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帝凰天下 > 第75章 第七十五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尹玉书像是卖起关子道:“不, 这就是一封简单的家书。你先听这韩王都给越王都说了什么‘内人病渐重, 恐需早疗, 若至春来, 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你能从中听出不同寻常的事情吗?”

袁一沉默了片刻, 若有所思道:“从内容来看, 像是在说自家夫人病重,要为她今早医治。这看似是家中琐事, 若是自家儿孙说说, 那也很寻常。”

“可对一个不过宗族关系的越王唠叨这样的琐事。并且, 这信中也未提托付越王代为寻觅名医。因此,这种种事情,咋一看倒寻常, 可细细一想就经不起推敲。”

尹玉书赞同道:“的确。你再联系当前局势, 大胆地往深里想想这封家书。”

听闻此言, 袁一嘴里便断断续续地念叨起家书的内容:“内人病渐重……若至春来……宜早下手……”

当他反复念叨过几遍后, 像是找到了一些头绪:“内人, 春来, 痼疾,下手。内人像是深宅中的女眷,春来之前能影响天下的局势大事,无非是不久之后举行的受图大典。而信中核心内容都是在说除痼疾, 早下手。”

说到这儿,他用犀利的目光看着面前尹玉书,虽然身边并没有人,可他还是不由得压低声音

道:“这是暗号。李唐宗氏的人要下手了?”

尹玉书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不是要下手。他们早就已经下手了。这封暗藏玄机的家书在半个月前,就在那些有分量的李唐宗亲间传开了。”

听到这话,袁一心底暗自一惊,他慌忙问道:“若是如此,事情已到了何种地步?”

“事情到了……”说到这儿,尹玉书突然停了下来,他抿着嘴,紧紧地皱着眉,低头沉默许久。

他用难掩惊恐的眼神看着袁一,声音略有些颤抖道:“当我坐到这儿,跟你说这些,咱们就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就在今晚,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就像行走在刀尖,只有要任何差池。我们不仅都得人头落地,还得搭上满门的『性』命。所以,我能把一家老小的脑袋,都放在你手里攥着吗?”

听到这话,袁一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暖意:“我可以把你的话理解为,就算我把你带坑你,你也会义无反顾得带着一家人跳进来吗?”

尹玉书像是释放巨大压力般,长长吐了口气,声音低沉道:“开门见山的说,朝野皆知你是圣后的人,我自然也不例外。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可你若衡量利弊之后,还是坚定最初的选择。那我也就只能赌一把,跟你一起跳坑了。”

袁一用探究的眼神看着他,见他满脸真诚,不像是违心的虚伪之言。因而,他为了让气氛别太沉重,故作轻松道:“你凭什么认定,我现在蹲的一定是个深坑?而不是个藏满了宝贝的金窟窿呢?”

听到袁一这番极赋机智的幽默比喻,尹玉书紧绷的脸上,终于出现一丝微笑:“我也希望如你所说。可很多事就像赌石,一刀穷一刀富。”

话到这儿,他不由长长叹了口气,意味深长道:“在关键的政治投资尤是如此,不管你是多在行的老手,多看好原石的品相,你对别人说得有多头头是道,可在你心里却很清楚,在这一刀之后,你是穷是富,其实全靠瞎蒙。”

袁一笑道:“赌石?有意思!你知道历史上最厉害的赌石是哪一桩吗?”

尹玉书想了片刻,摇了摇头。

袁一继续道:“春秋楚国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藏有宝玉的原石,他先后献给了国君楚厉王和楚武王,可这兄弟俩身边的玉工都不识货,说卞和献来的只是块破石头。见卞和竟敢戏弄国君,还是接连两次,卞和先后以欺君的罪名,被砍去双腿。”

“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换做任何人,都会不再相信这块晦气的破石头是珍宝,恨不得把它有多远扔多远。可卞和却执拗地坚信,他所献之石中绝对藏着举世无双的宝玉,只是世人眼拙不识而已。”

“之后,等到楚文王继位,卞和没敢再献宝,而是在荆山下抱着原石,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泪尽泣血,实在太过悲壮,这事就传到了文王耳朵里。兴许是起了恻隐之心,文王没有玉工品鉴,

而是直接一刀将原石剖开,便得到了举世无双的和氏璧。”

见袁一滔滔不绝地说了许久,最后,尹玉书冷不丁来了句:“和氏璧的故事嘛,我知道啊!所以,你说了这么多,用意是?”

袁一笑道:“用意?单纯的说个故事。”

“你不是在逗我吧?”

袁一摇了摇头:“我可没在逗你。我是在说故事,可你怎么听,就另当别论了。”

见他竟故弄玄虚起来,尹玉书便故意道:“若是如此,我觉得这卞和很没脑子,既然识得良玉,为何不据为己有,一刀切开是宝就留,是石就弃。

偏要贪图虚名,惹祸上身。”

袁一点点头:“你这道理也说得通。不过,自古流传的这样的谶语,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可能卞和知道自己不配拥有稀世珍宝,只要货与帝王家。”

尹玉书并不认同道:“他就算货与帝王家,可还是遭受了断足之祸,那又该如何解释呢?”

见被他钻了空子,袁一依旧从容道:“这可以视为,位不配德,必受蹉跎。”

尹玉书狐疑地看着他:“我自认为饱读诗书,这德不配位,我倒听过。可这位不配德,还真是闻所未闻。这不是王爷为了挽尊,临时起意的自圆其说吧?”

面对质疑,袁一不慌不忙道:“所谓位不配德,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杀鸡用牛刀,一把刀能轻松地杀死一头牛,却宰不好一只的鸡。”

“这就好像一个人有着烁古旷今的品行和学识,却无人赏识,终其一生都只能怀才不遇颠沛流离。这个人生前不能为自己正名,可死后却有弟子三千不遗余力地将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成为千古帝王之学。”

听到这儿,尹玉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不就是孔丘,孔圣人吗?生前被各国诸侯视为敝履,死却被历代君王顶礼膜拜。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袁一摇摇头,强调道:“这不是讽刺,是位不配德,必受蹉跎。对孔子而言,任何一个诸侯王身边的谋臣之位,都无法承载他的厚德,唯有千载的圣人之位才能分担这份厚重。这才造成他生前

无位可容,死后位高无尚。”

“这就好似卞和有一双识宝慧眼,一身赤胆忠心,国内却无识宝的明主,因而便受尽蹉跎,直到遇到了厚德之君楚文王。如此,俩人互相造化,德位相当成就和氏璧的千古佳话。”

尹玉书笑道:“果然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在,我故事也听了,道理也学了。可依旧没理明白,和氏璧究竟讲的一回什么事?”

这回袁一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截了当道:“世事无常,天命难改。我想说的是,像和氏璧这样的稀世珍宝,都是带着天命而来,就算所有人都看走眼,嫌弃它是破石,可总有命定护他的人,也有命定受它的人。”

“这不仅是和氏璧,孔子也是如此,护他的人是弟子三千,受他的人是历代君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怕你嫌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尹玉书眯着眼瞧着他,难以置信道:“天命?我没听错吧?在我记忆中,你可不像是这么『迷』信的人啊!”

袁一『露』出抹笑意:“我的确不『迷』信,可我信顺应天命。这就是我要说的和氏璧的故事。”

此时,尹玉书方才恍然大悟道:“闹了半天,你这是在借古喻今,把圣后比作和氏璧。我说得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