的。虽然这点不能确定徐国国力,可也能说明一点,他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有实力。”

周书灿不同意邱的看法,反驳说:“冰窖这件事恐怕和地理位置有关系,我们这边比较干旱,土壤适合挖洞。另外,我们这边冬季会结冰,可徐国那边气温高,冬季恐怕就不会结冰了,这让他们如何取冰呢?

再说,他们处于淮河流域,土质松软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在山区,完全是平原地带,依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徐国既没有造冰的能力,也没有取石头给冰窖做坚固窖壁的能力。总之,我是感觉他们不是不想用冰,而是当地不具备储藏冰的条件。”

公羊单终于忍不住问出他的话:“小公,您是如何知道这些情况的?怎么您比我这个徐国人还知道的多?”

不等周书灿说话,子库用带着严厉的口吻说:“士,且不可问这些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告诉你。”

周书灿看也没看公羊单,丢下一句:“士,这些都在书里写着呢,你多看看书就知道了。”

转移话题说:“叔父,您尽快去把回邑教书的三名族人定下来,方便他们准备行李。”

出门的人分为两拨,一拨向南换大米,一拨向东回邑。

周书灿经过千思百虑,决定拿新村目前所有的铁农具去徐国换大米。

徐国那边有水稻一年两熟的自然条件,但国力还是越来越衰弱,肯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有关系。徐国虽然历史悠久,可这时代光有文化是不行的,制作再多的青铜器,也挡不住国力越来越弱。使用铁农具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拿着铁农具和独轮车去徐国换大米,他坚信,必赢无疑!

新村的铁农具和独轮车去换大米了,当然需要一部分人回邑再拿来新的补充。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让族里人对邑有归属感。

秉着大融合族人的心思,他决定借机实施族里人回邑接受培训的计划。让族里识字的人回邑教书,再从邑里叫过来一些人和族里人对换。对此,他可谓是用心良苦,挖空了心思,就希望族里和邑里能融合在一起。

槐进大棚汇报:“小公,我又给食堂增加了人手,帮着烙饼。这两天气温低,面不好发,馍实在做不了多少,只能多做烙饼了。小公,好多人都问我能不能回邑?这次回邑的名额太少了,能不能再增加几个?”

周书灿斜他一眼,冷冷的说:“现在人手这么缺,都回邑了,新村的活谁干?眼看就要准备盖房子了,你想捣乱吗?是不是又私下接了谁的好处?”

槐被戳中心思,无言的笑起来,尴尬的抬手挠挠头,又想到小公最讨厌人挠头,那是有虱子的表现,赶紧放下手。一时间两只手不知道该放何处,别扭的扭捏起来。

二人正说话间,邱带着些疲惫进入大棚。猛然见棚里没有族里人在,三步并两步跨到周书灿身边,询问:“小公,这次去徐国,您还有其他的要交代吗?”

周书灿凝神思考下,感觉没有什么遗漏的,摇摇头说:“能说的都说了,也没有什么特别要交代的,凡事路上你多用心就是了。还是那些话,如果能,多买一些奴隶回来。吴国和楚国在打仗,肯定有俘虏卖,那些人会种稻,让他们来教我们种稻米。

大概就是七百多里地的路程,来回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算是遇到事情耽误,三周也足够了。你们要尽快赶回来,到时候正好赶上春耕,我们也能立马开始水稻育秧,说不定还能种上双季稻呢。”

他轻轻叹口气,“唉,如果真能种植双季稻的话,我们还发愁什么粮食啊!哪怕就算是小麦水稻套种,我们的粮食问题也能解决一些了。目前大麦让人食不下咽,粟和稷的产量虽然高一点,可和大米白面比较,还是很难吃的。想改善生活质量,唯有指望种稻米和小麦了。”

邱虽记忆里大米不好吃,可白面的好吃他是知道的,既然小公能把稻米和小麦并列,作为改善生活的希望,那肯定是真的了。这趟行乘只许成功,也必须成功。

略迟疑下问:“小公,我吃过大米,并不感觉好吃,如果让我选,肯定吃大饼馒头了。也可能是距离吃过的时间太久了,忘记了大米的味道。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我们这边的人,会喜欢吃大米吗?”

吃面食的人不喜欢吃大米,这是后世都解决不了的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不可能让一个吃大米长大的人,去说面食好吃。

周书灿苦笑下,“嗯……恐怕很难,但是和饿肚子比起来,再难也会吃肚里。哈哈哈……”

午胥挑门帘进来,见主仆几人在说话,也凑热闹说:“小公,又说什么高兴事呢?”

