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横冲直撞闯大明 > 第两百五十八章 崇祯在后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两百五十八章 崇祯在后面

心知肚明的崇祯也不戳破,眼看着王晨恩叫开了书斋的大门,然后被迎接了进去。

二楼里,崇祯让王晨恩熄了房间里的灯火,然后推开窗户静静地观看着街道上。

正阳门门口的这间书斋,正对着的就是永定门直通内城的大街。

朝臣想要进入内城的家中,必须要经过卿元斋的门口!

“皇爷,外面风大,我让下人煮了姜汤,皇爷喝一点!”王晨恩端着一碗姜茶,站在了崇祯身后。

“大伴,帮朕记一下这些都是哪一位大臣!”

街道上已经出现了一行长长的轿子队伍,看着窗下街道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轿子队伍,崇祯的声音冰冷的比护城河里的冰,还要渗人。

王晨恩放下姜汤,凑到崇祯身边一看,然后开口道:“陛下,前面的十几顶轿子,陛下若是注意看就能发觉不一样的地方。”

崇祯奇道:“有何不一样,都是朱红的轿子,都是八人抬的,朕怎么看不出来哪里不一样呢?”

王晨恩指着轿子两侧的家丁道:“陛下请看,这前面的四顶,虽然一样都是八人抬的大轿,但是两边共有四人带刀,四人手持火把,虽然并无牌匾随到,但是应该是朝中的大学士无疑了。

后面的七顶,同样是八抬大轿,但是身边只有两人带刀护卫,左右各一个火把手护卫,因此应该是六部无疑了。

至于后方的四人大轿,只有两个火把手跟随,因此应该是主事、诸监、寺卿等再次一级的大臣们了!“

崇祯看着远处驶来的两人抬的小轿,询问道:“那这些人如何分辨?”

王晨恩解释道:“陛下,我朝官阶不同,所乘用的轿子也不相同,非官绅不得用呢子料的轿子面,非秀才之上者不能乘坐轿子,就算是富商,也只能乘坐抬杆,地方上七品文官及以下有正式官身者可以乘坐绿尼小轿,京官七品或地方七品以上六品以下乘坐青色小轿,在直上就是四人轿子,以及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的大轿……”

崇祯点点头,长叹道:“朕在宫中精简用度,补贴国用,今日忽然想起那张书堂当日廷杖之前的话语,这才心中一动,临时出了宫,朕这才知道原来这方天下,能一心为国者,却是太少啊!”

两人正说着,王晨恩乘机让崇祯喝下了姜茶,这时候却见道路上忽然走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这老者身边唯有一个小厮打着火把,除此之外竟然连一个代步的工具都没有!

“大伴,此人乃是何人?”

王晨恩探着脑袋,朝窗外看了看,不确定道:“陛下,似乎是前兵部尚书王大人?只是老奴有些看不大清楚!”

王在晋?

这个河南道的倔驴子?

崇祯不知怎的忽然就想到了同样是倔驴子的张书堂,这河南道倒也奇怪,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出的都是一些犟货!

王在晋在崇祯的心中,可是记忆深刻的很,这厮大肆攻击老师孙承宗的策略,说宁锦诸城的政策不可在继续了,若不然就会耗干了大明的财政。

甚至这厮让崇祯记忆深刻的并非是这厮的理论,而是这厮急眼了说了一句:“辽人都是嘴里噢噢的时候厉害,真的打起来了就开始软蛋拉稀了”。

甚至对于孙承宗提出的修建堡垒直接修到沈阳去,困死了达子,这厮指出了辽西走廊到了宁锦之后就是一片平原,到时候普天之下都要修城,哪里堵得住!

与其这样,不若“人人在战,事事在战”。

相对于这时代大都是空乏的修建城堡之类的假大空,这厮更是提出了“防内患、诘内奸、饬内备、严内卫、节内供、急内应”,这样具有简略性提议来。。

遍观明末的史书,王在晋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河南道出身的他有着一股子不赢不罢休的辩才,同时相对于这时代不敢提出大明真实弊端的臣子来说,王在晋又亲手揭穿了朝臣吞没钱粮事情。

王在晋在《三朝辽事实录》中,书写了很多当朝官员经手钱财,最后钱财却消失不见的事情,这样真实的记载,在所有明末可见的所有文献中,都不曾多见。

王在晋这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初次被授中书舍人,后历官工部署郎中事、南京礼部署郎中事、福建副使兴泉兵备、湖广参议、湖广提学参议、浙江右参政兼佥事、浙江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

从他的生平经历来看,这个官场沉沦近四十年的老人,不仅是一个知晓官场规矩之人,实际上也是一个务实之人。

因此,他记载的各地官员经手钱财,然后钱财消失不见,应该是真实的了。

实际上关于王在晋此人,有两个小故事可见一斑,天启元年的时候,因为辽东危急,是以天启特招久历边事的王在晋、张鹤鸣、祁伯裕、许弘纲四人火速进京,四月天启否决了自己的老师孙承宗担任吏部右侍郎的提议,五月十九日大朝议。

王在晋与刚刚赶来京师的熊廷弼一起上朝,当年有很多没有拿到粮饷的士卒,堵截在半道上,要揍熊廷弼。

不知怎么的消息被熊廷弼知道了,老熊害怕啊,只得让主事彭克济与自己互换轿子。

就这样老熊用掉包计躲过一劫,而彭克济则替熊廷弼挨了一顿竹笋炒鲜肉,发现打错了人的士卒哄堂大散,只留下彭克济哀嚎连天,与熊廷弼后怕不已。

当时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多,甚至不乏后来退出朝野之后,着书立传者,但是将这件事完完本本写出来,讲明白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者,只有王在晋。

王在晋的经典辩才,发生在第三次启用熊廷弼的时候,当年广宁失陷的时候,王化贞与熊廷弼两人双双逃跑,王化贞被捉拿下狱,熊廷弼的处理结果是夺职听勘,也就是剥夺公职回家休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