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移民全球 > 第八百零二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零二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八)

根据估算,在红木贸易存续的2个世纪中,有大约5000万株红木,被采伐运往欧洲。

身在巴西的葡萄牙人,是如此的依赖红木经济,除了用它的名字,命名殖民地以外。

在最初的100年间,葡萄牙人甚至没有向内陆地区进行渗透,以至于被嘲讽为,只能紧紧依附于海岸线生存。

不过,从在大历史层面,葡萄牙这种做法,恰恰帮助后来的巴西,得到了能够排名世界第五的领土面积。

因为除了西班牙人有机会,从西面渗透巴西高原和亚马逊地区以外,其余竞争者想觊觎这片土地,都必须在大西洋岸线上压倒葡萄牙。

由于西班牙的经营重心,一直在安第斯山脉一线,并没有过多的余力向东扩张。

所以,只要能够把英、法、荷等竞争者,阻挡在海岸线,葡萄牙人就能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向内陆扩张的问题。

现在我们清楚了,从生态角度看,最初的巴西,即不是在亚马逊森林,也不是在巴西高原的热带草原上,而是是扎根于“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带。

当年走出亚马逊森林的图皮人,之所以没有向巴西腹地迁徙,而是沿海岸线进入巴西东南海岸,

同样是因为这条狭长雨林地带的存在,这与他们在亚马逊的生存环境类似。

然而,经由600年的开发,这条成就巴西的森林地带,到了21世纪,已经和巴西红木一样几近消失。

能够在圣保罗等地尚能看到的雨林,尚不足其原始覆盖面积的10%。

在森林消失的同时,以“巴西海岸山脉”为核心的这片山、海相接的区域,却滋养了高达1.6亿的巴西人。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人口的增长,总是伴随着森林的消失。

客观说,在葡萄牙人落户巴西之前,大西洋沿岸森林,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图皮人需要焚烧森林,以种植木薯等作物。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人的到来,大大加速了森林消失的进程。

这是因为在欧洲人到来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开展种植业的目的,就不再仅限于,满足土地定居者的温饱问题了。

大量的森林被开发成种植园,在地缘Z治层面,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虽然,葡属美洲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葡萄牙要想长久的经营巴西,再多的资源也有消耗完的一天。

在工业革命之前,农业几乎是让一片土地,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的唯一途径。

在这一问题上,巴西红木所染指的红色颜色市场,正好可以提供一个比较案例。

虽然葡萄牙人垄断了巴西红木,但却没有能够,垄断欧洲红色颜料市场。

西班牙人同样在他们的领地上,发现了一种可供制作红色颜色的特产。

不过,这种特产并不是植物,而是一种昆虫——胭脂虫。

这种以仙人掌为食物的昆虫,体内含有大量的红色素(胭脂红素)。

西班牙人在从墨西哥原住民那里,获知胭脂虫的秘密后,开始有意识的集中种植仙人掌,以喂养这种,能够制造红色颜料的昆虫。

这种匪夷所思的商品,为新西班牙获得的经济利益,甚至仅次于,从墨西哥高原开采的金、银。

与巴西红木相比,胭脂虫贸易要更加的有可持续性。

一棵适合采伐提供红色颜料的巴西红木,一般需要生长30年左右的时间。

即使是在后世,也很难有资本,去做如此长周期的投资。

反观仙人掌的生长,则要迅速的多。

虽然在干旱地带,开拓“仙人掌种植园”并饲养昆虫,看起来有些奇怪。

不过,从本质上看,这和其它农业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也使得,在红木资源几尽消耗殆尽的18世纪,全球胭脂红的产量,反而迎来了高峰。

胭脂红不仅能够作为纺织物的染料,比如为英国着名的红色军服染色,还可以为化妆品和艺术品,提供红色元素。

基于胭脂红的市场是如此广阔,其原料又有可以通过可再生的手段获取,西班牙人曾经费尽心机的保持这一秘密,并禁止活虫出口。

甚至对外宣称,它和巴西红木一样,提取自天然植物,因为干胭脂虫的形态,看起来很像植物的种子。

一直到18世纪末,科学家才通过显微镜获知,这种能够制作红色颜料的种子,其实是一种昆虫。在获知胭脂虫的秘密,并进一步探知它养殖方法后。

法国等国家,开始将胭脂虫和仙人掌,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引种至自己控制下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比如北非阿尔及利亚。

在无法保守这一秘密后,西班牙同样在自己殖民的其它地区,扩张胭脂虫的产量,比如北非近海的加那利群岛,以对抗外部竞争。

需要说明的是,工业时代的到来,再一次打乱了这个世界的经济结构。

1860年,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从煤焦油中提供红色颜色的方法,终结了胭脂红贸易黄金期。

就像合成化肥的研制成功,终结了硝石矿的暴利一样。

不过,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殖民者,用以挖掘殖民地潜力的技术手段,更多还只能停留在农业层面。

比如,引入旧大陆的驯养哺乳动物,就使得潘帕斯草原的潜力得以开发。

而在大航海时代,能够进入全球贸易体系,并对国际Z治造成直接影响的,则主要是那些,更适合长距离贸易、更具利润空间的“经济作物”。

广义来说,除了粮食作物以外的农作物,都可以被称之为“经济作物”。

热带地区的高温多雨环境,及其所造就的生物多样性,使得这一区间,成为了大多数经济作物的原产地。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身处高纬度地区的欧洲人,只能间接通过贸易获得香料等,原产于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

即使有种植的想法,也会因为环境的不适应性,而无法实施。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推进,欧洲人重新规划世界贸易版图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在自己控制的殖民地中开拓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