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一十二章 平定扬州(4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千零一十二章 平定扬州(43)

刘澜部队骁勇肯定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一场又一场胜利打出来的名头,而孙策也能做到刘澜那样爱兵如子,这没什么难的,可是战场之上总是要有牺牲的,而这一次他要做的并不是让一部分人去送死换取另一部分人顺利抵达交州,所以从一开始朱治就把他的想法想左了。

他可从未想过让他们去送死,而是迷惑刘澜,这就是他在与张羡会面后想出来的办法,现在什么才是关键,能顺利抵达交州才是关键,而那三千人的目的只要要蒙骗刘澜,只要能骗过他,让他上当就行,至于之后完全可以先隐藏起来,甚至是可以走脱,并不是非要去和刘澜拼死一战,别说他们只有区区三千人,就算他这里万余人都过去,不也是送死吗?

骗了刘澜就不再露面,让他四处去找,等刘澜发现上当了,可能他们早已经都到达交州了,这不就是刘澜惯用的手段吗,我们现在只需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在刘澜身上,看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

既是刘澜惯用的伎俩,想要骗他会那么容易?到时候不要没骗到刘澜反被刘澜加以利用,最后不仅全军覆没还要被天下人笑掉大牙,这番话虽然朱治没有当面说出来,只是在心里这么去先了下,可是看着孙策那信誓旦旦的样子,好像已经顺利抵达了交州一样,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他们能否抵达交州还是未知之数,想到这里,朱治就无法像孙策那般笑得出来了,

看到朱治的反应,孙策脸色瞬间也变了,倒不是他猜出了朱治心中的想法,而是想到了其他方面,立刻严肃的说道:“秣陵军不是吃素的,我们交手这么多次,我知道他们的厉害,所以我一定不会掉以轻心,更不会情敌大意。”

“你能这么想就最好,我军只有一万多人,而秣陵军具体有多少人现在还无法探知,但有一点他们要拦下我们很容易,所以你既然要做决定,那么不管你在任何时候都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再冒险了。”

这些年孙策犯下的错误有多少他不去说,但走到今日,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他经常做出一些冒险甚至是冲动的决定,而如果他能将这些毛病改正,虽然不敢说一定就能抵达交州,但最少不会像以往那样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朱治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你现在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眼下这一战,却忽略了刘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现在他们对刘澜身在何处,病例多少一无所知,就更不要说接下来刘澜会耍什么花招了。

但是因为这几日二人的关系修复不少,所以他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毫无照顾孙策的脸面,但是最后他还是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就是关于孙策急着要赶往交州的想法希望缓一缓,先把刘澜那边的情况摸清楚了之后,在根据情况行动。

“好。”孙策直接同意了朱治的建议,他并不是一个不听劝的人,只不过有些时候他比较反感那种命令一样的建议,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父亲生前的那些将领们身上,任何事情不是和他商量,而是一旦说出来就完全是命令一般,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思去执行。

所以之前他才会跟他们对着干,可最后吃了亏,才终于不那么意气用事了,也明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道理。

