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扶汉季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太学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辩接过了这片写有他基本信息、以及样貌描述的竹片,与随行的十余位士子一同走向太学的门口。

按太常杨彪与太学仆射卢植、祭酒马日磾等人商议好的入学流程,各学子要到各科的博士、教习面前行拜师礼,然后献上束修。

这三位都是老人了,刘辩既不让他们担任要职,也不让他们闲着,所以便把他们统统扔进了太学,担任要职。

反正以他们的能力,担任一个太学的祭酒仆射等职位都是绰绰有余。

至于名气?

有朝廷为他们造势,有天子诏令在上,这统统不是什么问题。

刘辩是个不喜欢待在宫里的,如今的雒阳有了繁荣的势头,这酒更让人忍不住想出去看看玩玩了。

交了束修,束修,就是十脡脯,也就是十条肉干。这是自孔子开始就流传下来的拜师礼,相当于是入学的学费。起初的只是为了表示尊师,毕竟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所以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十条肉干不是什么太贵重的厚礼,即使一般人家,只要稍作努力,节衣缩食,还是能拿得出这个挚礼的。

只是这种象征意义上的拜师礼在过了几百年之后,逐渐失去了本来的用意,弟子拜师无不怀带重金厚币,老师同样以束修轻重炫耀门庭。

如此一来,致使攀比成风,贫寒之家难登名流之家。

刘辩在太学中定下了许多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关于束修的。

虽然依旧要收取束修,但刘辩拿出了颜回、子路用束修拜师孔子的典故,效仿古制。

富庶之家可以献羔雁、寒微之家可以献肉脯,而且为了照顾贫寒的学子,并不限制肉的种类、重量和质量,只要不是人肉就行。

尽管如此,束修依然隔绝了一大批人进学的机会,要知道在这仍旧处在贫瘠的年中,粮食都仍旧是精贵的东西,需要朝廷调控,更何况是肉?

有些人家舍不得、甚至是拿不出束修,也有些人家为了改变家境,忍痛用粟麦跟猎户、屠户交易肉脯,甚至亲自下河捉鱼来供给子弟读书。

……

刘辩装模作样的交出自己的名帖,拿出了十条肉脯交了出去,然后得到了一份名剌。

太学设置在南门外,洛水边。

是东汉时期的最高学府、国家大学。

而灵台就在太学之侧,灵台是国家性质的科研机构,张衡就曾经在灵台主持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

刘辩既然下诏广招太学士子,那么就自然是要扩建太学的。

如今虽然大部分的地方还在赶工,但基本的校舍等建筑都草草建立完成,刘辩与身旁的士子因为苑舍偏僻,颇走了些弯路,终于找到了一处矮墙围住的单独院落。

“甲子院。”

刘辩看着院门口挂着的木牌,又对照着发给自己的名剌,说道:“看来这就是我等以后在太学的住处了。”

院子里十分空阔,青石铺路,角落里种植着枣树、桑树。

正面与左右两侧各是一间屋子,一个中年男人正低头在院中拿着扫帚清扫地面。

那男子察觉到人来,抬头一看,立即笑着迎了上去:“吾乃甲子苑苑监,负责清扫本苑屋舍、防盗、备火等事,你等的名剌呢?”

刘辩与身旁的人递上名剌,那苑监查验了一番,这才笑着递还给了刘辩二人。

进屋,屋子正中摆了几张座席、几案等物,左手处的房间里靠墙摆着高案、灯台、书箧等物,显然是个读书写字的地方,而右手处的房间则分两排摆着十张床榻,还有衣箱等物。

苑监说道:“二位来的正巧,这苑里每间屋子各住八人,一共当有二十四位学生。

你们两来得早,这里的床铺随你们挑,只是这每日的床褥都要自行叠好,屋子里也要由你们负责清扫。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唤我,我住在甲子苑附近的一间小舍,出门右寻便是我的住所。”

谢过苑监,将其送走之后,便各自挑选了位置好的床铺,安放私人物品。

没过多时,另外两人便结伴到来了,他雀跃的对身旁的同伴说道:“没想到太学竟如此阔绰,不仅发给衣物、还给钱呢。”

“钱?”

同伴奇道,刘辩身旁的人也悄悄凝神听了起来。

“我与你一路同行,为何没听说这事。”

“嗨,是我那明经科学生悄悄说与我听的,说是陛下体念寒家子弟求学不易,所以只要能证明自家贫寒,难以自给的,视情况按每半年发给三百钱或五百钱不等,陛下称其叫做补助!”

两人坐了下来,看向刘辩二人,兴奋道:“二位君子,要不要也去试一试?只是过程麻烦了一些,需要提请学监确认,同意之后才能发钱,过程繁琐。”

刘辩笑着摇摇头,道:“我家中尚有余财,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赵兄,你可要去看看?”

赵平点了点头,“正要如此,不瞒曹兄,我家中困难,来雒阳入学已经是极大的负担了,陛下此举正是解了寒家子弟的燃眉之急啊!”

对面那二位同样感慨道:“陛下力排众议重立太学、倡教化、庇寒家,实在是一位少有的明君啊。”

赵平默默颔首表示赞同,他此次雒阳求学,家中找亲友借了不少钱,只能勉强让自己抵达雒阳而已,之后就需要赵平自己勤奋,在雒阳找些抄书的事做。

如今有了天子给他这些寒士的补助,简直是雪中送炭一般。

赵平感激之余,也打好了主意,一定要好生进学,用自己的才华来报效天子的恩情。

这样的情形变化,不仅是赵平一人而已。

许多凭借着几条不入眼的干肉,勉强识得字而进入太学的寒微之士,无不对刘辩心存感激。

哪怕他们现在开始读书已经有些晚了,无论资质还是以后的成就,都可能比不上那些大族士族的子弟,但他们对刘辩的赤诚与拥戴将是士族子弟们无可比拟的。

这就是刘辩在太学撒下的种子,一如当年在军中为士卒掖被子一样的憨批行为,尽管现在的太学并不尽如人意,只是他与众人博弈、妥协之后的产物。

但刘辩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入学的寒微之士,将会成为他最忠诚的拥护者,这将是一个新的阶级,一个能代替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集团!

另外,国家天下的观念正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