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成英台,带着山伯逃婚去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如何告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英台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去试试,有人喊冤不是都有人改变法律了么,我不是都说了……”

银心说:“小姐你就别执迷不悟了,不管怎么样,我们是不会让你去告状的,到时候要是你见到县太爷的话,你就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了,还哪里有申冤的力气啊,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林子轩说:“表妹就不要倔强了,这件事情我们就从长计议。”

英台说:“我说你们都麻木不仁了,你们还不承认,那就把话撂给你们,你们要是不去的话,我就一个人独闯衙门,我去见见这狗官了,看他怎么审理这个案子,也不会连累你们到时候挨打,我一个人挨打死了算我命短,活该,这样就行了吧,也不用你们替我,cao心!”

林子轩说:“呵呵,英台,哪里来的狗官,现在问题是这家人根本就没有去报官,按自杀处理的,谁知道有这个案子吗?你骂狗官也没用啊!”

英台气氛道:“没有报官,我就去拦路喊冤,把县太爷的轿子拦下来问问他,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公道天理可言……”

银心说:“拦轿喊冤,是合法行为吗?”

林子轩笑道:“不是合法行为(只要告的不是朝廷命官,一般不会理睬你)其实古代很少有人这样做,大多是戏剧里看见的!

古代告状只能逐级上告,不能越级,如果拦轿越级告状,大多会不予理睬!

如果告官那问题就严重了,拦轿更是先是挨揍(具体刑罚不明,看坐轿人的心情)

古代官员一般都有固定的时间在堂受理案件,不会坐着轿子或马车到处溜达,更何况从正常途径比拦路更容易,当地方大员的出巡是要清道的,别说跪在轿子面前,你出现在十米之外就把你清除了,当下级官员的也不太可能,他们都是父母官,一般都窝在衙门办公,不像现在老下个乡,信个访,出个国学习什么的,没必要拦轿子,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办公大厅,准找得到!”

银心说:“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都有告状、喊冤的镜头。不过,那些都是虚拟的戏剧化的故事。你知道真正的古代人是如何告状、喊冤的吗?”

林子轩说:“古代的告状方式,古人如果要提起诉讼,都要向官府提供说明事实和请求的文书,这被称为状子,又叫状纸、状等。因此,打官司又称为“告状”。古时候的状子,一般都不是当事人自己写的,而是请书吏代写。书吏大多是官府幕僚或落魄文人,有一定的写作技能,也精通法律条文,自然擅长写状。除了一般的告状外,如果当事人认为官府处理不公,或者官府不受理,往往会“告地状”,即在市集等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的状子,请众人作公断;或者是“告御状”,即越级上告,直至向朝廷提交状子,也就是请求皇帝亲自处理。但是,“告地状”和“告御状”一般都很难实现。因为“告地状”会面临被官府查禁的危险,而“告御状”,如果没有门路的话,状子根本达不到皇帝手中,更别说受理案情了。但有的人会在上级官员出巡时,拦住车驾告状,有时也能解决问题。”

古代的喊冤方式击登闻鼓喊冤、拦驾喊冤、临刑喊冤,合称为古代“喊冤三法”。

银心说:“这个我知道,击登闻鼓喊冤。这是吏民击鼓喊冤的一种方式。古代,皇宫的左侧置有一大鼓,有冤者(往往是蒙冤被押犯的家属)可击鼓喊冤,由官员加以记录上奏。这种制度起于汉朝,而且为以后历代所效法,并不断完善。宋代时,还专门设有登闻鼓院,受理吏民申告冤枉。明、清也有,并且规定,如果吏民击鼓申冤被认为确系冤案,则由通政司奏请昭雪,否则,就认为越级上诉,由通政司送刑部加一等治罪。”

林子轩说:“其二,拦驾喊冤。拦驾喊冤者一般手持状纸,跪在皇帝、大臣或官员车驾、轿子所经过的路上,拦驾诉冤,希望能够除恶扶善,平反昭雪。但是,由于官吏贪赃枉法者居多,因此,多数官吏不问冤情虚实,一律先按“冲突仪仗罪”责打数十大板,对于不实者更是加重处罚。其三,临刑喊冤。一般是被执行死刑的人在临刑时喊冤,以求监斩官明察申冤。这种喊冤,在封建社会大多不被监斩官所理会。”

银心说:“而取代明朝的清朝,司法制度也基本继承,但是在官员追责方面,好些尺度却相对松。比如清朝手腕最狠的雍正皇帝当政时,发生了着名的麻城涂氏杀妻案,无辜乡民涂如松被县令高英杰屈打成招,险些做了冤死鬼。事后虽然得以昭雪,但涂家也只是无罪释放,不可能像宋朝冤案那样拿国家赔偿,更气人的是,差点冤死人的高仁杰县令,却是逍遥高升而去,其靠山迈柱总督,非但非但没有被问责,还高升大学士!”

林子轩说:“但必须称道的一点是,清朝的死刑复核制度,却是历史大进步,继承了明朝朝审制度,发展成朝审和秋审,其死刑案件审核之严格细化,堪称历代之最。所以看清朝历史,会发现很奇特景象:说的上来的冤案很多,其中气人的司法黑幕也不少,但是相关的冤者,大多都能幸运活命。因为一件死刑送上去,在清朝秋审制度下,会经过至少三次复核,而且哪怕已经定案的死罪,也会按照情由不同来申诉,转圜余地很大。正是这个好制度,三百年里救了不少无辜者。所以即使民国年间,很多民国司法人士也曾疾呼:学习清代秋审的优点!”

银心说:“当然最有名的,就是清末同治年间杨乃武小白菜案,这也堪称清朝所有大案里,官员追责力度最大的一次。案件真相大白后,浙江一百多名官吏被追责,巡抚杨昌浚革职,杭州知府和宁波知府革职,还有多地涉案知县革职查办。虽说官最大的杨昌浚,不几年后又高调复出,但就官员追责力度来说,清代几位铁腕帝王,真心不如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