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无敌至尊书生 > 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

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

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

过者,法曰太过。

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

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

论经络(23~29难)

二十四难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

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经云:明知始终,阴阳定矣。何谓也?

然:终始者,脉之纪也。

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故曰始也。

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

死各有形,故曰终也。

……………

论脏腑(30~47难)

三十难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

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

论病(48~61难)

四十九难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

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

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

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

论俞穴(62~68难)

六十二难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

论针法(69~81难)

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

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

翻完了八十一难,苏澈翻到了最后一卷,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神农门第九任门主张仲景所着,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也被誉为神农门一代大贤,在神农门之威望仅次于神农。

神农门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其所着经典写进了神农百草经。

伤寒杂病论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

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伤寒杂病论还提出的治则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阴阳,扶正驱邪,还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诸法。

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剂。

据统计,《伤寒论》载方113个,《金匮要略》载方262个,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个。

这些方剂均有严密而精妙的配伍。

伤寒杂病论还分为三阳经三阴经,归纳成六个征候类型。

就当苏澈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看见了在神农本草经旁边还放着一个泛黄的古朴书籍。

苏澈出于好奇心,于是打开了这本泛黄的古朴书籍。

书名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共分为两部,《灵柩》,《素问》。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

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

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又名内经,是和神农齐名的黄帝所着。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