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仲尼弟子列传 > 第一五六章 闵父的心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闵父没有使用小厮,一是不习惯,这当然跟闵家乍富有关系,闵父还不适应日常生活使用奴隶;二是在他和继母的潜意识里,认为奴隶不去地里干活就是浪费,自己有手有脚的为什么要用家奴?那不是跟钱过不去嘛。所以闵家只有一男一女两名在前后宅看护院子兼打杂的家奴。

闵父走进二进屋他的房屋,这三间北屋现在暂时没人居住,闵父是跟继母一起住在三进院北屋的。房屋是打扫干净的,之前闵父有说具体回来的日期,家里的房屋早就收拾一新等着他回来。

闵父坐在八仙桌旁边的椅子上,脸色阴沉能滴下来水,浑身散发着冷气,比已经冷的天气还冷。

“子骞,为什么又给汶上那么多的物品?”

这次给汶上的物品,真的不是给他们的,不然不要说闵父不高兴,就连周书灿都会认为自己不如一头抢地尔算了。吃一堑长一智,上次吃了那么大的亏,他是无论如何不会再挖坑把自己埋了。

“父,不是白给汶上的,是我要在汶上建砖窑。我和叔父说五五开,我们这边出技术,负责烧砖和教他们制作砖坯;他们那边负责烧砖的木柴,还有制作砖坯需要的人手。烧出来的砖他们负责卖,反正是不管他们是卖还是自己用,我们都要拿一半的钱。还有就是如果从我们这边拉煤的话,这个是另外算的。另外的铁农具,这个是卖给汶上其他人的,是拿粮食换的,我怎么可能白给他们呢。”

闵父的心得到安慰,一层灰尘的脸上露出久见的笑容。这次去鲁城他的压力太大了,他害怕再有去年那样的暴风雪,买粮食过冬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嗯,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我也不是不让拿东西给汶上,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主要是去年雪灾,我让子泗领人去汶上借粮食,子库竟然跟我说他也没有粮食。汶上情况一直都比我们这里好,土地也比我们这里肥沃,打得粮食一直都比我们这边多。哪怕现在我不是汶上的邑主,汶上那边的情况也比我们这边好很多。”

果然是因为去年的雪灾,还有以往的积怨,周书灿也不好说什么。这些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的是很难断是非。

“父,您知道汶上要交给仲孙家的地租,多一成的事吗?”

“俄?”闵父不清楚这件事,微皱眉头询问:“这事是子库告诉你的?他的话不可全信。”

闵家负责内宅的家奴——胡子家的,端着一壶热水进屋,放到八仙桌上又转身离开。

周书灿摇摇头,等她离开慢慢说:“不是叔父一人说的。之前我写信告诉过父,就是上次和汶上交易留下汶上那十人,有个叫子书的,父也认识这人吧?他也告诉我汶上一些情况,和叔父说的差不多,他们的日子现在确实不好过。

那边的人手少也就百十人,去年他们虽然受灾死亡的人数没有我们这边多,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只是勉强比我们这边好一点。子书还说,原本他们是指望今年粮食多打点能好过些,没想到今年仲孙家加租,不仅是交粮食,其他布匹也让上交若干,象素也是今年头一次开始征收,另外还有戊边又抽了五人。”

闵父有点不相信,惊讶的剑眉上挑,确认说:“这么多?”想想又说:“那汶上以前的库存呢?汶上以前可是粮食够吃一年的,不会接不上新粮食。就因为那边日子好过,你祖才把你叔父送去汶上。这也是我心里不舒服的地方,汶上从来没有向邑交过粮食。我们邑粮食不够,你祖还强行囤积了粮食备荒,汶上那边粮食原本就够吃,那他们这么多年储存的粮食去那了?”

这个情况周书灿真不知道,只能如实回答:“这个子书没说。我是准备让子书全家迁回邑的,我跟他说了他也很愿意,他想借着这次祭祀的机会,直接把他全家人迁回邑。所以,他说的汶上情况应该不会有假,回头我再去问问他……哎,既然父您回来了,您直接问他好了,这样比我转述好的多。之前叔父就说他想回邑的事,我也跟您说了的,我不知道叔父是真是假,可子书这事肯定是真的。”

闵父更加惊讶,“俄,他们想回邑?这怎么可能啊。你之前跟我说的,子库说回邑的事我没在意,这子书要现在回邑的话,那应该是真的了。可是我就奇怪了,汶上现在真的不如我们了吗?还有汶上储备的东西去哪了?”

没等周书灿回答,自言自语说:“这个我一会问问子库,看他怎么说?”

周书灿看看闵父疲惫的脸庞,胡子拉碴的没有精神头,又加上一脸的灰尘还没有洗去,劝说:“父,不急,您先去找母洗漱下,我现在去外面陪下叔父,不然他一个人在外边待着挺尴尬的。”

给汶上的物品只要不是白给的闵父就高兴,他起身说:“行,你去前面吧,我去洗漱后很快出来。对了,让厨房早点上菜,我没吃饭呢,有点饿了。”

“好嘞,父,我就去。”

周书灿答应了闵父先去厨房看看。

厨房在闵家大院的西边,又是一个单独的小院子,两间东屋两间北屋,粮食堆放在北屋,灶台砌在东屋,也是安排一家夫妻家奴在这里负责。

闵家做饭还不舍得用煤,主要是煤的成本比烧木柴大的多。邑南边就是山林树木,木工组每天也会产出很多的废木柴,烧木柴当然就省事省力多了。柴火灶做饭两个人比一个人快,还有劈柴磨面等活,厨房不仅仅是做饭。

继母现在对厨房的管理也松了很多,不再盯着粮食害怕两家奴偷吃。当然还是跟物质充裕有关系了,至少在闵家的储藏室,鸡鸭鱼肉五谷杂粮应有尽有,不会因为想吃白面而不能吃。

白面顾名思义就是小麦面粉,邑里的小麦收获后没有分发下去,粮仓限制邑民每家兑换小麦的数量,为的是种植冬小麦当种子用。这时期的粮种还是农户自发的挑选种子,粮种连精心培育都称不上,主要还是和铁农具的普及有关系。没有种地的工具,谈不上精耕细作,哪里有亩产量的保证,也就更谈不上培育良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