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郝仁还是很佩服范仲淹的。当初窝在小林村的时候,为了今后的发展,以及更好的了解天下大势,

那时候的没少的看有关这个时候的一些史料和书籍。

对其中关于范仲淹的记载印象尤其深刻。

且不提幼年时随母亲改嫁随继父朱姓改名为朱说,长大后知道自己身世之后又认祖归宗把名字改为范仲淹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经常在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就是一顿饭,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典故,也正是这种对清苦生活毫不在意,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的精神。才使得他后来得以考中进士。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与好友滕子京一起中榜成为进士。

正式的踏入了官场。

范仲淹在民生的治理上自是有一番心得,以至于每到一地,都政绩斐然,造福当地,

这一点从刚才他口里的苏州治水一事也可见一斑,所到之处,修桥铺路,挖河补堤,大兴教化,民众多受其利。

但最让郝仁记忆深刻的还是范仲淹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的战斗精神!

简直是战天斗地,无惧任何对手!

天圣六年(1028年),母亲亡故服丧三年结束的范仲淹。经过晏殊的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秘阁校理之职,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而且能够耳闻不少朝廷机密。对一般宋代的文臣而言,这是一条仕途飞黄腾达捷径。

往往安安稳稳的熬上几年,就能够平步青云,但是,显然范仲淹不是这样安安稳稳老老实实的人。

范仲淹的第一枪,就对准了垂帘听政的太后刘娥!

他发现仁宗皇帝年已二十,但朝中各种军政大事,却全凭六十岁开外的刘太后一手处置,而且,听说冬至那天太后过寿,仁宗要和文武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了年少的君主赵祯皇帝尊严的事,坚决不能干!

他特上《谏仁宗率百官上皇太后寿奏》之奏疏,以“王者尊称,仪法配天”为由,认为“皇帝率百僚上太后寿”,“于礼不顺”,无疑将“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皇帝向太后上寿,则“于闺掖以家人承颜之礼行之可也。”

内容很简单,你赵祯私下里在后宫怎么对着刘娥行礼都不为过,毕竟那是你名义上的母亲。

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尤其是百官面前,你官家的威严不能丢,跟着百官一起向太后行礼,不成体统,不合礼法!

这一奏疏自然惹得刘娥大怒!

她命人将范仲淹的奏章直接交给宰相们,意思是看看你们用的是什么人,这人说的是什么话,想看看宰相们如何处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范仲淹!

这使得当时任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的晏殊大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责备他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

晏殊也不知道是气昏了头还是振有此意,竟然说“尔岂忧国之人哉?众或议尔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

这就有点诛心之语了,说范仲淹忧国是假,邀名是真!

晏殊对范仲淹有举荐之功,虽然他这话鸿硕的难听,完全是因为怕连累到自己,

但是范仲淹还是耐心的给他解释了一下!

甚至怕解释不明白,更连夜奋笔疾书写下《上资政晏侍郎书》,坦陈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

其中有一句,“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上诚于君,下诚于民”,明言自己:“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郝仁当时看书时对此记忆颇深,结合后来范仲淹的亲身经历,这句若是对君王有利宁可舍弃性命的话还是很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

而且范仲淹在举荐人晏殊面前也不是一味的忍让求全,不惜得罪人的说了一些话。

“我正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让您替我难堪,不料今天因正直的议论而得罪了您。”一席话,说得晏殊无言答对。

你以为这就完了?

刚直的范仲淹回到家又写了一封奏章,这次直接递给了太后刘娥。

这封周奏章的名字叫《乞太后还政奏》那意思自然是简单明了,毫不讳言说仁宗“春秋已盛”,请太后“卷收大权,还上真主”

差点没把刘娥气疯。最后还是赵祯,不知道是帮刘娥拉仇恨,故意贬黜范仲淹,引起百官对刘娥的不满,还是真孝顺,亲自处理了范仲淹为母后出口气。

总之,范仲淹的如此作为,自然没什么好下场,被赵祯亲自下令,贬出京城,任河中府通判。

值得一提的是,刘太后死后,仁宗立刻把范仲淹召回京师,派做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右司谏。

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年轻的小皇帝赵祯,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般人畜无害啊!

有了言官的身份的范仲淹,那更是如鱼得水,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

这第二枪,瞄准的又是个大人物,刚刚把他召回京的赵祯!

刘娥一死,刚亲政的赵祯有些飘了,自然是要摆脱之前被刘娥笼罩的阴影,

这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把刘娥指配给他一点感情都没有的皇后郭氏给废了!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是靠讨好刘太后起家的。刘娥一死,他又落井下石的为了讨好赵祯说太后的坏话。这种狡诈的小人行径,被仁宗的郭皇后揭穿,宰相职务也被罢免。后来他又通过内侍阎文应等帮助重登相位。

自然对郭氏恨之入骨,吕夷简猜出了赵祯想废后的心思,就暗中让人上书弹劾废后,理由是皇后成婚几年没有子嗣。

赵祯就坡下驴,想就此用这个理由废掉郭氏!

这种事情范仲淹能坐视不理?

唾沫星子都快喷赵祯脸上了,无子是废后的理由?后宫嫔妃那么多,谁生了儿子不能放到皇后名下养着?

说的你赵祯的亲娘是刘娥一样?!

你这皇位咋来的你没数么?

觉得自己势单力薄,

他又与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要去垂拱殿见赵祯。但是赵祯下令司门官根本不给他们开门!范仲淹等人只能在宫门外大呼,“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入言!”

看看无济于事,大家在又议定一策,准备明日早朝之后,将百官统统留下,当众与吕夷简辩论。逼着吕夷简让他去找官家收回成命。

不过正直的范仲淹哪里是狡诈的吕夷简这种工于心计之人的对手,吕夷简给官家建议,根本就没给他们机会,

连夜就下令把他给贬出京城了!

于是乎,敢于直谏的范仲淹,又被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