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二十章 平定扬州(5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千零二十章 平定扬州(51)

“根据斥候的侦察,孙策军已进入到了零陵。”当听到孙策军消息的一刻,刘澜立即就让斥候将孙策军的位置在地图之上找出来,而他和黄忠等将领则围在地图四周,看着斥候手指所指向的位置的一刻,刘澜开口,道:“孙策已进入零陵,而从我们的布置来看,下一步只要孙策前往交州,那势必绕不开我们,而以他们现在不到一万人的部队,粮秣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太长的时间,所以这一仗我们的选择很多,主动出击可以,一味防御也成。”

这时,旁边陈果沉声,道:“话虽如此,但孙策未必愿意被我们拖在零陵,所以最好还是要做好孙策在闻之我军之后转向前往桂阳的可能性。”

刘澜点了点头,道:“虽然我们已经提前派管亥前往了桂阳,但如你所说,这一仗是在零陵还是桂阳确实很关键,可战场选在哪里有些时候还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就好像陈果说的那样,一旦孙策嗅到危险退往桂阳,那他们就势必要追过去配合管亥,而这样完全受到孙策摆布,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很有可能会发生追着孙策军便找不到孙策军的可能。

所以这一仗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把孙策军吸引过来,要么就是能够发动一次袭击,直接结束战斗,不给他任何撤退的机会,更不给他逃走的条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如大胆一些,既然孙策军不是已经进入到了零陵了吗,那我们也大可派一支偏师。”黄忠说着,眼中闪过一抹狠色,手做掌刀直接在孙策军背后斩落,沉声道:“首先调徐盛将军遣偏师截断孙策退路,我与陈果带兵从两翼进行袭扰,而主公率领主力一战破敌!”

黄忠给出了他的意见,很显然这是他最为熟悉的作战方式,当年在冀州他用过像他的战术大败过黄巾军,只不过比起来当年,不管是现在手里的牌还是对手都已经不是当时可比了,因为现在他们这里牌更多而孙策的实力却要比当年的黄巾军弱了一大截,所以他甚至完全可以不去选择侧翼的袭扰,而是直接派出主力强攻,这样可能在刘澜的主力正面发起进攻前就结束了战斗。

“徐盛、陈果和黄忠,不得不说他把现有能够调动的人员和部队都调动了起来,刘澜左右瞧了瞧几人,道:”如何,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徐盛想了下,沉声,道:“如果主公真要如此用兵的话,末将是没有任何意见的,但是要包抄到九江军背后这一点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毕竟我们如果行军一旦被孙策军发觉,很有可能会引起孙策的警觉,从而让他们撤军,到时候莫说是截断其后路了,可能连追都追不上九江军。”

刘澜轻轻额首,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微微笑了起来,道:“这件事情确实不得不考虑,好在我提前派了许褚率领近卫骑兵居中联络,所以截断孙策军后路就算你徐盛顾虑重重,别忘了我们还有许褚,所以从后面截断孙策的退路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困难,困难的是徐盛你该如何绕路,如何更加隐蔽的行动,千万不能让孙策有所察觉,这才是关键。”

当徐盛听到许褚的名字时,他的心已经沉到了谷底,可当听到他还希望自己去截断后路,他已经激动到想要大叫起来,这是战争,但何尝不是主公对他的肯定,虽然只不过是包抄的任务,但就黄忠的计划来说,这一仗的主攻是主公,他们都是陪衬,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挑的?

可是当他突然说什么许褚的近卫军时,他已经紧张到心脏提到了嗓子眼了,虽然只是陪衬可如果连陪衬都没有资格,那不管是对他自身还是对帐下的士兵都是一次极其严重的打击,但当知晓刘澜的决定之后,他只得主公还是把这样的机会给了自己,只不过他需要自己能够确保在不暴露的前提下进行包抄,那么他就势必要做好隐蔽,甚至绕更远的路。

徐盛很清楚,也明白这个方法虽然可行,但又会耗费更长的时间,如果是一天变两天还则罢了,一天变五天,试问这多出来的四天时间孙策又怎么可能一直在原地停留等着你完成包抄的任务,到那时等他们赶到了,可能战斗已经结束,要么孙策已经被击败要么已经撤离,所以这个想法虽然可行却并不适合在眼下去施行。

刘澜望向正在犹豫的徐盛,转而看向其他几人,道:“你们也都说说吧,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

就在众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之时,帐外突然有士兵禀报,“启禀主公,桂阳管亥将军派人送来紧急密信。”

密信?刘澜精神一振,看向了徐庶,后者立刻走出帐外,不一会儿就看到他带着两名年轻的士兵走进帐内,两人走进大帐,单膝跪下禀报:“启禀主公,桂阳发现孙策军主力,大约兵力在万余人,管亥将军请求支援。”

两名信使说话之时,徐庶在刘澜耳边低语数声,二人的身份他之前已经确认过,确实是摄山营士兵,刘澜这才打开书信,内容和二人所言相同,但唯一却别在没有书信那么详细,刘澜在看完书信之后,眉头轻皱,如果孙策的主力当真出现在桂阳,那为何同时会在零陵同样也冒出了一支九江军?

“我知道了,你们先下去休息。”刘澜看着两人离开之后,立即沉声对陈果,道:“立即派人去侦查,务必要确定零陵的九江军到底是不是孙策主力!”

