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仲尼弟子列传 > 第二三四章 官山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族里人虽然不满新村戒严,可也明白如果有敌人来围攻他们,决不是什么好事情,说不定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有意无意的搬回汶上城里住。这在周书灿看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大难面前,不要指望人人都和你一样同仇敌忾,自私自利顾自己,本就是人之本性,无可厚非。

不过也是有好处的,原本排队紧张的烧砖,因为一些人的犹豫,不那么的紧俏了。借此机会,周书灿便让冉把邑里这边的砖坯烧出来。来新村半年了,为了照顾族里,邑这边一间砖瓦房都没有盖,此时正好烧砖盖房,巩固下邑在新村的地位。

有退却派就有坚定派,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井便是坚定新村是我家的忠诚支持者。以井为首的这些人,为了新村的繁荣富强,更加努力的工作,成为居委会大妈式的人物,绷紧神经提高警惕,防范任何到新村来的陌生人。

子库来大棚找周书灿,是受人之托,想要把砖拉回汶上城里盖房子。新村现在的紧张气氛,让他们这些富裕户有了退却到汶上城的想法。他们想把城里的老宅给翻新下,等以后形式好了,再来新村盖房子,这样两边都可以坚守。

可管理建筑队的鲳是坚决不答应。鲳虽然也是族里人,但子库感觉鲳已经变质了。鲳是明面上没有背叛他,背地里却做了很多在他看来大逆不道的事情!

鲳借着之前在邑做人质的机会,把他的长女嫁给了邑里人。又借着嫁女的机会,把他的长子和小女都留在了亲家家里。邑里没有闲人,他三个儿女自然就等于成了邑里人,现在每日在邑里做工,让族里很多人好生羡慕。

鲳也因此事事听子骞的话,反倒是把他的话就当耳边风,一句“是不是和小公说一声”,就把他给噎得够够的,他是干瞪眼没辙!

周书灿好几天没见过子库了,这些天新村排查隐患,邱和槐拉着他没少出更。核对新村和外围棚户区的人口,确认哪家是谁家的亲戚,排查有没有外族人的探子。槐和邱是两人轮换上阵,子库可是一个人跟着他们连轴转,辛苦自然不用说了。

他主动打招呼:“叔父,坐下喝杯茶。”

子库依言坐下,例行公事的询问:“子骞,你身体好点了没?药还在吃吗?”

周书灿拿起枕头垫到后背,依靠好了才说:“谢谢叔父挂牵,这几天已经好多了。医者带来的药吃了两副,身体感觉轻松多了,也精神了一些,白天坐的时间长了没再感觉多累。我看药吃这一个疗程就差不多了,不用再去请医者来一趟了。等药全部吃完了,观察下,决定是否再请医者吧。”

又带着不屑的口吻说:“呵呵,我怎么感觉这位医者的水平也就那样,他来的时候已经带上草药,还是就那几种草药,并且已经包好了。即便是我不懂医,也知道每个病人的病情肯定不一样。他怎么就能断定我的病情,一定是他所料想的那样。我都怀疑他的药草,是否真的治了我的病。”

子库抬手指指周书灿,略带指责的说:“你呀,怎么能这样不恭敬医者?他不带草药,我们去哪里找药?还好是医者带的草药对症,不然等我们去买,你岂不是又要等好多天才能吃上药。”

周书灿真的不信任这时代医者的治病能力,猜测最多也就是实践大于理论,类似于江湖郎中那样的水平。头疼脑热的还能蒙对,大病大疫根本没辙。现在的药方肯定没有后世的诊方多……药方,对啊,他是背过药方的,怎么把这事忘记了。

那是他上本科时干的无聊事,为了证明自己的记忆里强,他背了好多棋谱还有药方。虽然他不认识草药,但是有药方也可以的,无非是找一位懂草药的医者就行了。即使这时代很多草药没有被发现,但慢慢的摸索,总归会能凑齐一些,也好过他吃那些庸医的药。

周书灿的心里又画了一笔,自言自语说:“请医者的费用好贵,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位医者就好了。”

子库插话说:“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只有国君才养的起医者。学医太难了,需要很多的投入、很久的时间才能出师。我们去有司请医者,还是看我们是姬姓人才请的来,一般人哪有可能随随便便就能请动医者。”

周书灿奇怪的问:“医者是官家的啊,难道没有自己坐堂行医的吗?”

子库说:“有啊,可那是名门大家,我们这边哪有。鲁城倒是有药铺,可没有医者在堂,光卖药也是没用了。医者看病的诊方,病患会当成宝贝一样珍藏,等下次病了再依照这个拿药。平时去药铺买药都是直接拿诊方买,或者直接买药铺已经有方子的药,对不对症就不好说了。这样时间久了,钱都让药铺赚了,医者当然也不愿意直接开诊方了,都是带着药草到病患家里诊治。”

“原来这样啊。”

周书灿恍然大悟,原来从古代起医生的诊费就低,看病的不如卖药的,这是从根源上就忽视知识创造的价值。医者没有得到应得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会为了三斗米折腰,抛弃了看病救人的善心。这恶性循环的源头,还是对知识的不尊重,把很多应该高收益高回报的工作,简单的贬低为技术熟练工。

他冲着小书喊:“你去,把姜启喊过来。”

子库疑惑,子骞这没头没脑的又再做什么?

好奇地问:“商队是不是不能再搞到马匹了?马的用途太大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呢?”

周书灿微笑,淡淡的说:“凉拌啊,一个小小的齐国,怎么可能困的住我,我是谁啊,我是你侄子!哈哈哈!”

