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末世:仙妻横行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婚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既是对青少年时代的告别,又是对新生活的开始。新婚夫妇将由此建立家庭,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挑起生活的重担。

正因为结婚有着这样的含义,地球上的很多族群在结婚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以此表示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和祈求。这种隆重的仪式,就被称之为婚礼。

在这个人世,各个族群的婚礼又有着各自的不同。在同一个族群中,位于不同地区的人们举行的婚礼也各有不同。在同一族群同一地区的人们,因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婚礼也呈现出了不同。

其实,婚礼一直在发展着,变化着。甚至从婚礼的演化中,可以隐约地看出人类婚姻的演变,人类家庭的发展和人类前进的脚步。

单从婚礼的仪式上,就可以看到古老的习俗,挖掘出它的深刻的含义来。

人类什么时侯开始有婚礼?这很难从文字上找到记载。不过,可以从考古学和人类学中找到某种启示。

在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些墓葬中,开始出现了男女同穴。从死而同穴,就可以推想到死者生而同室。从婚姻的相对固定,就可以推测这时的原始人开始有了家庭,也可能有了原始的婚礼。

在早期的母系社会的古人类遗址中,男女是分葬的,可以设想,母系社会中只有氏族,没有家庭,因此也必然没有婚礼。

婚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婚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当今世上,依然存在着不知婚礼为何物的民族。在他们那儿,从来没有人举行过婚礼。两个人的结合,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就行。结合很容易,分手也方便,因此婚礼就没有什么意义。

由此可见,只有当婚姻摆脱了群婚、对偶婚等不稳定的阶段,趋向于相对稳定时,才会产生婚礼。婚礼的产生与家庭的产生是紧密相连的。

由于宁肖对婚礼的不太热衷,让程子扬感到颇为恼火。宋戴就想办法找到了一位专门从事华夏婚礼研究的老学者。让他专门给宁肖讲授了一天的有关婚礼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以及婚礼举行的必要性。

这位老学者是一位治学非常严谨的人。所以,他还真的把宁肖给扣在办公室里,给她讲了一大堆有关婚礼的变革,直至宁肖认为婚礼不是可有可无的,是非举办不可的为止。

于是,宁肖就向老学者提出许多问题来。不曾想,老学者竟然回答得有理有据。

例如,最原始的婚礼是怎样的?显然,这已经很难查考了。但肯定是非常简单的。据老学者说,他曾在某个很原始的海岛上,看到那里的人们举行婚礼时主要的仪式就是燃烧火炬,另一个仪式是新郎要伏在新娘的膝盖上。

这种婚礼看起来很简单,但又很具有意义。第一,火是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第一件战利品。学会用火的喜悦,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火曾经照耀过原始人的生活之路,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光明,人们也希望火能继续照耀他们婚后的生活道路,驱走黑暗和妖魔,给他们带来希望。

第二,婚礼的产生是父系社会代替母系社会的结果,但是初期的婚礼还摆脱不了母系社会的烙印,对女性的崇拜还深深地印刻在每个男子的脑中。新郎伏在新娘的膝上,这不只是表示他对妻子的体贴与温柔,更是表达了他对女性的崇敬。

不过,这位老学者又将话头一转,由结婚直接转变为离婚。

因为婚礼是结合的开始,一个新的家庭由此诞生。但是,原始的婚礼却是离异的开始。他说在太阳阿三那儿的某个族群,女孩子一经成年就要与男人举行婚礼。不过,这种婚礼过后,成婚的男子并不能成为丈夫,女子也并不能成为妻子。婚礼的举行,实际上是自由生活的开始。婚礼一过,夫妻关系马上就结束。

这种名义上的婚礼,双方并不保持夫妻关系。但是,当丈夫寿终时,如果“妻子”还活着,她要为“丈夫”举哀,她的子女也要为这个名义上的“爸爸”举行追悼仪式。而真正与男子有过夫妻关系的妻子,却并不参与追悼活动。真正的亲生子女,也不会过问父亲的葬礼。

