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仲尼弟子列传 > 第一九一章 天花乱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河滩地北边的边缘和南边相似,也是直通汶水河河道的硬地,一行人没有停留,牛车继续向北,大概又走了快一个小时,在没有遇到大的河滩地,也没有看到仲孙家的水浇地,周书灿吩咐停车。

荒地的土质比较松散,两辆牛车辗压的车辙印特别明显,和邑那边有一点不相同,周书灿认为这或许就是山区和平原的差别。他蹲下身子,抓一把松散的泥土,仔细回想在江南求学的种种。

首先是土质的不同,南方土壤对水的渗透比较强,下雨后土壤会很快的渗透到更深层的土壤里。而他家乡和他上本科的城市则是土壤的粘性比较大,遇到阴天下雨土表皮会变成泥巴,表层下面的土壤偏偏依然坚硬。他不是学农科的,当初是理科生也没有好好的学地理,但生活了南北两地也是知道,两千多年后的黄河中下流流域土壤的渗水能力真的没有南方土质强。

可现在春秋时代的气候不同,他不能拿两千年后此地的土质和现在比较,应该拿两千年后长江流域的土壤做对比,那就比较适合种水稻了,只可惜现在这边并没有种水稻的经验,吴越两国虽然不远了,可以他现在的能力,根本没有能力去。

他自言自语说:“有什么办法搞到种水稻的人呢?”

邱凝视周书灿的动作,小心的接话说:“小公,我们可以买些奴隶。我听说徐国向南是吴国,那边人是吃稻的,且吴国比较富裕,奴隶也多,我们可以私下通过戍卒买奴隶。”

周书灿好奇的看看邱,感兴趣的问:“你去过吴国吗?”

邱常年不变的四方脸闪过一丝犹豫,随即没有任何隐瞒的说:“是,我少年时去过。那边长年吃稻米,民众是要比我们这边富裕一些,那边的桑树也更多一些,素更多。”

“桑树啊,挽纱女,村西施氏女……”

周书灿想起来同时期吴国发生的事:公元前525年(僚二年,僚〈公元前526年—公元前515年〉),公子光率兵征伐楚国,打了败仗,把吴先王之舟也丢掉了。公子光害怕因此获罪,就偷袭楚军,又夺回了王舟才回军。

公元前522,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来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

公元前519年,僚派公子光征伐楚国,大败楚军,把原楚太子建之母从居巢接回吴国。借势北伐,打败陈、蔡的军队。

公元前518年,公子光又征伐楚国,攻克楚国的居巢、钟离二城。

……

吴国常年打仗,是会有很多的俘虏,且这些俘虏绝大部分可能是越国、楚国的人。这时期农兵合一,国人拿起锄头能种地,拿起长矛是士兵,若能买下这些人,不仅仅能种水稻,还能用他们保卫家园,一举几得,何乐不为?

周书灿咧开大嘴称赞道:“邱,你真的出了一个好主意。”

子库一直寻思周书灿的言行,买奴隶对他来说现在是可望不可及的事,翻来覆去掂量很久,才下决心问:“子骞,我也能买象邑那样多的奴隶吗?”

周书灿捏土的手停顿下来,子库的问题他没有办法回答,如果能的话,那也太夸张了,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纵然是他有后世的思想,也不能立马达到质的飞跃,那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闵父去买的奴隶,那是孔老二给他的启动经费,一笔天降之财,真不是能短时间积累的财富。

他不想说实话,又不能骗子库。丢下手里的土块,在身上拍打两下,至于身上的尘土,他就不管了。

摇摇头说:“叔父,恐怕不能。就算是我们把这一片土地全部变成良田,也是需要一年的时间,之后才能达到一个积累的过程。而那个时候,昭公不去说他了,光三桓的围攻,就会让我们不能喘息。

我们遭受三桓的打压,如果能做到自保并且挺过去,那时候才能谈到发展,由此我们才算是有能力蓄养奴隶。这个过程很艰辛也漫长,非一日之功,恐怕……呵呵,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看到,叔父就不要妄想了,我们没有那举国之力。”