而眼下朱治明显是在和他商量而不是命令,既然是和他商量,那么当他也认为朱治说的是对的,那他当然要接受人家的建议,因为他也觉得接下来不该鲁莽而是要更加小心一些,尤其是已经在知道刘澜在武陵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甚至可能早已经偷偷派了主力调往了零陵和桂阳之后,如果不先搞清楚,不管从哪里走都有可能碰到刘澜,而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不用想都能知道了。

~~~~~~~~~~

秣陵军中,若论大军团作战谁厉害,有的人或许会选徐晃有的人则会选择关羽,争论很大,但这些争论显然不会发生在刘澜的身上,既然是世人公认的将将大才,如果连帐下将领的能耐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那他也就当不起什么所谓的将将大才,充其量不过是将兵之才,或者更加不配当喜欢和关羽的主公,毕竟连自己两员大将的能力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所以对于关羽和徐晃二人的认知,刘澜非常清楚,也就是没有人问他,如果那些好事者真要来问他的话,那他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两人都当之无愧,但如果真要分一个高低的话,那么也就是在领兵多少上有差别。

比如徐晃,因为一直负责辽东事物,所以他用兵完全可以比之韩信,多多益善,换言之就是越多越好,调派十万以上的兵力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还能做出一些出神入化的部署,而这些都毫无疑问是他在辽东得到的成长,统领一郡部队,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一郡的兵力又能有多少,但辽东那可是足足十多万人马,虽然后期消减部队,现如今辽东兵力已经不足三万,但统领过十万人作战的徐晃显然更占优势。

反观关羽,带领的摄山营最多时候也不过五万人马,所以刘澜才会说两人奇虎相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两人统兵都只有三五万人的时候,但如果超过十万人马的作战,那毫无疑问刘澜更看好徐晃,因为关羽没有带过十万人马以上的经历。

因为这一点刘澜更看好徐晃,可如果部队只有三五万人比较的话,那刘澜则更看好关羽一些,他帐下的将领这么多,能记住帐中每一名偏将裨将的很多,可连每一名校尉,甚至是军司马以下的军官的名字都知晓的,那也就只有关羽了。

而刘澜在军中一直强调爱兵如子,能做到的也很多,但能像关羽那样替士兵吃痂吸疮,同吃同住,却没有,这是关羽的确定,曾几何时刘澜在后世是知晓一些关于关羽敬重士大夫,抚恤下人,而当他真见过了关羽对待士兵之后,他才真的感慨,毕竟吃痂吸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而关羽能做出这些来,完全不是装样子邀买人心,而是他真的把普通士兵当做自己的孩子和亲人看待。

在刘澜帐下,很多将领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比如赵云,他的有点是善于把握战机,而点睛之笔则是在很多看起来不是机会的机会中能够出奇制胜,利用骑兵快速机动的能力,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军校之中,秣陵很多将领的战绩都会被反复学习与研究,而若说起赵云,也许能够成为金典的战役有很多,但最被人所熟知的无疑是让他一战成名的冀州之战,而在冀州之战里,最北人所热衷和反复研究的战例毫无疑问则是巨马水一战了。

而他解固安之围,败高览杀崔巨业更是让他天下闻名,而这一仗从头到尾赵云每一次精确到极致的命令下达,以及驱冀州军至巨马水,最后不仅没让冀州军完成所谓的背水一战,还收复了冀州之军,可以说这一仗是骑兵的经典战例,同时也是军校里每一名骑兵将领都会反复研究的战斗。

当然在这些将领的经典战役中,唯独缺少了水军,这绝对是军校里的一大遗憾,但也是如今水军头领周泰所耿耿于怀之处,毕竟水军成立时间段,别说什么傲人的战绩了,甚至连参加的战斗次数几乎没有,而这一次战胜九江水军,说白了他们只是打了一个辅助,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至于建平之战那就更算不上是水军的经典战例了。

但周泰并不知道的是,因为他带来不便登陆战斗,让刘澜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水陆部队,反正如今水军已经在进行分割,将成立芜湖和秣陵水军大营,那何不借此机会,将两支水军大营再一次细化,一个在蒋钦的率领之下只负责水战,而周泰率领的水军完全可以成为后世水军陆战队,不仅能在水上战斗,到了陆地上,他们也必须成为一支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部队。

但这个时候周泰可并不知晓这些,也不会清楚刘澜对他的最新安排,但是他到了秭归县之后,除了严防孙策可能再次前往益州之外,还有一些俘虏需要他和陈到处理,不过最终陈到还是放弃了这个建议,不是他不想亲自去说服他们,而是他怕自己的现身反而会造成一些人的抵触,所以最好还是由周泰先来,实在说服不了,他再去做尝试。

周泰很立即陈到的想法,答应了他,因为是芮家兄弟,而芮玄还受了伤,所以此刻真正招降的就只有芮良一人,其实这次可以说是招降,也可以说是对芮良做出处理,如同他投降,那周泰肯定留他,而如果他拒绝,那周泰不认为继续留着他有什么必要,但因为丁奉的原因,所以才有了此刻周泰招降。

可以说这次单独招降,丁奉出了很大的力,为此他还专门赶到现在,在议事厅内,周泰直言不讳,只要他肯投降,不管是来他们水军还是要在秣陵军队里某一个差事,他都可以保证芮良受到重用。

但芮良并没有答应,叹息一声,道:“周泰留了他兄弟一条命,这份情他感激不尽,可如果然他被迫孙策,那他就是不忠。”

芮良后面的话还没有说出来,丁奉已经抢先了一步,道:“你这不是不忠,而弃暗投明,所谓忠臣择主而事,没有人会怪罪你!”

芮良苦笑一声,道:“我如果投降,不仅是主公,还有家父都会怪罪我!”他深深看了一眼丁奉,道:“主公待我如兄弟,视我父亦如亲生父亲一般,如果我背叛他,那我和畜生有什么两样,你不用再劝了。”

丁奉叹了口气,而周泰则再次开口,道:“我想有些事情你可能还不知晓,你的父亲也在建平城内被我军所俘,而你的弟弟芮玄我想你也很清楚他现在的情况,这么说吧,你投降与否,直接关系到你的父亲和你兄弟的性命,如果你拒绝投降,那我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你,我们也没有继续照料你重病的父亲和重伤的兄弟,好了,今天就这样吧,我给你三天时间,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你们芮家一门三口!”

说完,周泰摆了摆手,丁奉便喊来了门外守卫,收文刚要上去绑缚,却被周泰挥手拒绝,吩咐他们,道:“不用再绑了,待下去到厢房休息,好好厚待芮将军!”

周泰有底气,也非常清楚芮良不会逃,既然能有孝子的名头,就说明他对亲情是十分看重的,现在他之所以纠结的原因完全是在忠孝之间,所以他也不想给他太多的压力,这只会让他难做,相反他还会给芮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三天下来,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周泰摆摆手,挥退了他们,丁奉望着离去的芮良,叹息了一声,到了眼下,尤其是听到芮良那番话之后,他可有确定想要劝他投降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虽然他已经非常的努力,但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有最好的结果,之后虽然他还会尽力而为,但看他的态度,希望渺茫。

在大汉朝,莫说是丁奉了,连黄口小儿也都清楚孝道是最重要的,可是在孝道之上则是一个忠字,所谓忠孝难两全,如果是其他的事情,或许因为孝芮良投降没有什么不可能,但现在关系到忠臣不事二主的问题上,所以芮良又怎么会因为父亲和兄弟就妥协?

甚至他可能会做出一个极端的事情来,那就是自残,既然父亲和兄弟因他而似,那么他干脆先走一步,这样也就能对得起父亲和小弟,一家三口在下面也算是团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