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第452章 你怎么证明你是大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2章 你怎么证明你是大夫?

杨清心听南宫景说了半天,可算是从这古代的土匪那些条例里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那第1条自己就是一个医生,医生他们不抢,而另外一条自己还是一位修行的倒道士,倒是他们也不强,那自己带来的这义女啊,他们恐怕也就不能抢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的话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虎口逃生了,说不定可以兵无血刃,就能取得胜利呀?

杨清心笑道:“南宫兄,不妨让我来试试这个这些,强盗看看?”

南宫景笑道:“哦?杨兄弟,有什么好计谋吗?不是这样的话那你就好好发挥……”

杨清心笑道:“南宫兄,看我的……”

杨清心这才清清嗓子对那帮土匪强盗说:“各位英雄好汉,我是医生,若是你们,他真是英雄好汉的话,应该放了我吧,我是医生呀,而且我告诉你们,我还是一位修行的,这些人都是跟着我的徒弟,你们手里那个女孩是我的女儿,我们杀了医生的女儿以后难道不找医生看病,那以后得罪了天下间的医生,以后还要找医生啊,那有病了还不得等死啊……”

可能今天这10句话把那几个绿林,我怕也是说得云山雾罩的形象,说小的时候他还真不一样,但是他如果不是医生又该怎么说呢?

“小子,你休要信口雌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医生,再说了大家都叫大夫,你咋叫医生?你说你小子是不是骗人的?”

杨清心笑道:“是不是真的累死我了,说一说就知道了。”

“那你说,咋不叫大夫?”

杨清心笑道:“大夫,多义词。大夫(dàifu)这个称谓,是古代的一个是官阶,不是官职。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秦汉以后,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至唐宋尚有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而朝政中人现今读作大夫(dàfu)应是望文发音。

旧时,太医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古汉语中大字音dài,dàifu一称流传至今成为对医生的敬称。应当指出的是,dàifu的读法是大夫这个称谓的古语读法,而现今所谓dafu云者,是建国后几次汉语多音词规范化时提出的读法。千年来汉语发音的遽变,使得现代人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去读“大夫”二字为dàfu……”

“你说的什么狗屁不通的话,你倒说说大夫为啥叫医生了?”

杨清心笑道:“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那土匪觉得这些这小子还真是厉害,没想到还知道这些东西,不过这也不能证明他就是医生。

“小子这些,谁不知道……”

杨清心也是急了,这些强盗根本不讲理,就是想要在这里闹事。

杨清心便义正言辞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大夫,郎中都是医生……”

中医第一个名字叫“岐黄”。这个名字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书,于是后世的人们就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中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中医第二个名字叫“青囊”。它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医学着作《青囊书》而得名。据传,三国时魏王曹操患有头风,召来当时的名医华佗为他看病。华佗建议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华佗要谋害自己,就把他杀了。华佗临死前把自己毕生所学着成《青囊书》,赠给狱吏。

中医第三个名字叫“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隐居在江西庐山的名医叫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取钱财,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屋后种杏树。因他医术远近闻名,附近百姓都来找他看病。没几年,他屋后就变成一望无际的杏林。从此,人们开始称中医为“杏林”。

中医第四个名字叫“悬壶”。我们都知道“悬壶济世”这个成语,看看有什么关系?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是个管市场的官吏,常常看到一个老者用长杆挑壶行医。每到散集的时候,老者就跳到壶里消失不见了。一次他随老者同入壶中,发现壶里竟别有天地,于是拜其为师。数年后,他学成出山,从此悬壶行医。

中医第五个名字还叫“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用井中泉水泡橘叶可以治病。第二年过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医治了无数病人。后来人们就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中医第六个名字叫“大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代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中医第七个名字叫“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至宋代,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以郎中为对医生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