这种婚礼是很奇怪。但却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婚礼。它标志着一夫一妻制家庭还只是刚刚开始,旧的对偶家庭渐渐让位于一夫一妻制家庭了。婚姻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但是,婚姻的发展象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是螺旋形的,波浪式的,有前进,也有局部的倒退。这种太阳阿三族群的原始婚礼,表明了自由的对偶婚还相当强大。它还没有被一夫一妻制家庭所代替。人们还习惯于过自由泛滥的私生活。婚后的离异就反映着两种婚姻制度的斗争。

事实上,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取代自由的对偶婚制,是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在华夏某原始民族那里也有这样的婚礼。很多女子行过婚礼后,依旧回娘家过自由的望门居生活。

随着老学者讲得越来越深入,宁肖也渐渐听入了迷。

现代的婚礼大多充满着和谐的气氛。但是,在一些原始族群的婚礼上,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男方与女方之间充满着各种象征性的斗争。在某小国,举行婚礼时,新娘的亲属们就会把石头向迎亲者掷去。她们是在反对这场婚姻吗?不是。

在太阳阿三某个地方的人们举行婚礼时,一队新娘的亲友,会把迎亲者的队伍阻拦在半路,两队人马佯作大战一场。迎亲者在受到女方队伍的鞭打后才得以通过。这是新娘的亲属对新郎有什么仇恨吗?也不是。

一百多年前,在白洲的某族群人们自迎亲时,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吉期的那天早晨,迎亲者的队伍蜂涌着来到新娘的家门口。新娘的亲戚们守卫在门口抵御着,就象抵挡入侵的敌人一样。彼此发生一场争夺新娘的斗争。迎亲者中的有些人乘混乱之机抢了新娘,骑马夺路而走。女方一家见新娘被抢,急急迫赶,双方直到战得人困马乏后,女方的队伍才渐渐散去,迎亲者的队伍才带着新娘凯旋而归。这是一场不幸的婚姻吗?也不是。

以上的种种,都是是结婚仪式上象征性的大规模的战争。

除了这种大规棋的争斗外,还有象征性的小规模的争斗。华夏某原始民族结婚时,新郎要派一个机灵的男子,于鸡鸣前偷偷地来到女方的屋舍附近,悄悄地爬上墙角,向新娘呼喊。女方家庭的女子们听到声响,一齐来捕捉这个男子。如果捉到了,就要撕破男子的衣服。这也并不是双方对这场婚姻有什么隔阂。而是一种仪式,是婚礼的组成部分,象征着娶者和被娶者,男方和女方两个氏族之间的一场象征性的斗争。

有些地方的婚礼虽然没有这样的争斗的场面,但也以抢夺的形式出现,它是婚礼的主要内容。华夏很多的原始民族在结婚时,就盛行抢亲的仪式。新娘知道男方何时“抢”人,到时就假意地到菜园里。于是,新郎派来的人伏兵四起,把新娘强抢而去。

新娘即使对自己挑中的郎君满心欢喜,也还是要假意啼哭,高声呼救。女方的亲人听到了,也焦急万分地追寻。一路上呼唤着自己的女儿,但却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追到村外,见四下无人,不见女儿形迹,只得悻悻而回。

有时也向新娘被抢的方向追去,村上的人也同来帮忙,不期然竟追到了。这时,新郎一方的抢亲队就丢出一大把喜钱,于是大家忙于拾钱,忘记了追寻新娘。新郎家的人也就在一片混乱中带着新娘扬长而去。

