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放眼天下,都在引水犁田,准备种稻,海盐县却是例外。

今日乃是放盐日,许多百姓顾不得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全都来到了售盐仓库前。

自从二月出盐以来,海盐县滨海晒盐场的产量一路走高。

四月,一月出盐五十万斤。

足够明国境内百姓三月食用。

除了最初建设盐场的投资,剩下的便是人工费用,算下来,每斤盐生产成本不足三文钱。

相对于煎盐法,成本不是一般的低。

铛铛铛~

开卖的铜锣敲响,等候的百姓出现了一丝骚动。

只是没有人大声喧哗,也没人争抢向前。

敢这样干的,会被撵出去。

随着十个书吏拿着算盘、纸笔、坐到柜台前,盐场售卖都监罗修捧着一个盘子走到大厅中间。

“各位,这便是样盐,本日售卖盐品皆如此。”

众人齐齐围过来看,有哪些心急的捻了点放进嘴里尝了起来。

颜色很白,里面泛着些黄色,浓郁的咸味中微微有些苦涩。

这是里面未曾去除的杂质。

尽管如此,这盐也算很不错了。

有客商叫道:“罗都监,这盐比上次好多了,我看下次再来,能比上淮盐啦。”

尽管知道这是马屁,罗修还是开心,别人夸自己的东西好,当然值得骄傲。

罗修拱了拱手,说道:“各位,此次共计出售十八万斤,售价八文钱一斤,任何人皆可不限量购买。”

有人问道:“罗都监,官盐不过十文钱一斤,你这出价八文,我等如何赚钱?”

贩盐,其实挣的是辛苦钱。

因为路途花费太多,一千斤盐不过能挣一两贯钱。

进价八文钱,近处还好,远处的就要亏本。

罗修道:“各位,官盐十文一斤,其实是亏本的买卖,根据计算,价格将上涨到十五文。

各位,尔等售卖价格自己决定,想必不会亏本。”

众人合计一番,觉得有赚头。

杭州等附近州府不必说,远处的歙州、应天府、扬州,每斤也能赚两三文。

“各位,你等也知道,之所以盐的买卖不设门槛,便是为了让我朝百姓都能吃到廉价、质优之盐。

官盐因为利润微薄,各级官员并不热心,专门设立机构靡费太多,也有腐烂之隐患。

所以,盐的贩卖,还要依靠你等积极参与。”

自古以来,盐便是历代朝廷的重要收入,一直有“盐税占天下赋税之半”的说法。

明军地盘上,人口约有千万,以算人每天食盐半钱(约五克,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人食用盐的售卖营业额便有一百八十万贯。

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因为力气活的原因,人均耗盐量要多两三倍。

加上畜牧业,农业,工业用盐,年营业额达到千万贯不难。

放到全国来说,便是亿贯营业额,七八千万贯的净利润。

如此多的收入,怎么可能不抓紧?

所以,朝廷设盐运使,负责全国的盐业生产和出售事宜,位同六部尚书。

各个产地分设都监三名,分管生产、财政和出售。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抵不住人员的腐败。

朱明中后期,人口过亿,一年财政收入区区四百万两,简直是奇葩。

不过,等到那个时候,方天定骨头渣渣都烂完了,也操心不了那么多。

罗修,便是主管售卖的都监。

盐生产出来后,除了供应军队、朝廷、平价仓库,其余任凭百姓贩卖,转运州府,并不收税。

所以,开售以后,大厅内立刻热闹起来。

“我是杭州的,我要五百斤。”

“我是芜湖的,我要八千斤。”

“我是同安的,我要一万一万二千斤。”

“我是淮安的,我要五百斤。”

“等等,淮安便有盐场,你这这么远运回去,岂不是要折本?”

“赵宋打过来,淮盐还是断绝,先运些回去存着,大不了自家吃便是。”

“若是赵宋不堪一击,我看你要吃一辈子咯。”

“那我便是把盐当饭,那也是甜的。”

众人皆笑。

淮盐产区,起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振兴于赵宋,北起绣针河,南至大江口,因淮河从产区中穿过而得名。

汉唐起,两淮盐课在财力上便雄踞全国各大盐区之首,史载“东南盐利,视天下为最厚”,并有“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以两淮为最”之说。

“前朝太白居士有诗言‘吴盐如花皎白雪’,便是说的淮盐。”魏三的话里,充满了自豪。

大半辈子靠着煎盐为生,以为也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见到一国太子。

太子啊,未来的皇帝,那是梦里都不敢出现的人物。

因此,魏三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做出最好的盐来,已让太子看到盐城盐工的出色。

方天定看着魏三和其子魏大郎围着火灶不断忙碌着,问道:“普通盐工,一天收入几何?”

魏三答道:“大多数人,一天熬盐百八十斤,能赚个三五十文吧。”

“这么少?”方天定震惊了。

魏三笑道:“太子有所不知,目下柴薪价格一日高过一日,官府收购压价愈发狠厉,大家的日子也是难过的紧。”

盐务官员贪腐,除了把公盐私卖外,便是压榨盐工。

朝廷规定十文钱一斤收购,负责的官吏只给三五文,盐户能有什么办法?

另外,因为日日生火熬盐,附近柴草稀疏,要么去远处打柴,要么高价收购,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好在,我们脱离了苦海,只是可怜北面那些同行咯。”魏三的话里,充满了幸灾乐祸。

方天定笑笑,问道:“私商收盐多少钱?”

“太子真是火眼如炬。”魏三笑道:“私商也不是好相与的,收购价只比官价高两三文,尽管如此,大家也还是愿意卖与私商。”

方天定问道:“若是把煮盐改成晒盐,尔等愿意接受官府雇佣不?”

魏三笑道:“实不瞒太子,如小人这等兼着私商勾当的,或许不情愿,那些老实本分的,如何不愿意?

不说雇佣,只要废了盐役,他们也愿意。”

方天定笑道:“海盐县晒出的盐,官府就地发卖,百姓皆可进货贩运各地,众人公平竞争,并无阻碍。”

吧嗒,灶中火星炸裂。

魏三叹道:“如此,百姓可得平价好盐,实乃善政。”

自由贩卖,一切交给市场决定,这可比官府发卖好太多了。

毕竟,官吏的德行都是向上看,那会管百姓吃的盐要花许多钱呢。

私人则不一样,你太贵就没人买,掺杂了杂质同样没人买。

若是有人垄断后抬高盐价,还有官盐,再不济,百姓也可以组织起来自去盐场购盐。

如此,市场盐价永远不会高出出场价太多。

闲聊中,方天定看完了碎场、晒灰、淋卤、试莲、煎盐、采花这六道程序。

成品盐粒大、色白、干,比海盐盐场晒出来的好了不少。

捻起尝了尝,方天定赞道:“这盐真不错!”

魏三眉开眼笑,道:“小人祖传的手艺,放眼天下也绝对好。”

方天定问道:“煮盐以火去水,晒盐以日光去水,原理相通,煮盐的技术可能用到晒盐上?”

魏三讪笑道:“小人却没想过。”

魏大郎接道:“我也听闻过晒盐,曾想过,应该是可以的。”

“善!”方天定抚掌而笑,道:“大郎可愿受雇,为晒盐出力?”

魏三立刻拉着魏大郎拜下,道:“多谢太子提挈,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方天定扶起父子俩,任命魏大郎为晒盐技术都监。

官职八品。

能做官,对魏家来说不易于祖坟冒青烟了。

安排完盐城县试行晒盐的事,方天定打马前往泗阳。

防线建设,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