子库一头毛线,子骞这吹牛的本领越来越见长了,他倒要看看子骞是怎么骗到马匹的。好奇心让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单等看侄子的笑话。

现在去齐国换牛马的生意掰了,去徐国换大米的行程也因为新村有吃的,铁器和车辆没有存货暂时搁浅。姜启这些天没事做,正想着是不是再回齐国进一些海产品,还做以前的老本行。

他跟随小书来到议事大棚,恭敬的喊一声:“小公。叔公。”

周书灿热情的招呼:“启公,快坐。”

姜启坐下,殷切的问候:“小公身体可好些了?”

周书灿报以微笑,“多谢启公挂念,好多了。启公,叫你过来是有一事询问,你现在是否还能从齐国拿到盐和海产品?”

姜启点头回道:“应该可以。我之前都是从家族的份额里拿到盐和海产品的,现在我仍是姜家人,他们不可能不给我这些。”

“那就好。”

……

在周朝时,虽然没有汉之后的官盐管制,但也有掌盐政之官,叫“盐人”。

《周礼·天官·盐人》记述盐人掌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盐人的作用只是在各诸侯国调配盐,以及收税,并不直接管理盐的生产和买卖。

《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

具体到盐的生产制作,是诸侯国自己的事情,齐国管仲设盐官专煮盐,实行“官山海”政策,即盐产品全部由官府统一运销,以渔盐之利而兴国。

春秋时期齐国的崛起来源于“官山海”政策的实施。“官山海”中的“官”即为“管”,“山”即为开矿铸铁,“海”即为用海水煮盐。“官山海”即为国家统一管理山海盐铁,盐铁由国家专营。

据《管子》载:“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为盐”。

齐桓公询问管仲应提高何种税收以增财政收入,管仲回答:“唯官山海可为耳。”

管仲认为征收房屋税、林业税、人头税、户税等强制性的直接征税,会激发群众不满情绪,导致房屋损毁、乱砍乱伐、隐瞒户口等负效应,也会加大税赋征收的难度。他提出“盐铁专卖”――私人生产,国家统购统销。也就是由政府控制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就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

齐国的盐业并非从管仲开始,煮盐史从姜太公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管仲只是更加系统完善的加强官府对盐业的控制权。

齐国盐业完全掌握在几个大贵族手里,和汉代的平民小作坊煮盐,官府统一管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这与春秋时代的社会结构有关系,奴隶社会自由民更少一些,绝大多数人口掌握在大贵族的手里。

《史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盐业这种暴利的行业,一般平民不可能接触,还有最最关键的一点,煮盐的操作工具——铁锅,一般人没有。铁矿掌握在大贵族的手里,只有他们才拥有煮盐的铁锅。有奴隶又有铁锅,大贵族获得的暴利可想而知。

为什么煮盐和铁锅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海盐最原始的制取方法,是“煎”“煮”法,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

……

周书灿淡淡的说:“启公,又要辛苦你出门了。趁现在晏婴那老匹夫还没有辖制我们,你先去齐国换盐,然后拿着盐和海产品北上北燕换马吧。我这里有几张诊方,你拿着去齐国看看能不能卖给士大夫。如果实在卖不出,也没关系,那我们就用刀币买盐。只是邑里的刀币没有多少,不知道能买多少盐。晏婴那老匹夫肯定使坏,会限制我们拿纸和其他家族做交易,所以这次就不拿纸了。”

“嗯……盐能买多少算多少,再带上一些我们的麻布和稻米。这趟去燕国只是为了探探路,也不用带很多的东西。等找到固定的商路,以后可以再去一趟。”

北燕从西周中后期,到整个春秋时期,史料记载不多,历史事实不清楚。直至到战国初年,才逐渐渐露头角,到燕昭王时期进行改革,燕国才逐步强大起来。

对此问题,他的导师曾经推断,燕国本就是小国,这时期很可能灭国。而以后的燕国,是由其他民族融合而来的,不然以燕人的国力和体魄,不可能打败齐国。

……

想到此,周书灿喘口气,继续说:“启公北上燕国,我再给你画张图。那边人烟稀少情况不明,一定要注意安全。此次仅为探路,你们要小心再小心。”

直到周书灿说完话,姜启和子库张大的嘴巴都没有合拢,小公(子骞)竟然有诊方,这太好了!只是……之前他怎么不拿出来?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是啊,为什么不拿出来,周书灿事后也很郁闷。为什么当初他来到闵家的时候,不让闵父去卖诊方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还怨孔老二。孔老二给了他启动费——珍珠,没让他到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内心深处因此十分感谢孔老二,现在看来,孔圣人对他还是不错的。

子库用力搓下酸楚的脸颊,盯着问:“子骞,你哪里来的诊方?管什么病的?有多少?这可是发财了啊。”

姜启也恢复正常,接着说:“小公,如果是珍贵的诊方,一张就可以换很多的盐,不用我们拿刀币买盐,他们还会给我们一些刀币。”

看二人的模样,周书灿也是欢喜,兴奋的说:“我也不知道哪些珍贵哪些不珍贵,反正是我背了好多诊方。就我们平时常见的伤风感冒发烧什么的,我挑出来几个,你拿着去齐国换盐好了。”

姜启不能和子库一样追问诊方的出处,但是他绝对相信诊方能治病。他想起来自己的身份,避嫌说:“小公,商队的线路图我可以拿着,诊方你就放在邱总管那里吧。到了齐国,让邱总管和我一起卖诊方。”

……

齐国北上是北燕,有北燕当然就有南燕。

《左传·隐公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晋杜预注:“南燕国。今东郡燕县。”在今河南延津县东。

《左传·庄公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晋杜预注:“燕仲父,南燕伯。”

南燕为姞姓国,属于华夏族,是传说中黄帝的后代。南燕春秋时期还在,后被晋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