槐插话说:“邱总管正说大米不好吃呢。我不知道大米什么样,我反正是认为什么都没有肉好吃。”

午胥抬手指指槐,无奈的笑着说:“你呀!”

周书灿笑呵呵的接上话:“槐说的对,我估计我们这边喜欢吃大米的人不多。可是没有办法,小麦只能两年三熟,就算是我们土地多,种了冬小麦再种春小麦,也不可能一年在一块土地上种两次,可是水稻可以。《荀子》说‘一年之再获也’……”

他不经大脑的一句话,把他自己吓一跳。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战国人,战国时代的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下降,越向北越比春秋时代的气温差距大。荀子说的一年两熟肯定是水稻,而不是其他北方的农作物了!

以小麦为例,小麦虽然是从夏代就有了,但是商、周时代,麦还是指大麦,仍然是以大麦为主。大麦生长期短,比较便于管理,为当时主要农作物之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史书中记载,农官仍然需要教黄河流域的农民种植小麦,可见小麦的种植面积有多小。

史书中记载的宿麦,就是冬小麦,宿麦到民国时期,亩产量也才一二百斤。可以这样说,整个古代时期,古人是以粟(小米)、稷(黄米)为主食的。

周书灿在发愣,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不敢打扰他,围着他直勾勾的盯着……

他缓过来神,明白自己这些想法不可能跟他们说,岔开话题说:“午胥,你明日回邑,路上注意安全。这条路我们跑的多了,难免有不良居心的人惦记。路上千万小心,不可大意,时刻保持警惕,不能给贼人以可乘之机。”

午胥闻言也慎重起来,神态严肃的说:“小公放心,我绝不马虎,定当全力以赴。”

他又环顾一下大棚内,感觉没有外人,说出自己多日的疑问:“小公,我们这样帮新村,值吗?我总感觉这是亏本的买卖啊。”

“哈哈哈!”

周书灿压低声音说:“这是你的错觉,我怎么会做亏本买卖呢。我们在这边会获得大片的土地,土地会产出粮食,这边的人也会为我们做工,省去我们买奴隶的钱。你现在看不到,那是时间问题,耐心等个一年半载就出效果了。现在是先期资金投入阶段,我们不投入粮食,凭什么在这里获得土地和财富,这里人绝不会答应的。”

午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反正是小公说什么就是什么,小公说的绝不会有错,邑就是最好的证明。

子青探头探脑的进来,一副做贼的模样。

槐扭头正看到,呵斥说:“子青,你这是做了什么坏事?”

“哪有哪有。”子青赶紧辩解,“槐总管可不能这样错怪我。我是……我是在外面听到一个传闻,想跟小公说说。”

周书灿感兴趣的说:“俄,什么传闻,说来听听。”又附加一句:“这会都是自己人,说吧。”

子青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扭捏羞答道:“我……小公,你别说我长舌妇啊,我是刚听人说的。他……他们说……说子库把他媳妇打的起不来了。”

这消息一般,说新闻吧又很普遍,贫贱夫妻百事哀,打老婆的事在此时太正常了,稀松的不能再稀松的事。可问题是子库这打老婆,肯定是因为汶水河之事。

槐微簇眉头,发表他自己的看法:“这是子库对河边的事撒气呢。他媳妇不过来找小公,小公不会让他在河边丢面子。”

周书灿不以为然的说:“由他去吧。他毕竟是我叔父,长我一辈,他家的事我怎么可能去管。”

邱提醒道:“小公,有些事还是记到心里比较好,叔公这次大概是真的恼了,他有气不能对着小公,只有对着他媳妇发泄。要说叔公这次做事太冒险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劝得住的。没有小公雷霆之势,怎么能强压住他的鲁莽。真要是让他把所有粮食都投入西山烧炭,我们哪有粮食养活他们四个月!邑里还有仲子家那一摊子,我们的粮食能撑到冬小麦下来都不错了,根本无暇顾及他们。”

周书灿附和说:“是啊,好在是坏事变成了好事,找到了徐国这条路。我这两天很自责,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去徐国换大米呢?”

邱开导说:“啀,这怎么算晚呢?我们之前哪有那么多的铁农具拿去换呀。小公,不晚,真的不晚,您可不能往自己身上揽。”

没有铁农具有珍珠,周书灿后悔没有让闵父拿着珍珠去换大米,不然邑可能去年就种上水稻了。

不管他如何自责,现在已成事实,后悔无用,亡羊补牢犹未迟也,尽快弥补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