所有的这些婚礼,都有争斗的含义,也有抢夺的含义。这是古代盛行的抢亲的遗风。

对此,宁肖就感到惊奇不已。要知道,她历经三世,还真没有遇到这样的怪事。见到宁肖听得津津有味,老学者也就讲得越起劲了。

在古代族内婚被禁止以后,婚姻的来源只能是族外婚。但外族女子不肯自动来异族当新娘。原来是男子“稼”到女方家去的,现在女子要嫁到男方去。这种变革,女子们都适应不了。

族内不能找妻子,族外又找不到妻子,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只有抢。抢亲,用武力在外族中夺取妻子,这无疑是婚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解决当时面临的婚姻危机的一种好方法。`它标志着男性对于女性已占了压倒的优势。但是,抢亲也潜藏着矛盾。因为抢亲会常常引来报复,临近氏族之间常常为此争斗不已。你今天抢我的,我明天抢你的,抢来抢去,不得安宁。

后来,就慢慢建立起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我这个氏族的姑娘一定给你氏族的青年做妻子,你氏族的姑娘也一定得嫁给我氏族的青年,双方都不吃亏。就这样,抢亲才渐渐消失。氏族之间和平了,婚姻来源固定了。

不过,抢亲的痕迹在千万年之后,还是在婚礼中顽强地表现出来。这就象人们对石刀、火

种的怀念一样。尽管有了钢刀,一些族群在祭祀时还是要用石刀;尽管有了火柴、打火机,祭祀时还是要摩擦起火。同样地,婚姻尽管发展了,但在婚礼中总要重演一下抢亲的仪式。

到了近代,还有没有真的抢亲与真的争斗呢?有的。老学者就着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指出某一点来,说他就在这儿发现某族群的妇女中,很少有人头上不留下伤痕的。那是她的丈夫爱她的记号。丈夫把她从异族中抢来,为了不让她反抗和呼喊,就用木棍把她打昏过去。子是留下了伤疤。有的还留下了后遗症,如头晕之类。有的甚至被打死。

“哦,哦哦!”于是,弄得宁肖只会如此回应了。

在华夏,自古关于婚姻的礼节就很多。从这些礼节上,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婚姻的重视。

早在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诸国林立的岁月当中,娶妻就要“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意思就说要邀请家乡的父老朋友吃食喝酒。“古者庶人粝食藜……祭祀无酒肉,宾婚相召,则豆白,綦脍熟肉。”意思是说平时吃的是粗粮,祭祀时也常无酒肉,但结婚请客时一定得有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华夏的许多原始民族中,结婚除了离不开饮酒吃肉外,还有专门的歌手唱婚歌。这一方面是大家庆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结婚的声明,让人们都知道他们是夫妻了,男的已找了某人为妻,女的已找了某人为夫。这样做,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和一夫一妻制的巩固。

如果实在太穷,请不起亲友,办不起婚礼,那也可以结合。《周官》上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古代以秋冬为婚娶之时,因为“霜降而妇功成,冰融而农业起”。如果无力举办婚礼,到了仲春而不结婚,说明无财,在春天私自结合,不以为非法。

结婚之日,男方要到女家亲自迎接。父亲会对儿子说,“往迎尔相,承我宗事。”《五经异义》上说:“自天子到庶人皆亲迎。”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在他看来是过分了。孔子这时变了脸色,说道:“合二性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祠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可见,亲迎好象是对女子的尊重,实际上是为了传种接代。

古代的华夏人结婚,“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女方想到别离,男方担扰着传种接代。

也许是因为想到别离,女方离家时总要悲哭一番。在华夏境外也有这样的习俗。很多族群都把啼哭作为结婚时的一个重要内容,都认为婚日啼哭愈悲,婚后就愈幸福。

华夏人还认为新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男方病了,结婚可以冲喜,把毛病冲去。孩子脱了乳牙,新牙尚未长出。婚礼前夕,新娘的轿子进门时请她摸一下,据说牙齿很快就会长出。这样的习俗,西方也有。许多族群的人民都有向新娘掷鞋的习惯,如果谁掷中了新娘,就预示着好运气将要来临。

……

“教授,”最后,宁肖作投降状。“我赞成举行婚礼。你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