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就应该豪横 > 第六百一十四章 杨国公官身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一十四章 杨国公官身论

人生啊,正因为有了大起大落才开始精彩起来,不管沈霜之前是什么身份,现在的她只是杨家的下人,做下人就应该有下人的觉悟,她是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端正的。

但是有觉悟不代表就不争取了,人嘛,总是要往上走的,原本以为征西夏随军而行,自己的一番努力会开花结果的,结果回来后,这杨国公忙的一批,完全把自己忘了,要不是昨夜有二夫人提点一番,自己还是鼓不起这勇气呢。

只不过做了归做了,这或许只是个开始,大户人家里,睡完了你就把你扔一边甚至送人的事情并不少见,沈霜也算是出身大户,自然是明白这些的,她也是再赌,结果就是她赌对了。

一夜风花雪月之后,她成了五夫人了,有了自己的房间,也有了可以使唤的下人。

夜里,杨浩来了,却没有昨夜的疾风骤雨,沈霜想要使出浑身解数的,也被杨浩制止了,只是温柔的搂在怀中说着话。

“我问过你兄长了,他想要求学,便去太学吧,我会知会一声的,至于建康府的家眷,你看看去封书信,着人送来京城吧,总在那里不见面也是不行的。”

听杨浩说着这些,沈霜有些激动的颤抖了起来,这可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奴婢……奴婢谢国公爷大恩大德。”

“哈哈……”杨浩笑了:“以后就不要再称奴婢了,也不要称国公爷了,要改称呼了。”

“呃……是,妾身……妾身知道了。”

沈家破败,是因杨浩而起,沈家固然有错,可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杨浩的算计,成了敲山震虎的那块石头罢了,可到现在呢,沈霜还是要委身与杨浩,沈放沈鸿更是要感恩戴德的为他做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沈霜和完颜翰离朵到是有些相像的,说到底,或许这还是因为人性,认为人性内心里的惧怕吧。

“你父亲在大理做的很好,你既然与我做了妾室,是要告知一声的,我已经派了快马送了书信过去,让他回京见你一面。”

沈放在大理做的确实不错,和高量成的关系搞得也不错,给皇城司打下了坚实的底子,当然,他只知道是在为杨浩办事,给皇城司铺路,却不知道,其实他身边大多都是蜉蝣的人,他在大理的一切,蜉蝣都是了如指掌的。

对大理,杨浩不会像是对北方三国那么暴戾,大理一直都是乖巧的,是臣服的,而且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这个地方,只要考虑好如何安置那些土人,搞好民族团结,一切迎刃而解,而南边最让杨浩不放心的就是李越,那是个十分不省心的地方啊。

杨浩的书房中,头一次聚集了这么多人,有吏部尚书白时中,户部尚书李纲,刑部尚书吴择仁,礼部尚书秦桧,民政院宋江,欧阳澈,陈东,还有从江南赶回来的江南织造吴用,原建康府知府林文清,江南船厂督办郭大林。皇城司提举戴宗……

说这里有小半个朝廷不足为过,满朝六部,有四个尚书在这里,还想咋地?而且说兵部尚书宗泽也和杨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宗泽不好在这个时候过来,不太好看。

就这么说吧,能坐在这里的,都可以堪称是自己人,内部人员,林文清是跟着吴用来的,能见到这么多当朝大员在,心情是澎湃的,也是激动的。

没得说,林文清是什么出身,他不是杨浩嫡系,比不得郭大林吴用这些人,论官职,他只是个建康府知府,怎么和这朝中的尚书大人们相提并论,坐在这里,若不是有吴用安慰了些许,也是战战兢兢的。

但心里是窃喜的,这算是走进了权利中央了,也暗自为自己站队站的明智而有些得意。

众人落座,杨浩果然第一个就提到了他:“这一次你卸下建康府知府之职,做了开封府府尹,日后可要多向吴大人请教才是。”

林文清连忙起身躬身说道:“卑职还要多谢国公爷提携之恩,定会谨记国公爷教诲,多向尚书大人请教的。”

杨浩笑着摆手让他坐下:“这上元节后,你就要走马上任,不过不要搞那老一套,李朝阳还是不错的,他有个族侄儿李茂春也是个机灵的,可以用,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这就是定下了调子,你林文清上任想要用自己人,这可以,但是李朝阳不能动,同时还得提拔一下叫李茂春的那个年轻人。

其实林文清也很清楚,就算是想换自己的人上来,李朝阳也不能动,那是前任吴择仁的人,况且李朝阳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动了他?呵呵……

杨浩不是个那么记仇的人,虽然说起初和开封府有点过节,还不至于把他们也都弄下马来,吴择仁任职没有大错,而且是左右逢源,很懂时务,李朝阳为总捕头,却也没有过成一个富家翁,家中也不过就是比普通人家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这就很不错了,在蜉蝣的探查下,吴择仁李朝阳都没有大贪大过之事,或许是平庸了一些,但人家还是能办事的,这样的人可以用。

对于林文清继任开封府府尹的事情,杨浩也只是提点了两句就不说了,转头看向郭大林:“大林啊,进展如何了?”