片刻之后陈果离帐而去,同时斥候营被全部派了出去,等徐庶返回,发现场内的几员大将已经全都起身,这个时候他自然清楚发生了什么,毕竟如果管亥哪里当真发现的是孙策主力,那么值钱的准备就显得没有任何必要了,可如果管亥那边是被骗上当了呢?

所以刘澜只敢先让斥候去侦查一下,确定一下现在桂阳和零陵到底哪里才是真正九江军主力所在,当然孙策既然敢布迷魂阵,恐怕简单的侦察很难发现端倪,现在的局面让他刘澜有点无从下手,只能等待消息,虽然他大可先做好准备,但是因为管亥突然送来的消息,他现在是真的有点没心思再去想这些。

对刘澜来说,其实从他当年走出辽东参加讨董那一刻,他就知道他今后所要面对的战场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对手再也不是那些毫无抵抗能力的东胡,刘澜始终相信,不管是谁包括他自己,都是在不断成长,所以他很庆幸在自己在进入中原战场之前能够拿东胡这样的对手提升自己,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刘澜初入中原还是吃尽了苦头,那时让他记忆犹新的人不是吕布而是徐荣和麴义。

越来越强劲的敌人成为了刘澜这一路之上的垫脚石,与他们不断的对决,使得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包括他帐下的武将们,如果不是这些经历,刘澜绝对不可能在中原混的风生水起。

刘澜的成长离不开这一路遇到的所有对手,是他们成为了刘澜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而要说这些对手之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个,刘澜或许会有很多选择,但这些选择里肯定没有孙策这个人。

客观来说孙策从来都是刘澜最重视的对手,也是刘澜所遇到的对手中最没有威胁的一个,甚至在他眼中可能还没有曹豹对自己的威胁大,可如果刘澜用以上的言论来评价自己这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那么孙策的失败显然就成为了必然,因为他遇到的对手太少,而当他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又遇到了刘澜这样的对手,所以注定了他三次都败在了刘澜的手中。

但在这三次的失利下,孙策必然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成长,至于能成长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就很难说了,但今天孙策终于让刘澜感到头疼,不得不说这已经足以说明孙策经过三次的失利得到了快速的成长,甚至已经能够让他头疼。

此刻的刘澜所面对的孙策就是如此,如何选择很难,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一旦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孙策就势必会顺利抵达交州,而如果是以往那个愣头青一样的孙策,就算去交州又能如何,可如果是眼下这样的全新孙策,那刘澜就必须更加小心,一个不妙,可能就让他东山再起了。

刘澜在大帐里背着手转圈子,随后不就又快步来到了荆南的巨型地图,久久凝望着零陵与桂阳的方向,他在用换位的角度去考虑孙策,如果他是孙策的话,那么他会怎么去安排这一次的行动,而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零陵乃是在迷惑,掩人耳目。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有目的性的分兵,这就让人很难判断孙策本人到底会做出选择,因为不管你怎么去判断他在哪,孙策本人都有在对面的可能,这才是最让人抓狂的一点,你说他在桂阳,那他为什么不能在零陵?

你说在桂阳发现了他的旗帜,那为什么不能这样理解为这是他故意要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桂阳,而他则已经偷偷到了桂阳呢?

所以他才会感慨,感慨自己曾经连正眼都不会抬的对手终于有了能跟他一较高下的能力,这就说明了他这些年一直在进步,至于为什么还是败在自己的手中,或者这就是实力的差距吧,用徐庶在阴谋与阳谋的分析中所讲,当实力悬殊太大,所有的阴谋都讲毫无意义。

而现实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当他麾下数万大军杀到九江之时,孙策有任何能力阻挡他进攻的步伐吗?没有,所以他必败无疑,但是当他无路可退时,反而让他又很难去追击,他就像是一只泥鳅,怎么都能从你手心中溜走。

孙策还是那个孙策,因为他就在哪里,孙策已经不是那个孙策,因为从他的变化中已经发现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愣头青只知道和你去拼的毛头小子,这就是成长,但这个成长的代价有些大。

刘澜不清楚他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收获来的成长值不值,但却很有用,不能说受益终身,却是他无形中的财富,是别人夺不去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刘澜也有,就如他说的,他的财富是因为他赶上了一个好的时间,假如他一开始遇到的对手不是东胡而是孙策甚至是曹操,那么今天的他或许连孙策都比不了。

当然现实就是现实,已经发生的现实无力去改变,也无法改变,现在他必须要面对这个看上去有些头疼的问题,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证明了零陵的九江军的身份又能如何?因为你并不能确定孙策到底在哪里。

如果只是要消灭九江军的话,那么一切就都会变得简单。

等等,消灭九江军?

刘澜好像摸到了解决的办法,也是唯一能够解决麻烦的关键,因为他的实力摆在这里,不管你孙策是什么阴谋还是阳谋,都没有任何意义,我管你在哪里,管你在零陵还是桂阳,消灭全部消灭就可以!

直接又简单的办法,这就是实力。

刘澜笑了,这就是所谓的实力,这也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差距,刘澜可以完全不去考虑他到底是不是在故布疑阵,因为没有必要,我有这个必要去考虑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吗,没有,就好像是一面铜镜,我都砸碎了,你再跟说说什么正反两面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不是刘澜,但这就是刘澜,因为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刘澜,因为他的实力已经无需让他再去揣测敌人的心思,他变得像他的曾经遇到的对手那样,可这和孙策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这都是成长,但二人成长的阶段性却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