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之刘辩传奇 > 第301章 天下大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替刘备登基做势,如果刘备也趁此机会登基称帝,那么天下只会更乱。

并州的孙权也不甘示弱,宣称自己是兵圣孙膑的后裔,天下一片哗然。

曹操敢于让刘和称帝这完全是刘辩北伐失败的原因,本来天底下的诸侯还不敢妄自称帝,但是看到刘辩这次竟然北伐失败,让他们心中起了小心思。

于是各路诸侯在手底下文臣武将的怂恿下,纷纷选择了称帝自立。

大汉建兴七年九月,伪汉丞相曹操在邺都拥立刘和称帝,改元建安。

大汉建兴七年十月,伪汉皇帝刘备在徐州称帝,改元章武。

大汉建兴七年十一月,伪晋皇帝孙权在并州称帝,改元黄龙。

大汉内外民意沸腾,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北方三路诸侯相继称帝,就等于大汉王朝有了四位皇帝,这让很多老百姓不知所措。

曹操拥立刘和称帝,这是比较中庸的做法,因此在他的领地内,老百姓还不是很反对。

但刘备直接称帝,则稍显有些先天不足,不过从法理上也能说得过去。

最悲催的应该属于孙权,他看到刘备和曹操相继称帝之后,再也忍不住内心的野性,选择建立晋国称帝。手底下的文武百官纷纷劝诫,希望他不要步入袁术的后尘,但是他认为自己是兵圣后裔,称帝对他来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三路诸侯之所以能狼狈为奸,是因为他们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建立起合格的外交关系,所以才互相承认了彼此的地位。尽管曹操和刘备对于孙权这种行为十分不耻,但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刘辩当然是在第一时间发布檄文,声讨了三路诸侯的恶劣行径,命令他们立刻将伪帝押送至襄阳朝庭发落,这样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但像出兵讨伐这样的实际行动,刘辩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因为现在的朝廷需要休养生息,根本不适合持续性的大规模作战。

并且如果要讨伐就得三路诸侯一起进行,刘辩可没有这么大的信心能够完全同时击溃这三路诸侯。

表面工作还是需要做的,刘辩直接命令停止和北方各路诸侯的贸易关系,虽然这样做会直接损失南方朝廷的利益,但是他总得要做个表态。

刘辩在上朝的时候,底下的文武百官也纷纷表示希望刘辩可以再次发动北伐,来剿灭各路伪帝。刘辩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做了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再对目前的形式进行分析,得出了现在北伐并不是时候的结论。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孙权也敢在这个时候称帝,不过这也确实是个好时候,曹操和刘备都需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孙权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让自己过了一把皇帝的瘾。

虽然各路诸侯相继称帝都引起了天下舆论的哗然大变,但让老百姓们摸不着头脑的是各路诸侯,虽然嘴上说的很厉害,但是都没有讨伐彼此的实际行动。

这就是政治,老百姓们就像被果在迷雾里一样不知所措。只有看透了事情的真相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天下的明白人不在少数,他们在这一刻也纷纷动身准备投靠心仪的诸候。

成王败寇,如果他们能够辅佐一路诸侯,顺利的扫平大汉境内的所有敌人,辅佐主公当上真正的一国之尊,那么自己也会有从龙之功,到最后自然会水涨船高。

……

身在皇宫中的刘辩可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他一心只想处理好现在的事情,让手底下的老百姓们更加富裕,国库更加殷实,从而战争才更加有底气。

在这期间他交给了马均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进行火药的研制。

中国古代发明的火药,是将硝石、硫黄、木炭(含碳物质)捣碎,碾成粉末,经过拌和配制成混合火药。火药中的硝石(KNO3)在燃烧后能释放大量的氧气,起着氧化剂的作用,是火药能远射的因素。

硫黄在火药燃烧中起着还原剂的作用,是火药能爆炸的因素。木炭则起着助燃的作用。若将三者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便形成一个由硝石供氧的内燃烧体系,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气,使体积急剧膨胀,胀破容器,并产生高温烟焰,形成强烈的爆炸燃烧效应。

刘辩只是记得在唐朝以前有些炼丹家在炼丹时曾将这三者放在一起烧炼,结果受伤,乃至丧生。所以他百般叮嘱马钧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在进行试验时可以让手底下的学徒去做,他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当然为了保密起见,刘辩专门命令史阿寻找了一块儿三面环山的峡谷地形,并且派大量的羽林卫在外面驻守,防止奸细的进入。

刘辩努力回想起前世他看的一些新闻报道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知道大概火药的制作流程和配方比例。

也幸亏他曾经看过宋代有一个人撰写的兵书《武经总要》,正式刊载了“火球火药方”、“蒺藜火球火药方”、“毒药烟球火药方”等世界上最早的三个火药配方。

这三个火药配方都用硝石、硫黄、木炭(或含碳物料)作基本原料,再掺杂一些易燃和致毒物料,配制成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火药。

它们所用物料的重量和在火药中所占的百分比各不相同,但作为火药主体物料的硝石已经接近或超过50%,比初期火药的含硝量有较大的增加,使火药有可能用于军事。

当然宋朝的技术是很难学习到的,因为火药的配制工艺已从粗糙趋向精细,在制作上也从分散少量,发展到成批多量,为火器的扩大制造和使用创造了条件。

为了这件事他整整忙碌了近半年的时间,整天心急火燎的和马钧商讨该如何进行配方的改良与应用。幸好马钧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出色的工匠,在刘辩三言两语的描述下,他就大概明白了刘辩所要表达的原理,对火药的研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