郭大林笑嘻嘻的说道:“托国公爷的福,到了开海时节,大约能有两百艘大船入海了。”

“哈哈。”杨浩听到这个消息也是笑了:“好,你和李俊这次算是豪气了,对了,不要忘了,要在大船上加装虎蹲炮,要把咱们的大船武装到牙齿上。”

杨浩要造这么多大船到底是为了什么,李纲这些人都意识不到,哪怕是杨浩说的再多也没用,这是一种惯性思维,觉得杨浩造大船不过就是为了海外的财货罢了。

杨浩也不会过多解释,对海外的征伐是必须的,太阳普照的地方,都应该成为我汉人的领土。

“三司的事情已经快到尾声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三司,原三司的职权都要划分给你们各部,尤其是户部,伯纪啊,你要用心。”

听到这个话,李纲连忙起身:“恩师教诲,学生谨记。”

“嗯,对你为师是放心的,不过要切记。”杨浩说到这里顿了顿:“为官一任,不要总是去想那仕途之事,你身为户部尚书,更要考虑的是官员的执行力。”

“执行力?”

“不错。”见李纲有些不解,杨浩笑着看了看众人:“要不姑且听我解释一下?”

众人连忙说道:“愿听国公教诲。”

“好吧。”抿了一口茶,杨浩才缓缓的说道:“做官,是为了什么?只为了权利集于一身?敛财?享受?并不是这样的,国朝之未来,百姓之生存,都在诸位的身上,而所谓的执行力,就是考验的诸位的‘做’的能力,执行的能力。”

“那么往大了说,这些不光是你们,就是各地官员也应该具备的品质,不要混吃等死,更不要只是做一个朝廷的传声筒,要真正的体会到朝廷每一个决策的深意,并且落实下去,更要体察民情,要将百姓的想法和要求反馈回来,这才是一个合格官员最基本的素质。”

“不要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想法,也不要将朝堂的政策执行的走样化,更不要空喊口号,要做实事,在这一方面,不能懒惰,要做实,做好,做细,蒙亨啊,这一点你要多想一想,吏部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要拿出真正的成绩来,优选一些能够为老百姓办事的官员。”

白时中连忙点头答应着,这些话说实话他需要时间去消化一下,这特么……简直和自己曾经的为官之道是背道而驰的啊。

国公爷啊,您老人家这是啥意思?要我们两袖清风做个清廉的好官吗?这样的话当初就跟着那群清流混不就完了?

杨浩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笑笑继续说道:“你们不要多想,就目前看来,只是这一点,就是那些自命清流的官员也未必能做到,清流又如何?在任上碌碌无为还不如回家种地去,腾出位置给那些想要做事的人。”

说完这话又看了白时中一眼:“蒙亨啊,这以后的吏部考绩,可以用这个做对比,看官员的执行力如何,同样,你们吏部要做细,做好,做实,在考绩上,你可以和皇城司戴宗多交流一下。”

能和戴宗结交,白时中是乐意的,这皇城司一直以来就像是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刃,能和人家的一把手成为朋友,这特么换了谁都是乐意的啊。

不过杨浩说的事情,他还是会放在心上的,要不然脸疼,牙也容易没了。

这话里的一些意思他是听明白了,人家没说不让他敛财,也没说不让你谋私利,但关键是你得做事,要做出能令国公爷满意的政绩来才行。

杨浩在说这些的时候,宋江等人恨不得用笔记录下来,欧阳澈和陈东那是完全在死记硬背,留着回去消化这里面的意思。

到是白时中很聪明的低声询问道:“国公爷,卑职以为,应当将您的教诲通传各地官员,要让他们也学习到国公爷的教诲才是。”

他这话刚落,秦桧就后悔了,他也想到了,可惜被这个白时中抢先了,也起身说道:“国公爷,卑职以为太学生也应该学习这份教诲,毕竟太学生都是日后的朝堂官员。”

“嗯。”杨浩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你二人的想法都不错,不过要加上一点,程夫子曾说,格物致知,不要总是在想着理论方面的事情,更要实事求是,以实践精神为主,杜绝懒惰,用心做事。”

“卑职谨遵国公爷教诲。”

说完这些,杨浩才再次看向李纲:“伯纪啊,三司陈旧的案牍过多,牵涉的方面也太多,上元节后,要清理所有沉积的事物,清点出国库各方面的实际库存,对于那些子虚乌有的,或者是沉积腐烂的,依实际数据上报官家。”

其实在封建时代里,像六部里,下面分设的小部门很多,各个管理一摊,只是官僚主义下,协调上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官僚主义是最不可取的风气,比方说禁军所用的甲胄,明明打造出来了,库存中有,却不注重保养,最终成了腐烂之物,管理者都知道,就是不上报,每次盘点都会将其算在内,这算什么?

三司这么多年里,这些沉积的东西多了去了,每年都会拨款对专项进行购置,最后这钱呢?落到会的腰包里了。

“上元节后,该查抄的查抄,该斩首的斩首吧,也该是个了结了。”

三司的贪腐太大了,大到没人敢求情的地步,但事情总该有个了结的,杨浩也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

这一天,众人都在杨浩府上饮宴,这是必须的,要彰显小团体的亲密关系,哪怕这里有尚书大人,也有陈东这样的小官,那又如何?跟着杨浩混过的都知道,但凡被杨国公接纳了的,日后都会飞黄腾达,看看现在这四位尚书大人吧。

李纲就不说了,那是人家杨国公的学生,白时中是挨过杨国公揍的,秦桧当初也只不过是个学正,吴择仁呢,也是和国公爷有过过节的,但是现在看看,当初都是不入流的小官员,现在是堂堂一部尚书啊。

还有那郭大林一介粗人,看看人家活得多好,吴用一个落魄秀才而已,手握江南采买大权,那宋江不也只是郓城县一介小吏嘛。

想到这些,林文清就更加坚定了信念,觉得自己的未来也会如这些人一样的辉煌。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就连杨浩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天的谈话,却被后世一直流传着,史称‘杨国公官身论’。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谈话,这些原本不会怎么样的人,成了被人敬仰的官身改制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