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汉末当后浪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工代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平三年,七月。

严颜、刘璝率领的益州先锋军,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从绵竹北上。据传回的最新战报,此时他们已经过了安阳,正在穿越箕谷。

由刘璋和赵韪带领的第二路军,也都点齐兵马,在绵竹校场会师后,取道汉中成固,往司隶和益州边境的太一山而去。

而刘瑁,终于在七月中旬,接到了刘焉发来的制令。

在接到制令后没多久,刘瑁就把所有蜀郡文武召集了起来,商讨出兵事宜。

仔细看过了制令之后,贾诩皱着眉头,首先说道:“主公,董卓身死,长安如今被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占领。”

“趁着李、郭等人立足未稳,各自猜疑的时候,出兵北上,攻打司隶,确实可行。”

“不,文和此言差矣!”贾诩话音刚落,一旁的任安就急忙起身,朝刘瑁施了一礼,道:“主公,我蜀郡在近两年以来,先后出兵塞外,征讨羌人,北上汉中,收复失地。”

“消耗了无数粮草、钱银,如今已是兵马疲顿。现在又如果要出兵司隶,蜀郡这几年的发展,必将毁于一旦啊。”

任安这些年,在刘瑁外出的时候,一直坐镇成都。在治理蜀郡的方面,他可谓是比所有人都要有发言权。

此时任安言辞之恳切,情绪之激烈,不得不让刘瑁,对出兵司隶的事情,有所犹豫。

“所以,为了蜀郡的长远考虑,属下还请主公,能够上书刘益州,让蜀郡免去此次讨伐司隶的征调。”说完,任安深深弯下了腰,向刘瑁请命。

见任安如此抗拒发兵,刘瑁一时间也有些头疼。

这次司隶之战,虽然攻克长安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刘瑁的心里面,说不想参与其中,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现在,董卓新死,西凉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矛盾不断。这时候,以勤王之名出兵北伐,再辅以益州军强大的兵锋,一定可以收拢住不少的西凉军残部,掳掠三辅地区的大量人口。

如果北伐顺利的话,甚至还能够震动长安,说不得就可以逼得李傕等人出面,和益州谈和,到时候益州方面,必将收获更多的利好。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次领衔出兵的益州军将领名单里,出现了刘璋的名字!

刘璋平日里作为绵竹州牧府里的一个闲散文官,向来都不过问,也不参与益州的军事行动。

如今却出现在了北伐司隶的将领名单里,这不得不让刘瑁内心里有别的想法。

很明显,这就是刘焉在考验他和刘璋,如果自己不出兵,必定会在刘焉的心里面,落了下乘。

可是,任安说得也不无道理,蜀郡靠一个郡治养活近万士卒,本来就不容易,现在连年征战,也着实拖累了发展。

思来想去,刘瑁颇为无奈......

“使君,我有一计,可解任公之忧。”这时,仓曹吴懿出班说道。

刘瑁看着自己这个大舅哥,无疑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赶紧说道:“子远兄长有何妙计,还请教我。”

吴懿先向刘瑁行了一礼,而后说道:“面临如此困境,不外乎是开源、节流,两种办法罢了。”

“迁徙到蜀郡的百姓太多,使君可以消减他们的口粮,只需保证这些人不被饿死就行。然后再从各地百姓手中,征收战争粮,征发更多的民夫,这就是节流。”

任安闻言,紧皱起眉头,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道:“凉州三辅的这些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我等。若是让他们,过着流民一样的生活,岂非辜负了他们的拳拳之心?”

“至于我蜀郡的百姓,经过这几年的征战,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若是现在突然又要征缴军粮和强行赋役,只恐怕,百姓会有暴动啊!”

刘瑁也考虑到了这点,对吴懿说道:“是啊,百姓乃是我蜀郡根基所在,民心失去容易,再想拿回来,可是难上加难!”

吴懿淡然一笑,却是说道:“对于凉州三辅的百姓,无非是恩威并施。使君可以先派人,向这些人宣传蜀郡的困境。”

“而后,使君再向他们承诺,日后可以分给他们田地。”

“这些人,以前大多都是贫穷百姓。听到使君的许诺,只要他们心中有个盼头,不会被饿死,就能够忍耐下来。”

刘瑁闻言,暗自点头。

若是宣传到位,并且给这些人,勾勒出美好的明天。那么这些淳朴,而又吃苦耐劳的百姓们,必定不会说些什么。

贾诩却是意有所指的说道:“恐怕有些人匪气不消,若是再有人挑拨,必定会酿成动乱。”

刘瑁闻言,心中一凛。

田丰说的没错,这些人以前要么是凉州的叛军,要么是三辅一带的强人。他们劫掠这么多年,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淳朴的百姓了。

