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后拨列姀自称“予”

按现在影视剧以及一些文来说,拨列姀应该自称“哀家”,但是,“哀家”这个词是近代人杜撰之词,最早见于清代李雨堂编着的狄青演义三部曲:《万丨花丨楼》、《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在后面两部中,各有多处单单国八宝公主死了驸马,自称“哀家”的例证。

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杂记上》说,“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古人在父母去世时自称哀子,于是,写小说的人就根据哀子一词创造出来了哀家,历史上不论皇家还是农家,死了丈夫的妇女没有自称为哀家,而多自谦为奴家或贱妇。

就算是杜撰的词,现在也给用烂了,“哀家”是指丈夫去世的皇后或皇太后,可现在有些剧或文,不管丈夫死没死,都哀家哀家的叫着,这是瞅自己老公不顺眼,自称哀家咒自己老公快点挂掉?这么明目张胆的,就不怕被皇上或太上皇给咔嚓了?

那么历史中,太后如何自称?

关于太后的自称,有两种情况:

历史上有一些皇太后,不能安心在后宫享清福,要临朝听政,要把持朝政,这样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般跟皇帝一样,自称为朕。如西汉孝元王皇后、东汉和熹邓皇后,北魏冯太后、唐武则天都自称朕。

不过,这样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不临朝听证的,她们自称为“予”。

但是,有个特殊的——慈禧太后。

大家都知道,慈禧可以说是清末的实际掌权人,那些皇帝,不过是傀儡,但是,因为慈禧形式上并没有走到台前,前面依然立着皇帝,所以,慈禧仍自称为“予”。

予这个字,本义是使别人得到,太后自称为予,狗熊猜测可能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

除了“予”外,其他的太后的自称:

《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一·后妃:太后大怒,告上曰“我尚在,而人皆陵我家。死后,乞食矣”。自称“我”。

《新五代史》卷十八·汉家人传第六·高祖皇后李氏:太后诰曰:“侍中功烈崇高,德声昭着,剪除祸乱,安定邦家,讴歌有归,历数攸属,所以军民推戴,亿兆同欢。老身未终残年,属此多难,唯以衰朽,托于始终”。自称“老身”。

《新五代史》卷十七·晋家人传第五·高祖皇后李氏:晋室皇太后新妇李氏妾言。自称“妾”。

…………

关于现在常见的一些自称,比如臣妾、父皇、母后等等。

现在对古代的了解,受古代小说、戏曲影响太深,比如《西游记》,虽然人们知道它有一部分是假的,可是师徒五人仍有着很高的人气,《西游记》还好分辨,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与历史结合的,就不好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称谓也同样如此。

比如父皇、母后,这个称谓是在明清时才兴起的,在此之前,比如宋朝,皇子还是叫爹的,再之前,狗熊没找到资料,本文中依然使用了“父皇、母后”等称谓。

还有“皇阿玛”,正确的是“汗阿玛”,“汗”,就是大汗,少数民族对君王的称谓;阿玛,是满族语中的父亲。到了清末,在民间文学中,才出现了“皇阿玛”的说法,并流传至今。不过,清代皇子也有叫皇帝为“父皇”的,或者倒过来,叫“皇父”。

“母后”也是明清皇子才叫的。宋朝虽然也有“母后”一词,但一般都用于客观描述,比如说“母后听政”“母后临朝”之类。在日常生活中,宋朝皇帝称自己的母亲为“娘娘”,如宋仁宗便叫刘太后为“大娘娘”,叫他的生母杨太妃为“小娘娘”。

现在以为“娘娘”专指皇宫里的嫔妃,其实在宋代,“娘娘”就是母亲的意思,民间子女也有称自己母亲为“娘娘”的。

“娘娘”这个词本身也有很多含义:1、母亲。2、在一些方言中,娘娘有表示阿姨的,有表示婶婶的,还有表示姑姑的,方言不同,含义也不同。3、对皇后或宫妃的敬称。宋代宫廷内侍奉于皇帝身边的侍者们对皇后的称谓,含有尊敬和亲切感。宋代以后,作为宫廷用语固定了下来。4、祖母。比如在宋朝蔡绦所着的《铁围山丛谈》卷一:中“一日被金甲诣慈寿宫,见太皇太后曰:‘娘娘,臣着此好否?’”亦写作“娘娘”。5、对女神的称呼。在东南沿海一带,民间信奉女神,这些女神就称为娘娘,如陈氏娘娘,花粉娘娘等,歌颂女神的鼓词称为娘娘词。6、对妇女的尊称。比如清朝吴敬梓所着的《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家那些娘娘们房里,一个人一个斗大的夜明珠挂在梁上,照的一屋都亮,所以不点蜡烛!

再来说说“臣妾”这个自称。

臣妾,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左传·僖公十七年》:“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臣妾者,就是失去家园与生活依靠的普通人,靠给别人打工糊口的那类人。所以,《周礼注》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又指“臣的妻妾”。乃是低阶级对高阶级谈论到自己妻妾时所用的称呼;也指指臣服者、被统治者;又可作动词用,是指许多人而言,好比现在形容人多时,有时会用“男男女女”,“臣妾”也有这个含义。

因为臣与君的关系如同奴仆与主子一样,所以由奴仆引申指官吏。臣在古代又是官员面对君的自称。注意,面对君王时,才会自称臣。妾也一样,妾身也是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可也是对自己地位高,或者对自己有好感、熟悉的人,才自称妾身,比如:“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妾身已婚和未婚女子都可以用,也做“妾人”。

由此可见,臣是臣,妾是妾,合在一起就是一些泛指,而不应拿来作某一个人的自称,根本不是一些剧或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就算采用“臣妾”是被统治者的意思,这个勉强说的过去,但在位分比自己低的妃嫔或臣下面前使用是闹哪样?身居高位反倒被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统治了?

想起一个人评论某文,虽然言辞有些犀利,但也是给众多写手一个警示:用词要严谨,不要觉得某些词好看、华丽,便不管不顾的抓过来用,写文也与搞学术一样,得有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狗熊也要严谨,别让人笑掉大牙了。

…………

最后,说一些历史中确实存在的称谓: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 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 婢子”。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丧夫的女子自称“未亡人”,这个称谓,现代也在使用,不过,不再是自称,而是表示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