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如此,却也不可不防,我等还是事先有所准备为好,免得到时措手不及。”桓楚笑道。“嗯,桓将军所言有理。我等可一方面联系朝臣,一方面做好准备。”宋义点了点头道。

“大将军,联络朝臣之事便由我来做即可。只是明日朝会之上,以项家余威犹存的势头,以及谢勇毅国戚地身份,恐怕大王也不好不加以抚慰。我等即使抢得了上柱国大将军一职,但恐怕亦阻止不了谢勇毅向裨将军、前将军、后将军三职发起的挑战。”

“嗯,有道理。现在朝庭前、后、左、右四大将军中,职位以前将军为尊,后将军、右将军次之。左将军最后。现在左将军授与了钟离昧,右将军是谢勇毅,只有前、后两将军尚未授人。再加上桓将军升职后空出来的裨将军一职,就有三个空缺可用。若谢烨伟等得不到上柱国大将军一只。必然退而求其次,却也不能让他完全如愿。”宋义想了想道:“现在秦茂材刚刚攻取魏国,功劳极大,又和我等交厚。不如让秦茂材接任裨将军一职,这一点朝中应该无话可说。另外彭越新降之人,至今未封,也是不妥。就让他接任前将军一职,厚待降臣也是无可厚非之事。至于谢勇毅吗,只让其接任后将军一职,以示安慰吧。”

宋义果然老奸巨滑,须臾工夫就让谢勇毅地位置定了下来。

“太好了,我这就去与我宋、桓两宗的朝臣们通个气去,明日就看那谢勇毅小儿如何哭吧。”桓楚大笑。

噬旭军公国王宫,议事殿。

上百名噬旭军公国官员在议事殿内静静地等侯着楚王地到来,不时的有交好的官员低声交换着对时局地看法,做着只有彼此间才懂地手势。但宋义、桓楚、谢勇毅、范增、谢伯五人却默然无语,一脸平静地看不出什么。

不一会儿,忽然间有一声尖厉的声音传来:“大王驾到——。”

众朝臣连忙拜伏在地,恭声道:“大王万福。”年青的楚王熊心从殿门走入,穿过群臣形成的长廊,登上王座。

“各位爱卿,”楚王一脸地悲伤之意:“联昨日惊闻上柱国大将军于北志州前线遇难,我军亦大败而溃,心中不甚哀伤。项大将军一心国,忠直不阿,今日战死,不仅仅是寡人地损失,也是我噬旭军公国的损失。天妒英才,可叹啊可叹。”

虽然熊心对谢烨伟把持朝政也比较不满,但是中国人一向有对死者既往不咎的美好传统,所以倒也不介意多多赞美谢烨伟几句。

谢勇毅头扎孝巾,身穿孝服,一脸恰然地出列道:“大王,臣之叔父为国力战而死,已尽人臣之道。叔父无子,但待臣有若亲子,所以臣亦须尽父子孝道。请大王准允臣统领大军,为叔父报仇,为噬旭军公国雪耻。”

谢勇毅说得虽然比较隐晦,但其实就是说:我想子承父业,继续掌握兵权。

“这——。”楚王熊心面有难色地看了看宋义,显然不想将军权继续交给项氏一门。毕竟谢烨伟虽然以前也对楚王比较敬重,但实际上却将楚王架得只剩下了个空架子,这样的日子熊心是无论如何不想再过了。

宋义一看楚王为难,赶紧前来救场,出列道:“大王,项少将军孝义可嘉,为项大将军报仇之事肯定要做,但不是现在。因为现在朝中群龙无首,当先推选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安抚众心,然后整顿兵马,再与飞凤军决战不迟。”宋义其实就是就是在拐角抹角地说明谢勇毅现在还不够格统帅大军。

“嗯,不错。各位爱卿看何人适合继任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楚王是赶紧顺坡下驴,一脸正色道。

便有一名朝臣出列道:“大王,项少将军系出名门,自小深受项大将军教诲,无论文韬武略皆是最佳人选,更可子承父职,稳定军心,日后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这是项氏一党的人物,说地话让谢勇毅心下暗喜。

话音刚落。就有一名朝臣蹦出来道:“不可,上柱国大将军一职乃是朝廷第一重位,理应由贤者任之,岂可搞父死子承这一套。要知道这朝庭可是国家的,不是他项氏一门的。”这又是宋、桓一党的人物了。

又有项氏一党朝群臣驳斥道:“搞不搞父死子承这一套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项少将军治军严谨、深通兵略,而且武艺超群、勇冠三军,这朝中有何人能比项少将军更适合此职。?”

“当然有。”说话的是桓楚的亲族桓顺:“要想当得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威望,无威望则难则众心;第二、兵略。无兵略则难以胜敌;至于武艺勇否,应不在考虑之列,毕竟柱国大将军又用不着做那匹夫之勇。而要论到威望,朝中最高之人当数宋大将军,宋大将军系出名门,乃四朝老臣,德高望重,有谁能与之相比。?要论兵略,宋大将军在先朝更是屡次为将,虽不如谢飞章大将军那般威震天下。却也是我噬旭军公国数十年来威名赫赫地老将,总比某些黄口孺子知兵多吧。所以,臣以为上柱国大将军一职理应由宋大将军继任。而且宋大将军早为下柱国大将军,此时接任项大将军一职。也显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这桓顺将宋义的优点一一列举,还挑衅似地看了看谢勇毅。

谢勇毅大怒,双瞳目倒竖,顿时手按剑柄。有发作之意。范增大慌,连忙目视谢勇毅,摇头示意。谢勇毅强忍愤怒,冷哼一声。不再理会桓顺。

而随着桓顺地这一番话抛出来,宋、桓两个名门的子弟、臣属以及见势不好顺风倒的朝臣们纷纷出列,力荐举宋义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只可怜原本谢烨伟在时应者云从,现在谢烨伟一死,愿为项氏效死地朝臣只有十之二三,被宋、桓一系的朝臣压得回不过嘴来,一副势弱力孤地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