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郑瞄最后的话带着很浓的搞笑成分,但没有人笑,而且听完郑瞄的描述,众人脸上全是震惊。

作文还可以这样写?

特别是对那些不擅长写作文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到底是谁,才有这样的玲珑心思,将那么困难的事变得这么简单?

“当然,按我说的方法写作文,可以让你的写作水平上一个台阶,但想接近满分,还需要一些小技巧。

比如开口和结尾尽量写得花团锦簇些,平时也得多多练习,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直达顶峰……”

“咳咳……”王绪见郑瞄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忍不住打断,“行了,郑瞄同学,感谢你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过这种事还是等私下再说,我请你上来的意思,是给大家做个示范。”

郑瞄问:“你的意思是想让我写作文?”

王绪点头:“没错,既然你有这么好的写作方法,想必写一篇文章应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

谁知郑瞄摇摇头:“我真不会写作文。

不是我谦虚,而是这是事实。

因为刚才的话就是我对作文的所有认知,能说的都说了,再来不过是画蛇添足。”

见王绪还要劝说,她话题一转:“不过,你若真想出范文,我可以举荐一个人。”

王绪:“举荐?谁?”

说完他忽然笑着补充:“郑瞄同学,事先强调一点,如果你举荐的人实力不行,我可不会认可。”

郑瞄脸上全是自信:“这个人是我的老师。至于实力,刚才我的作文创作方法就是他交给我的。”

“是吗?”王绪一愣。

虽然他不是搞文学的,但作为华清大学的内部人士,他甚至还要比一些资深老师深刻的多。

能用这种方法去解读作文写作,对方在文学上的造诣绝对不低。

所以,这位叫孔孟的老师完全有资格上来。

谁知郑瞄并没结束自己的话,她继续道:“他不仅教我写作文,还是的最好的音乐导师,没有之一。

大家耳熟能详的《学猫叫》《万物生》,包括前不久的《天亮了》等等一系列大伙特火的歌曲,都出自他的手笔。”

众人再次震惊,一个博学多才的语文老师已经很可怕了,现在再加一个文采斐然,简直恐怖。

震惊的同时,大家心里也对孔孟充满期待,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王绪见状,只得无奈道:“既然如此,那么请大家用激烈的掌声欢迎孔孟孔老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

在郑瞄提自己名字时,孔孟就感觉到了不妙。

结果……

他无奈站起身,走上台前。

其他人脸上全是震惊,特别是老师,毕竟孔孟实在太年轻了。

这样的年轻人,一般在学校都是实习生,能转正就很不错。

但……

忽然,有人开口:“你是孔医生?”

孔孟一愣,奇怪的看着对方。

“对,你就是孔医生,你这容貌,就算化成灰都能认出来。”

孔孟:“?”

他有些无奈,大哥,什么叫化成灰都能认出来?

以后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可对方却不愿放弃:“他真的是医生,对了,你看我这记性,都忘介绍了。

大家知道白菇素吧?”

有人立刻道:“当然知道,特效抗癌药,因为这种药物直接打败了人类三大疾病之一的癌症。”

“没错,这是一项无与伦比的伟大创举,它救活了无数人。”

“我爷爷就得了这种病,我爸花了几十万也没只好,本以为他要走了,是这种药救了他。”

“……”

全场一片赞扬加好评。

刚才说话之人继续道:“那么我现在告诉大家,白菇素的发明者就是这位孔医生。”

人群瞬间哗然。

大家看孔孟的眼神瞬间变得不同,有不信、质疑,也有狂热和尊敬。

王绪心中同样震惊无比,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白菇素实在太有名了,即便他每天忙得昏天暗地也听说过。

只不过白菇素的发明人比较低调,并没有留下姓名和照片,他也只知道对方姓孔,人称孔医生。

天下姓孔的人多了,他完全没将双方联系到一块。

“你真是那个孔医生?”他忍不住问。

孔孟淡淡一笑:“我姓孔,白菇素的确是我发明的。

不过大家平时都喜欢叫我孔老师。”

对于自己的身份,孔孟并没有要隐瞒的意思,只是他平时喜欢低调,又不想被名气影响生活,才显得默默无闻。

但这话听到王绪耳中又变得不同。

白菇素的发明人,癌症的攻克者,那是什么概念?

名和利,只要孔孟愿意,哪一项不是信手拈来?

可对方只愿在一所中学中做一个老师。

反正王绪自问,如果是自己绝不可能这么做。

好半天他才平静下来,只是语气不知不觉客气了很多:“孔老师好!”

