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面前一身的红色官服端坐着的范仲淹,还有一身绿袍站在一边恭敬而立的韩琦,

郝仁一阵恍惚,有些凌乱。

原本的历史上,范仲淹虽然成名早,资历厚,但是却因为屡屡的直言劝谏,不但得罪了刘娥刘太后,还恶了官家,被吕夷简记恨,

所以三番五次的被贬出京,仕途坎坷。直到后来五十多岁去了西北整顿边军的时候才算是重新掌管大权。

而韩琦确实年纪轻轻一路平步青云。

虽然后来两人一起在西路边军共事,职位差不多,但若按照原来的轨迹。

这景佑元年的时候,韩琦是要去任开封府推官,被赵祯特赐五品官服的,

也就是说,在原来的时空里,韩琦先穿上了代表高官的红色官服,而那时候范仲淹还是一身绿衣呢。

可是现在郝仁分明看的真切,眼前大红官服的范仲淹老神在在的端坐御前,韩琦一身绿色的衣服站立一旁,

因为自己的原因,两个人的命运好像发生了一点小偏差。

这让郝仁一阵恍惚,不过既然现状如此,郝仁也不得不赶紧调整心态,接受现实。

加之一旁的韩琦一直在给自己使眼色,让自己赶紧给坐在那里的范仲淹行礼。

毕竟虽说当初官家让郝仁负责实际上的军器监的具体事务,但是,对方确确实实是自己名义上的上司,

而且,对方的脾气性格,会甘心只挂个名头啥也不管事么?

郝仁对此表示担忧,这赵祯,可是害苦了我啊,你把这位爷给我派来干嘛的!

有他在,我有好日子过么?

不过牢骚归牢骚,郝仁还是恭恭敬敬的向对方见礼,毕竟第一次见面,对方又是自己顶头上司,礼不可废。

郝仁赶紧躬身行礼道:“军器监少监郝仁,见过范监事。”

范仲淹听到有人说话,才睁开了双眼,看了一眼郝仁。

并没有什么动作,依旧面色平平,也不回应郝仁的话,而是冷冷的自顾自的说道。

“自入夏以来,苏州久雨霖潦,江湖泛滥,积水不能退,大片良田委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本官出知苏州后,亲自带人实地勘探,根据当地的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了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条河流,将淹没良田的积水导流太湖之中,注入到大海里的治水计划。

如今本官制定的“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计划,正在一步步展开,正是关键时期,一旦此事成功,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不但苏州周边百姓免受水灾之祸,还能够开垦出无数土地,用这些水浇注良田,便能够沃野千里,乃是一件泽被后世的大工程,大计划。

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正是用人之季,本官恨不得吃住都在大堤之上,生怕误事!却不料接到了朝廷的紧急调令,责成我来入住军器监。本官真想看不到这份升迁调令,只要再给我一年,一年时间!我的计划就能顺利完成,这将是造福万民,泽被万世的功绩啊!

无奈皇恩浩荡,我身为朝廷命官,不能抗旨不尊。只好把事情全权托付给其他同僚,我简单收拾了下行李,片刻不敢耽搁,一路快马加鞭的赶回了京城。领了告身官服之后,马上就来军器监上任,却被告知之前的最高管事,咱们军器监少监竟然三天两天的不来,本官在此坐了一上午,想着不要冤枉了好人,再等等看,没想到啊,果然如此。

若是本官不来,郝少监,你是不是一直都不用来?!在其位谋其政。郝少监,你年纪轻轻,可不要白白辜负了朝廷和官家的厚爱!哼,本官这里要有个说法,不然,咱们就不是在自己衙门打嘴仗了,我要到官家面前去问问,这就是他破格提拔的青年才俊么?这就是把本官急召来的重要部门么?!”

一通话说完,不光是郝仁有些哑口无言,就连一旁的韩琦和张方平也是有些慌乱。

赶紧的出声劝阻范仲淹,军器监的事情,自家人关起门来处理,千万不要闹大,捅到官家面前,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也给整个军器监抹黑。

如今军器监初创,可不能经受这样的的事情。

好说歹说,韩琦和张方平才算是稳住了范仲淹,

郝仁也是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反驳,若是换成其他人,郝仁早就冷嘲热讽的怼回去了,

他现在在官家赵祯和王曾面前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这闹到官家那,自己也不见得会吃亏。

而且换成别人,自己多多少少能找到攻击对方的点,毕竟人无完人,在大宋官场混迹的,真要细算起来,谁身上没点污点呢?

可对方是谁啊,范仲淹啊,他的这一番话,自己还真没法反驳!

对方可是说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啊。

换成别人,还会当成只会夸夸其谈空想之人的大放厥词,偏偏对方确确实实的是在完美的践行着这样的话。

范仲淹在后世被尊称为范文正公,也正是因为他死后的谥号为“文正”,才拔高了这个谥号的含金量,

“死当谥文正”成了后世文臣的最高成就。

司马光对于这一谥号大加赞美,认为“道德博闻曰文”、“靖恭其位曰正”,“文正”这一谥号代表着对一个人文化修养、道德境界的最高认可。

司马光对历史文化的解读还很是权威,还曾编写了《资治通鉴》这一历史巨着。他都这么说了,这一说法也算是盖棺定论了。

虽然后来司马光死后的谥号也是“文正”,但真正拔高这个谥号在文人心中高度的,还是范仲淹。

面对如此一个道德品质高尚,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提出的质问,

郝仁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反驳对方。

尤其是从道德品质或者其他污点方面找角度。

一时间竟呆立当场了,心里头只有一个想法:谁他妈的把他调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