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称心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能当对手,不能当朋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六十五章 能当对手,不能当朋友

罗逸没想到在大唐的第二日,是有一个人主动来找他。

这个人和他实际本无太大的交集,但却是他提防的对象。

来人正是褚遂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

褚遂良此番找他,倒不是谈公事,而是因此想与他探讨书法上的事。

其实论书法,罗逸觉得自己在褚遂良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他的书法都是小白的“复刻”,看似精美,但是严格上来说是没有他本人的特色的。

不过褚遂良倒真是书法痴,此时倒是亲自找上门,与他探讨书法上的事。

褚遂良这个人,罗逸是知道的,得分情况看待。一方面,他绝对是大唐的忠臣,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会给你使绊子的人。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着名的十八学士之一。

而褚遂良是去世百余年后,唐德宗下诏,将他的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让他享有与唐初的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

褚遂良的话,历史上算是在绝望中走完了一生……

褚遂良以书法见长,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然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最后客死他乡,过了100年后,他的忠诚才得到认可。

褚遂良在书法上的成就可谓是一代宗师,这点罗逸也不得不服。

魏晋以来,形成了“学在家族”的传统,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博涉文史”,擅长书法,“工隶楷”。谁也没料到,正是凭借功力深厚的书法,让他成为朝廷重臣。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一直视为师长的大书法家虞世南去世了,这让他特别难过:“虞世南死后,再也找不到人谈论书法了!”大臣魏征听后,对他说:“褚遂良的字写得很好,下笔遒劲,有几分王羲之的感觉。”唐太宗喜出望外,即刻任命褚遂良为“侍书”。

褚遂良不仅书法水平一流,他的学识同样渊博。贞观十七年,唐太宗疑惑地问褚遂良说:“舜造过漆器,大禹雕琢过切肉的砧板,当时劝谏舜、禹的有十余人,食用器物这样的小事,大臣们为什么苦谏呢?”褚遂良回答说:“不能鼓励奢侈。如果把精力放在雕琢上,会妨害农业生产;要是漆器流行起来,以后就一定有人会用金子、玉石来造器具。过分浪费,国家就离危亡不远了。所以诤臣必定劝谏事情渐发的开端,到它发展到极点,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唐太宗听了,不住点头。褚遂良总是这样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令人信服,后来唐太宗感慨地说:“把道理讲好,也是要靠学识的。遂良博识,让人十分敬重。”

褚遂良不但学识渊博,性格也极为耿直,敢于坚持原则,有时连唐太宗的面子也不给。古代皇帝,每天的言行举止会被记录下来,作为史料留存,褚遂良有段时间就负责干这个。

有一天,唐太宗问他:“你记的那些东西,我能看看吗?”

他回答说:“今天之所以设立我来记录这些,就是充当古时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还没听说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呢。”

唐太宗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他回答得十分干脆:“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是一定会记录的。”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平定辽东,褚遂良鉴于隋亡的历史教训,举谏说,不可远征,以防不测。唐太宗不听,褚遂良就再次上疏,认为皇帝亲征不合情理:“臣把史籍都翻了一遍,从古至今,当皇帝的还没有亲自去打辽东的,派大臣去打,倒是有此先例”,所以“派两名勇将,发兵四五万”就可以了。

然而,李二一意孤行,其战果已经是一场伟大战役,但对标满分的李二这次也吃了些苦头,对他而言算是以失败告终。在回师途中,唐太宗对劳师远征深表后悔,回来后提拔褚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朝政。后来,又任命他为中书令,褚遂良成了唐代政坛上的重臣。

在贞观二十三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他们说:“当年汉武帝托孤于霍光,刘备托孤于诸葛亮,我以后的事,都托付给你们了。”又转头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

褚遂良成为托孤之臣,是因为他是李治最强有力的维护者。前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朝臣多认为九皇子晋王李治仁厚,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唐太宗更喜欢四皇子魏王李泰。有一天,他对近臣说:“昨天青雀投入我的怀抱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为我再生之日。我只有一个儿子,百年之后,一定为陛下杀了他,把王位传给晋王。’父子的伦理,原应当是天性,我见他这样,非常垂怜他。”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都没说什么,唯独褚遂良走上前说:“您也是君王。哪有执掌政权的君王,杀死自己的儿子,传位给兄弟的道理呢?”唐太宗幡然醒悟,当天立李治为皇太子。

李治即位后,对褚遂良非常感激,封其为河南县公,第二年又升为河南郡公。永徽四年(653年),褚遂良被拜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然而李治做梦也想不到,因为立皇后的问题,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绊脚石。

永徽六年,李治想要废黜王皇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有一天,他传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积和于志宁四位重臣入内殿开御前会议。这些人事前得到消息,商议如何劝谏,但谁也不想放这头一炮,褚遂良主动请缨说:“我来吧。我奉先帝遗诏辅佐陛下,如果不尽愚忠,无脸去见先帝。”

李治一开口,就把废后的理由提得很充分:“罪莫大于绝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仪生有皇子,众位卿家意下如何?”

没等别人开口,褚遂良第一个站出来说:“皇后系出名门,也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去世之际,曾拉着微臣的手说:朕现在将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卿。当时陛下也在场,想必听得很清楚。臣没听说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岂可轻言废立之事!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

任凭李治如何解释,褚遂良就是不同意,当天的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李治再次召集开会,褚遂良直言不讳地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请另选他人。武昭仪曾伺奉过先帝,人人都知道,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立她为皇后,天下人将会做何感想呢?”