子库闻言备受打击,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瞬间被浇灭,神情一下子没落到极点。如同霜打的茄子,原本是紧绷的表皮,现在软趴趴松垮要起褶皱的感觉,似乎再稍微经历一点的风霜,便真的成了没有内瓤的枯木老皮。

周书灿看到子库的失望有点于心不忍,可他知道春秋史,所有的小国终将被几个大国吞并。像季孙氏成立的费国,在他看来真的是很搞笑,除了加速鲁国的衰败,分裂鲁国的势力,真的是毫无意义。与其这样,他又何必点拨子库的野心呢。

像费国一城之地做一国,如同井底之蛙,为了称王的私欲,置大利大义于不顾。啀,不拿大利大义当冠冕堂皇的理由吧,权力争斗历来是没有对错,就说费国确实是加速了鲁国的灭亡,这是事实。如果三桓不是这样有野心,能团结起来好好的守住鲁国,虽然最终鲁国还是面临灭亡,但真或许鲁国能撑的会更长久一些。

周书灿对鲁国没有什么感情,他只是学先秦史的,纵观整个春秋时代,客观的分析一些事情。他认为从鲁国中再分出去一些小国,真的是消弱了鲁国的势力,这样不行的。将来面对楚国的时候,两个或者三个小国的力量,也不如一个大国的力量强大。他还是领着闵家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地主老财吧,有足够多的财富,才是当务之急。

同情和现实不能并举,周书灿撇下子库向河边走去。河道里慢慢流淌的河水,河水中不停泛起的涟漪,他突然想起来他见的苏城外纵横的人工河道,河水也是这样悄无声息的慢慢流淌,呵,呵呵!原来这边的环境真的和江南很像。

周书灿没有转身,慢悠悠的喊:“叔父,您过来一下。”

子库并没有远离周书灿,他奇怪侄子还喊他做什么?带着没落的沮丧神情说:“我在这里,你说。”

周书灿抬手指指河对岸的一处远山,他想找一处参照物,却发现那山并不能做参照物。佯佯的环顾下周围,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树木或者标志物,抬着的手不知如何落下,尴尬的又向上到头顶,挠几下头发才说:“叔父,这里可以设为新村水浇地北边的界限,从南边到这里……嗯,我感觉可以了,再大的话我们就没有耕种的能力了。由此往北这些地留出来,作为和仲孙田地间隔的缓冲地带。您看可以吗?”

“这么远?”

“这么多的地?”

“这得多少水浇地啊!”

“这些地真的能成为水浇地吗?”

“这么多地种的完吗?”

……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不止,子库同样受到震撼。昨夜几人是划了大致的范围,可那种图上的勾画哪里有实地勘察来的真实。他是种地的,汶上城闵家这边他的土地不能说是最多的,可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现在按照子骞给划的这个范围,这一大片地如果都变成水浇地,即使他拿到四成,不用他计算,他都知道数量肯定比整个汶上城闵家的田地都多。

“子骞,你确定都能变成水浇地吗?俄,是这一大片都能变成水浇地吗?”

周书灿环顾左右一众人兴奋的模样,心想算是动员吧,安抚他们说:“是的,不光是水浇地,还有鱼塘、鸡鸭养殖、桑树种植、纺织素、养殖牛马场等等,总之,你们自己想吧,哈哈哈,我就不多说了。”

周书灿扔下一颗火种,点燃了众人内心那颗躁动的心,胸膛里流出沸腾的热血,这几名农家汉子开始畅想他们的未来,尤其是去过邑的几人,非常明白周书灿不是骗他们。

明白的还有子书和长歌,他们有点后悔自己要回邑里,可是他们没有胆量提出来自己的反悔。子骞说的再天花乱坠,也还是没有成为现实,他们现在回邑,是实打实立马手握富贵。和虚无的比,现实的才更有说服力。在片刻的动摇之后,叔侄二人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子库在激动之后,立马想到现实问题,疑问的问:“子骞,你说这里做边界那就做边界,只是这取水口到底在哪里?”