对于流民,吴懿的方法可能管用,但是对于这些人,恐怕就不行了。

吴懿却是淡然一笑,说道:“纵然再怎么改变,他们的本性却是不会变。”

“使君可以先将这些人,分散到蜀郡的各个地方,而后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开垦荒田、建造房屋。”

“有了良田、房屋,就代表这些人有了家。使君再告诉他们,只要熬到明年开春,就分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耕种土地。”

“这样一来,这些人又岂会反叛?纵然有个别人心怀异志,但是他们分散开来,却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而后,若是有人叛乱,使君可以再派遣项勋、苗履两位将军平叛。他们以往乃是凉州的戍边将士,对付这些浪荡之徒,还是轻而易举的。”

“只要他们出马,任何叛乱都是不值一提。”

刘瑁几人闻言,这才恍然大悟。吴懿虽然在蜀郡高层之中,一直存在感不高,但是对局势,却一直有着自己的思考。

只恐怕对经济方面的把控,蜀郡上下,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

凭心而论,若是那些百姓,真的有了房屋、田地。

恐怕他们,一定会咬牙熬过这个冬天,然后满怀希冀的等待开春播种。有了田地,播了种子,他们就会继续期待着秋收。

只要这段时间,官府能够保证他们不被饿死,这些人对于明天,仍旧会是充满憧憬。

没有流浪过的人,永远不知道无家可归的苦楚。若是能够重新安家立业,他们又怎么会愿意,过上以前的那种,刀尖上舔血的生活呢?

刘瑁想起了历史上,美国的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美国境内,有上千万的失业人口。

面对如此困境,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是用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对于那些有工作能力的人,罗斯福明确规定,不给他们发放救济金。

这些人,必须要通过帮助国家工作,才能够获得报酬。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很多人失业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国家建立基础设施。他们为国家工作,拿到工资以后,就有了消费能力。

就这样,罗斯福通过以工代赈的方法,慢慢拉动了美国的经济。

梳理了一下思路,刘瑁说道:“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我们不要直接发放救济。不仅如此,开春的种子、耕牛,也不能无偿借给这些人。”

任安几人,听到刘瑁的话,都是一愣。他们不明白,刘瑁是什么意思。

刘瑁好似知道他们的疑惑,就对几人说道:“若是单纯地救济这些人,那么这上万的人口,都将会成为,整个蜀郡沉重的负担。”

“甚至还有很多人,可能会心怀不满,觉得救济的粮食太少。”

“相反,若是让官府,只给那些老弱病残发放救济。而后雇佣那些有能力劳动的人,让他们为官府修桥铺路、开垦荒地、建立作坊、广挖水渠……”

“他们劳动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劳动表现,发给他们粮食、物资、钱财、春耕的种子,以及耕牛。”

“这样一来,他们才会觉得,官府并没有亏待他们。纵然有些人忍饥挨饿,也不会抱怨官府不管他们。”

“他们若是想要生活得好些,就只会拼命劳动。这样不仅不会浪费,这些人的劳动力,又能够解决百姓暴动的隐患,何乐而不为?”

任安、贾诩、吴懿几人,细细咀嚼了一下刘瑁的话,这才个个面露喜色。

自古以来,百姓生活不下去,而后靠官府救济,就已经成为了定式。若是官府救济不到位,那么百姓就可能产生暴动。

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像后世那样,很多人都去打工。却也有很多贫穷的家庭,会帮助地主们打工赚钱。

官府若是给这些百姓提供工作岗位,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工作,自食其力,也就不需要官府救济了。

况且,历代以来,官府征发百姓进行劳役,都不会支付报酬。

若是蜀郡发动这些百姓工作,反而给他们物资、报酬,这些人反而会觉得,刘瑁仁慈无比。

其实,刘瑁只是把应该给这些人的救济,通过这些人的劳动,当做报酬支付给他们罢了。

换了一个说法,意义就大有改变。

这样一来,劳动多的就可以多获得报酬;劳动少的,就会少获得报酬;不劳动的,就不会获得报酬。

那个时候,那些好吃懒做,心怀异志的人。若是再鼓动百姓暴动,他们只会成为别人唾弃的对象。因为,他们是不劳动,这才忍饥挨饿。

高兴之余,任安忽然说道:“使君这个方法虽然好,却有一点问题。若是百姓每日劳动,我们只给他们得以温饱的食物,他们不会心生怨恨么?”

“虽然对于大多数流民来讲,能够不被饿死,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这些人,毕竟不是流民。”

“若是多付报酬,恐怕整个蜀郡,也无法负担得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