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儒雅随和镇国公 > 第126章 天赐良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侯家历代的豪杰,都有其超凡出众的一面,但同时又都有着极其阴暗的一面。

为了达成大业,他们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他们英武果敢文武双全,他们忍辱负重敢为人先。

但同时,他们有着极其扭曲的欲望,侯家在南楚崛起百年间,骨肉相残之事不少,哪怕在高压之下,在侯家人口中依然流传着一些耸人听闻的秘闻。

以老人对侯景的了解,他越是显得平静温和,内心的暴戾也就越重。

恐怕此时此刻,侯景已经对自己这个共谋大事的侄子起了杀心。

毕竟无论祖训如何,如今侯家已经走到了篡夺楚国神器的路口,一旦侯景开国,他就要面对从今以后选择由他的血脉开启万世一系王朝的局面,还是交给他才能出众的侄子。

于公,其实这种叔传侄很有可能造成今后王朝传承的紊乱。

于私,如果将来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没准将来侯渊的子孙连祭祀都会冷落侯景这个谋朝篡位的开国之君。

所以这一切都由不得侯景不慎重行事,而哪怕再亲信的谋臣,此刻也无法妄加评论做出最恰当的建言。

————

无论是楚国的齐国公还是鲁国公,似乎都没能体会到父亲此刻面对的艰难之处。

侯景年已七旬,膝下却只有两个小儿子也是十分无奈的事情。

其实他早年间还有过二子,且都有些才干,但大儿子四十多岁的时候便让侯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当时他大儿子已经官至一方巡按。

而侯景的二儿子活的稍微久一些,但也在前些年因病去世,留下妻女。

他这两个儿子都只留下了女儿,连孙子都没给侯景留下。

现在的齐国公跟鲁国公是侯景的续弦妻子所生,也算是嫡子,可惜比起以前的两个儿子实在差了太多。

齐国公在得了兵权之后,便开始膨胀起来,他向来羡慕侯渊能够在与北周的战事中不断讨到便宜,以至于在侯家军中声望极高。

不服气的他如今大权在握,首先做的便是选拔精锐组成了一支红甲军来压制侯渊的玄甲军。

光是听身边人吹捧还不够,他数次三番地派人前去邀请侯渊一起去城外校场检阅他的红甲军以耀武扬威。

但侯渊每次都用各种借口拒绝,什么醉酒啊,生病啊,太过放纵身子虚啊。。。

见侯渊不敢有什么动作,齐国公便变本加厉了起来,为了逼侯渊离开画舫,他纵容手下在秦淮河纵火。

连片的画舫平时本就大多停泊密集,在故意的纵火下很快便连片烧成了火海。

齐国公还生怕火不够大烧不死侯渊,派兵阻止人救火,一时间被堵在画舫上的歌姬舞女、削金的达官贵人等等全都狼狈得只能跳河求生。

早就秘密回到岸上的侯渊看向齐国公所在的方向露出一丝冷笑,旋即带人返回了宋国公府。

这场闹剧之后,齐王侯景没有追究齐国公的胡闹,只是派人查探侯渊的情况,听说侯渊那日并没在画舫而是在宋国公府养病的时候,侯景不由得露出一丝与侯渊极其相似的冷笑。

与齐国公的武闹不同,鲁国公的关注点似乎在怎么催促父亲篡位上。

他组织着支持他的文人,不停地编写各种童谣、书籍、诗词、文章来造势。

一方面是拼命的抹黑南楚,证明楚国皇室是何其的昏聩无道遭受上天唾弃。

另一方面则拼命鼓吹侯家是如何的圣人辈出,受到上天的指示前来拯救天下苍生的。

甚至鲁国公给他爹齐王都编造了个新的身世,说是他奶奶前去为佛祖上香之时晕厥过去,梦中被佛祖授孕生下齐王。

所以齐王是佛祖之子,大佛转世前来拯救万民于倒悬的。

这流言越传越玄乎,齐王也没有命人辟谣,反而有些乐见其成的意思。

随着这流言的传播,东山商社的人发现了机会。

这些日子里随着戒严的放松,东山商社的掌柜马三元为了打探消息在金陵城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不小的关系网。

关系网中大多都是金陵城有头有脸的商人,甚至有些在这场动乱中趁势崛起的达官贵人。

而马三元为自己伪装的身份,乃是极西之地异域商人的代理人。

南楚的海运贸易比北周要发达不少,平日里没少与来自异域的商人打交道,如侯渊的骑兵用的宝马,就是重金请异域商人从海路运来的好马种。

如马三元这种留在当地的代理人确实也是不少见,不过马三元面生,要取信于人并不容易。

好在陆家的商队除了大周京城到北境的贸易之外,还与自大漠通商的西域商人有过不少通商的经历。

马三元将这些经历拿到自己身上,再配合大周早已收买的海商帮商人的帮助,马三元西域胡商代理人的身份便坐实了。

由于天下的三分南楚与西域的商路并不算通畅,海路交往的异域商人,大多都是来自波斯附近。

其实与传统华夏认知的内陆西域还是有不少的差异,借助这种差异,马三元用一部分确实来自于那边的货物取得了这些商人的信任,却依然没有急于出手玻璃佛像。

直到齐王是佛陀转世的流言还是在楚国流传,金陵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时候,马三元终于决定出手了。

在马三元忙着建立人脉的时候,张顺却跑去金陵城北部小镜山的小静寺当起了假和尚。

读过不少书走过不少地方的张顺很是忽悠住了小静寺的和尚们,也没去查他身上的假度牒,便将他奉作了游历四方的高僧。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化为法号‘吾去’的张顺暗搓搓地引导着东山商社的汉子们,悄悄将小静寺的不动明王法相,换成了一般大的玻璃佛像。

这倒是算凑了巧,小静寺香火一般,佛像也就没有那些大寺庙的宏伟,恰好随船带来了一尊半人大小的不动明王造像,虽然与南楚的造像形势有些区别,但都是符合佛家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