周书灿瞥一眼河水,转身向牛车走去。边走边说:“走,我现在领你们去。邱,顺河回到河滩地边,取水口就是那里。”

邱紧走几步到牛车旁,拉住缰绳等着周书灿上车。还不忘记问:“小公,取水口在那边的话,河渠是斜着挖到新村吗?”

还没等周书灿有反应,子库一马当先爬到车上,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是先去找地图,在图上比划取水口在哪里。

他大脑中有侄子说的取水口位置,心中也明白是在哪里,但是视野里的位置和地图上的位置还不能重叠在一起。跟着侄子学挖渠,他是明白一点,必须让图纸上的位置和视野里的位置一致,才能领着族人挖成想要的水渠。如果没有图纸上的标准标示,真没法告诉族人怎么挖水渠。

周书灿望着急不可待的子库,摇着头在虞叔的搀扶下上牛车。还没有等他坐好,子书也硬挤到这辆牛车上。

“呵呵呵……”子书憨厚的笑着,不抬头去看邱总管不悦的眼神,厚脸皮的坐在车厢门口,哪怕羞愧的脸红到耳朵后;哪怕他坐的位置导致车厢门无法关闭,他也全然不顾了。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这个车上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他深知这次自己是必须回邑的,可他父母要留下,劝不动父亲他无能为力,只能自己一家四口走。他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他不在他不能确定这次新村的水浇地有他家的。他深深的明白,已经得罪了子库,决不能再得罪子骞,新村的砖瓦房他家没有人做砖坯,他能依靠的只有子骞。

他想帮他父母也搞到一处砖瓦房,这房子获得的可能性只能依靠子骞,从子骞的手里获得砖瓦房是他唯一的途径,没有其他选择!因此,他必须向子骞表示他绝对的忠诚。他从邱总管的嘴里,知道子骞是一个非常讲究公平的人,多少的付出换来多大的好处,在子骞这里就是这样算账的,没有亲疏远近的区别,没有投机取巧的可能性。

另外一辆牛车上的人,震惊之余首先想到的是将来能获得多少水浇地,各自打着心中的算盘,想着怎么样更多的占地?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个地是他们想占就能占的吗?

子库比周书灿更了解汶上的族人,他指着地图说:“子骞,你既然定了取水口,那有了地怎么分的方法了吗?不先把地分好,族里要乱套的。大家都已经知道开渠的事,势必有些人会逞强强行划地,所以一定要赶紧把地分了,避免起风波。”

周书灿感觉子库说的对,汶上这边的情况和邑里不同,子库哪怕是族长也不可能一人说了算。伸头看看地图,用手比划着说:“我想河渠是这样挖的,从取水口向南斜过去45°角,过河滩地三分之二处转100°角,再缓缓折向水平方向到新村。之后,在新村外围绕一周,再向北流入汶上这边水浇地小河。

河渠两边地大小可能会有出入,但是相差不会有多少。南边的地块大没有河渠的阻拦,缺点是水浇地只能到新村这边。北边地同样也是这样,但是能在河渠从新村转弯向北后,东岸多出来一处水浇地,并且离城近很多。”

不等子库提问题,周书灿继续说:“我想的是,四四二的分配,最好邑和族里只选南北方的一边,不要穿插在一起。南北相差的可以用二来调节,只是不知道叔父是否同意?

还有仲孙那边的刁难,他们肯定也会插一手要地。给他们地是肯定的了,但是我的选择是给他们北边的地,具体的要叔父和他们协商。尽量要多一些深入一点的地,少一些河渠两边的地。这样新村好控制河渠,等我们再扩张水浇地,河渠可以向东或者向南,那时候仲孙家就不好控制我们了。

所以,我的意见是族里能要北边的地,和仲孙家的关系族里比邑好处理,毕竟你们都熟悉。对于新村来说,减少和仲孙家的矛盾可以少很多人为的障碍。叔父认为我的安排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