这句话一出口,孔孟不禁愣了一下。

怎么突然就这么客气了?

下一瞬间他就回过味来。

对方明显是被他孔医生的名号吓住了,才显得这么反常。

等孔孟看向其他人,发现这些人对王绪的表情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瞬间无奈起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吗?

他笑了笑:“不用客气,这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真正的工作是一名教师。”

王绪:“……“

经过刚才那句话的尴尬,他终于彻底恢复正常:

“抱歉,是这样的孔老师,刚才我们的对话想必你也听到了。

你能不能做一篇和春有关的文章?

当然,具体做不做还看你的意思,我们这边不会强求。”

听了王绪的话,孔孟心中有些好笑。

刚才他面对郑瞄强势的态度,根本就没给她反驳机会。

如果自己不是白菇素的发明人,估计待遇也差不多。

这让他想到“坐,请坐,请上座”的故事,没想到华清大学个别个别老师的胸怀也和大家差不多。

不过态度是态度,孔孟,想了想就点点头:“没问题。”

王绪道:“真的?太好了,那我们就尽情欣赏孔老师的精彩文章吧!”

说完,他忽然又想到什么,脸上再次变得不好意思:“孔老师,因为时间比较短,你要不要用一二十分钟做一下准备?”

孔孟看他一眼:“你们不是规定一个学生只能思考一分钟吗?”

“这个,哈哈,也对。”

不再理会又尴尬了一次的王绪,孔孟低下头,下一瞬间就变得沉稳起来。

只见他双目望着远方,脸上全是柔和: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孔孟念完好一段时间,现场依旧一片静默。

又过去好久,王绪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开始鼓掌。

连绵不断的掌声响起,很快如雷鸣,此起彼伏,绵绵不绝。

“孔老师,这篇文章真的是……”

他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虽然孔孟是白菇的发明人,又写了那么多歌曲,但在王绪想来,哪怕他写出一篇关于春的文章,也只是通常的大路货色。

不是他对孔孟没信心,而是准备的时间太短了。

作为华清大学的老师,他虽然搞的不是文学专业,但在这方面,依旧有着不小的素养。

若要让他亲自写,别说一分钟,就算给他一个月,他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他不得不承认,天才就是天才,普通人的思维完全无法理解。

孔孟却淡淡一笑:“你是不是觉得好,我也觉得很好。”

“这个……”

王绪不知道该怎么说话,哪有这么夸自己的?

可惜他不是穿越人士,否则一定能明白孔孟的心声。

老朱能凭借本科学历就在华清大学当教授,又怎么可能没有两把刷子?

当然,对于这件事他不想解释的太多,在说也解释不清,就开口道:“如果没其他事我就先下去了。”

王绪点点头,忽然又想到什么:“孔老师,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刚才郑瞄同学讲的关于分段写作法,我听了之后惊为天人,可你这篇文章却完全没有那么做。

你能说说原因吗?”

不能怪他疑惑,朱自清这篇春九百字,刚好符合高考作文的命题字数。

所以王绪将其看成一篇高考命题作文,完全没问题。

孔孟笑了:“刚才郑瞄所说的方法,只是面对应试考试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毕竟高考语文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一个优秀的方法很难得高分。

可这只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如果你的文风早就自成一路,完全有能力在高考考试中写出一篇独特而另类的文字,那么这种方法就是鸡肋中的鸡肋。

俗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习也是这样,不是我说什么你们都信什么,而是博众家之所长取长补短,优胜劣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话一出,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

刚才听了郑瞄一席话,很多学生如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大家忍不住想改变自己的写作思路,其中不乏一些文采斐然的学生。

可至于如何转变,却又让他们陷入苦恼。

自己的作文本来就十分优秀,哪怕达不到满分也和满分十分接近。

强行改变写作手法,最大的可能是适得其反。

可如果不改吧,郑瞄讲的那么好,脉络清晰,立意清楚,比自己凭感觉写强多了。

毕竟大家上了这么多年学,都会有一个惯性思维,别人能放到讲台上讲的经验,都是正确的,值得借鉴的。

直到刚才!

孔老师说的很对,若论写作水平,自己半点都不差。

而且作文想要出彩,最核心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生搬硬套叫应试作文,这样的人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的文学大家的。

等孔孟从讲台上下来,立刻有学生纷纷跑过来找他签名,并询问学习上的问题。

孔孟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风头,比刚才的郑瞄强了何止千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