这句话说到了李治的痛处,他羞愧得没说话。褚遂良却越说越激动:“愚臣触犯了圣上的尊严,罪该万死,只愿不辜负先帝的厚恩,哪里还顾性命。”说完把帽子摘了下来,还把上朝时执的手板放到台阶上,说:“还陛下这个手板,我要告老还乡!”李治大怒,命令侍卫直接把他架出去。

最终,李治不顾褚遂良等人的反对,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因为违背圣意,被贬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到桂州任都督。武则天还不解气,不久又将他贬为爱州刺史。显庆四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绝望地死去。

但就是这么恨褚遂良的武则天,都想在死后给他正名。

神龙元年,武则天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她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褚遂良等人平反。武则天当过皇帝之后,阅遍群臣,她虽然恨褚遂良的迂腐,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与忠诚。

但罗逸也知道,褚遂良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曾和褚遂良打交道的原因。

可以说因为刘洎之死是给其惹来是是非非

当然,在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中,也多遭受非议之处,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刘洎之死。

这件事,《刘洎传》是这样记载的: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命太子李治监国,同时令刘洎、高士廉和马周等重臣辅助太子。第二年,唐太宗因征辽失败,急火攻心,身上长了一种毒疮,回到定州时病情一度十分严重,生命岌岌可危。

刘洎、马周闻讯赶来探望,出来后,褚遂良问情况如何,刘洎悲伤地流下了眼泪,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然而褚遂良后来却跟唐太宗说:“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意思是说,刘大人觉得现在国家之事不用忧虑。病中的唐太宗听到这样的话,心情可想而知。

病愈之后,唐太宗召刘洎询问此事,刘洎据实以对,并说马周也在场,可以为自己作证。太宗问马周,马周与刘洎说的一样。然而褚遂良坚持说自己听到的才是真的,唐太宗最后决定相信他,赐刘洎自尽。

这件事最大的争议焦点,就在于褚遂良是不是诬告、陷害刘洎。

先来说说刘洎。

刘洎出生于南阳,原来是萧铣的手下,归降大唐之后,因为敢和李世民当面抬杠,深受李世民喜欢和敬重。

经过几年的磨练,刘洎终于成长为了,继魏征这个大杠精之后的小杠精。当年李世民要看起居注时,被禇遂良给怼了回去,刘洎就在旁边为褚遂良呐喊助威。

639年,李世民把他升为了的黄门侍郎。

643年李承乾被废之后,刘洎觉得光抬杠不好玩,可以玩一下杠杆了。于是,他就和另一位宰相岑文本一起,站在了李泰的那一边,结果被长孙无忌给杠飞了。

李治当上太子之后,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因为刘洎和岑文本当年支持李泰而冷落他们,相反还让他们和褚遂良、马周等名臣,轮流和李治谈论政事。

645年,李世民征高句丽时,还把岑文本带到了身边,但岑文本劳累过度死在了半路。刘洎则在后方,和李世民的妻舅高士廉等人,辅佐太子监国。临走之前,李世民像往常外出一样,特意叮嘱他们要好好辅佐太子。

这本来就是一场普通的送别,但是,出事了。

作为皇亲国戚,又在玄武门之变时立下大功的高士廉还没有说话,刘洎竟然抢在了前面来了句:“陛下请放心,大臣们要犯了法,我会立刻诛罚。”

诛罚大臣?李世民很震惊。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诛罚大臣是皇帝才有的权力,你一下臣子怎么敢说出口?

别说是大臣了,就是平民,跟了李世民几十年的房玄龄都轻易不敢这么做啊。李世民去打高句丽之后,有屁民诬告房玄龄谋反,房玄龄连问都不敢问,直接就把这人送到了辽东,听凭李世民处治。

刘洎这么一说,等于是给李世民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李世民当众笑一笑,什么也不说。

那么在其他大臣的眼里,那就等于是同意了刘洎“诛罚”大臣的权力。如果李世民当众发怒,还需要他辅佐太子,万一战场上有失,恐怕后方不稳。

所以,李世民尽管很不高兴,最后也没有发作,只是旁敲侧击的提醒了他一下,不要乱说话。但这笔帐,李世民算是记下了。

半年多以后,李世民从辽东回来的路上,背上长了一个大疮,一时之间生命垂危。刘洎进去探望之后,一脸悲痛的对大臣们说了八个字:“疾势如此,圣躬可忧。”

接下来,史书记载出现了分歧。

两唐书说,褚遂良诬告刘洎有异心,自称要当伊尹、霍光辅佐下一任皇帝。但《资治通鉴》却认为,这话不是褚遂良说的,而是另有小人诬告。至于到底是谁说的这话,至今也没有定论。

总之,李世民听了这话之后,就把刘洎给杀了。

因为伊尹、霍光虽然是历史名臣,对各自的王朝也是忠心耿耿,但伊尹流放过自己的君主,霍光废掉过自己的皇帝。而刘洎原来支持的是李泰,你当伊尹、霍光,到底是想干嘛?

很多史料认为,杀刘洎是李二一时糊涂,听信了谗言。

褚遂良有害刘洎的动机。因为,当时刘洎是侍中,马周是中书令,官职都比褚遂良高。

相比褚遂良,李世民更看好刘洎、马周,想让他俩当托孤大臣。

褚遂良想成为托孤大臣之一,所以谗言陷害刘洎。

所以罗逸觉得褚遂良这个人轻易当不得朋友,也是会给人使绊子的人,但是他对大唐的忠心也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