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问鼎四方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站得高看得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三十六章 站得高看得远

募兵和府兵是既然不同的两种招兵之法,这二者之间的差别简直犹如鸿沟。府兵就是国家给分配土地和种子甚至耕牛,士兵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一旦到了有事的时候,征召这些士卒,自然也就不用额外花钱。甚至这些士卒连手里用的武器或者马匹,都需要自己配齐。

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募兵,那是需要真金白银的军饷才能留住的。募兵平日里未曾说过国家的好处,通常都是一些贫民。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军粮,他们恐怕不说打仗,就是原地宿营也会很快饿死。而且他们还没有武器,因此根本就做不到府兵的自备武器。

想让人家拼命,总得给些好处才行。府兵想要作战,就是为了多得一些赏赐的土地。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靠着土地,因此最希望得到的也是土地。

募兵通常都不会被授予土地,国家也没有那么多土地能够拿来赏赐。所以他们的赏赐就是钱财,开拔的时候会有开拔费,上阵打战之前会临时发钱激励,然后每砍下一个脑袋都会有相应的赏钱。甚至连吃菜都是有专门的菜金,否则这些人就只能啃硬邦邦的干粮。

府兵制很难实行,前提是国家由足够的土地用来分发。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或许还能实行府兵制。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府兵手里的土地慢慢就会被高门大户所侵吞,他们手里没了土地,自然也就没了打仗的动力。

这个时候就只能改府兵为募兵,但是募兵就得有足够的军饷。所以能否支持一个国家打下去,很大程度上就得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足够的钱财和粮食存放于国库之中。

莫说现在君子国已经立国百年,就是夏朝刚刚分封的时候,初代国君也没有实行过府兵制。因为那时候大多数土地就已经是在个人的手里,即使是初代国君也没有办法将其重新分配。只有上一个朝代最初才是实行的府兵制,可是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情,早已经被当成神话来看待了。

君襄公不是不知晓实事的昏君,虽然他懦弱无能,可是总归还是有些见识的。他这么一问,倒是让何福康有些为难。不过事实就是如此,何福康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否则一旦打仗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军需,他可就成了战事不利的替罪羊了。

可是这个答案显然不是君襄公想要的,他的眉头皱起来,不过没有发怒。倒是有些和颜悦色的说道:“丞相,军需何时才能补足,你可有分寸。”

“国君,想要补足军需很难,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毕竟我们国库已经空虚,就是收上来夏粮,也不过是勉强应付今年的开支。淮国的围城战对我们君子城乃至整个君子国构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依我看就算是不打仗,今年十有八九也是一个灾年。现在老百姓已经把所有的粮食全都吃光,就是树皮跟草根也都被吃掉不少。

之所以老百姓还没有大面积逃荒的,就是看着今年的年景其实不差,就等着夏收的粮食救命。现在不是没有饿死的人,只是数量较少,又多是没有人帮忙的鳏寡孤独,所以才没有闹出事端。

如果为了储备军粮,就得尽量扩充国库,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到时候就得对百姓增加赋税,那么百姓的日子就会更加难过。

一旦他们的口粮不够糊口,必然就会抛弃土地逃荒。到时候田地荒芜,必然会产生很多流民。他们一旦起事,必然就会引起动荡,到时候就会有更多收成尚可的土地继续抛荒。这样土地荒芜太多,秋收的时候打上来的粮食就更少。

到时候灾民更多,抛荒的更多,流民也就愈发无法控制。到时候就算别的诸侯国不打我们,我们自己恐怕也要出动军队去镇压流民。那时候军队一出动,消耗的军粮就是成倍增加。如此一来,下一年的形势就会更坏。

国君,非是我们这些臣子不想替您分忧,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何福康说完以后就跪了下来,刹那间满屋子的文武大臣包括姬行都跟着跪了下来。还站在屋里的人除了姬放、君姬、姜铁心这些人以外,甚至连宗室贵人都跪了下来。他们实在是打仗打怕了,压根就不想君襄公随意开启战端。在他们看来,只要扩军以后就必然会打仗。所以为了不打仗,就得让君襄公一开始就断绝打仗的想法。

姜铁心知道何福康说的这些事情很有蛊惑力,而且听着还很吓人。其实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跟蛋生鸡的故事。只要开起一个头,后面循环几次就能将数目积累到让人不敢直视。

果然君襄公被何福康给吓住了,他的脸色有些发白,话语声也有些迟疑:“难道国事衰落至此?丞相,你可莫要夸大。”

何福康老奸巨猾,他可不想一个人背上这么重的担子。于是他转头跟姜铁心喊道:“平淮伯,你也是有屯田的人,自然知晓农事。国君,你如若有所怀疑,可以找平淮伯来问询真假。”

姜铁心觉得自己挺无辜的,他多么低调的一个人,怎么别人有事都喜欢麻烦他。不过现在毕竟是商讨国事,他也不好破口大骂。所以没等君襄公问询,他就自己说道:“国君,此事确实不假。我手里的那些屯田地的佃农,手里确实没有什么存粮。

如果什么都不做,想要让他们休养生息,起码也得有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战前的水平。”

听到这话,君襄公很是惆怅:“时不我待,如果等上两三年,淮国跟夏朝必然已经决出胜负。到时候他们挟大胜之威,我们没有防备又该如何抵挡?”

俗话说得好,站得高看得远。君襄公身为国君,看待局势确实比下面那些文武大臣更有见地。姜铁心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一把,谁让他是自己的老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