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武侠修真 > 霸武刀王 > 第462章 长安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高大的城墙外,一个大校场,一杆高高的招兵旗正迎风飘扬。

校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全是青壮年,一个个兴高彩烈,正排着队报名应征禁军。

禁军待遇优厚,不但管吃管穿,一个月还有三吊钱的军饷,这么好的待遇自然吸引了长安无数的好男儿,前来报名参军。

你拥我挤的,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希望,希望能够当上兵吃上军饷。

要知道关中人口密集,地少人多,渭河平原的土地再肥沃,也养不了那么多的人,况且禁军仍是朝廷的军队,吃穿军饷都有保障,死了伤了也有抚恤,这一点,营门口上的公告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

三吊钱呀,那是多么诱人的一笔钱呀,已经抵得上干农活的半年收入了,这么大的待遇谁不心动呢?于是,队伍排到了城门下,似乎望不到头一般,排到前面的就进入校场,举石锁,打马步,跑步,只要身体健壮,头脑灵活,就能录取。

短短三天,就招募了一万新兵。

一万新兵,已经列着队,精神抖擞的站在校场里,但这么多人,开消自然就大,吃得用的都不是小数目。

那些钱从什么地方来呢?

元天却有他的办法,当然不能向西凉要了,而是以朝延的名义,伪造公文发往各个省份,措辞严历,十万火速,让各省征调粮食和钱银送往陕西长安。

反正朝廷准备对西凉开战已经公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省一接到公文,就赶紧将粮食和钱银往长安送。

有了一万新兵,对长安的陕军的依赖性就降低了,吕达的那些旧军虽然战斗力不错,但用起来还是不让人放心,有自己的部队还是比较有底气的。

元天最有能耐的就是,能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自己,就像当初在十里堡的时候,也是如此,在西凉更是如此,现在到了长安,也开始创建自己的军队,从二十几个人发展到一万人,这不得不说是个大奇迹。

身为西凉的国主,却不能调动西凉的一兵一卒,因为西凉此时正值外患,轮台突厥人叛乱,赵铁蛋率领的大军平乱叛逆,不知道何时才能凯旋。

而敦煌又遭到吐蕃人的趁火打劫,可以说现在西凉处在混乱之中,正需要用人用兵的时候,不但没有兵力可以东进,西凉那边还指望元天带兵回去救援呢。

于是,元天就坐镇长安,作全局的指挥。

派燕飞雪带着他两个儿子拿着范东育签发的军令,前往兰州调动甘军,星夜兼程增援敦煌。

甘军虽弱,但毕竟是人多而且忠诚度高,有燕飞雪这个宿将指挥,敦煌那点叛乱根本不值一提。

元天打发了燕飞雪和他两个儿子前往敦煌,解叛兵之困,这样,元天才能好好的用兵之计,准备对付大周帝国了。

。。。。。。

此时的京城,宫中,也是一片忙碌。

战事越来越近,粮食,钱银,征兵的任务越来越重,各部官员忙得不可开交。

而宫中,各地官府的公文又像雪片一一样飞来,送到皇上的案头上,弄得皇帝也白天忙到黑。

批阅,审理,皇帝终于体会到做皇帝的辛苦。

皇帝想到自己有两个儿子,不禁叹了口气:“不知道他们干什么去了。”

皇帝禁不住又想起燕王和秦王后,嘴角一咧,显示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燕王被派往长安,秦王被派往燕京,对这个策略,他一直洋洋自得,自以为是妙计一条,既能消除儿子们的势力,又能看出他们的真本事,野心归野心,天下总还是要传给他们的。

至于新立的太子,皇帝也不仅仅是将他当成个靶子,老三打小就聪明,也未尝不是个可造之材,于是皇帝让老三去内阁帮忙,有什么不重要的文件,太子可以直接批复。

皇帝是个把权力看得很重的人,所以司礼监那些太监并没有多少机会批阅文件,大多数的票拟都是皇帝亲自批阅,曹宗钦只需负责他那一摊子税监、矿监的事情,为内库赚钱便是。

乾清宫,皇帝批完了一叠票拟,伸了个长长地懒腰,以前都是撒手放给两个宰相去做,现在大权重新掌握在皇帝手里,才让他感觉到为君的艰苦,自己只需要批阅票拟即可,可那些内阁的大学士们却要从万千条奏折中找出重要的,然后写出中肯的意见和对策,工作量岂不是更大。

皇帝忽然突发奇想,想去内阁走走,看看大臣们是如何辛劳的,也看看太子在那边干的如何,到时候看谁努力,再赐点东西啥的,还不感动的他们热泪盈眶啊。

皇帝没有带大批仪仗,只是一个步辇,几个侍卫,就这样悄悄来到了内阁的所在地,文渊阁,守门人看见那明黄色的步辇,刚想大声通传皇帝驾到,却被人拦住,皇帝想偷偷的看看大臣们。

皇帝穿过了文华殿,来到文渊阁,里面忙忙碌碌,竟然没有人注意到皇帝的驾临,看着一个个埋头苦干的臣子,皇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忽然有人抬头看见了皇帝,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其余人等纷纷抬头,也看见了御驾亲临的皇帝,刚要起身跪拜,皇帝伸出一只手摆了摆,示意大家不要影响了工作,众人感激涕零,无不动容。

皇帝很满意这种效果,得意的笑了笑,忽然,一阵争论的声音传来:“这些票拟,还是递给乾清宫吧,本宫不能批。”

“可是陛下有旨,州府级别关于钱粮民夫的奏折,太子可以代为披红啊。”

“本宫能力有限,处理不了,还是找乾清宫或者司礼监吧。”

皇帝的眉毛渐渐拧了起来,这个老三,不该能的时候瞎能,真正放权给他了,却又黏黏糊糊,畏首畏尾,当真扶不起来!

皇帝没说什么,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昔日的安国郡王,今日的太子殿下张泽承,实在是被他的父亲吓怕了,四个皇子的心智加在一起也顶不上父皇一根小指头啊。

想起宫变那天的事情,张泽承就心有余悸,玄武门之变是张家几个儿子心中永恒的梦想,老三也不例外,在寒英等人冲进来拥立他的时候,他也曾动心过,可是一瞬间的犹豫救了他的命,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不费吹灰之力,坐享其成竟然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储君,入主东宫,何等的风光,但是前任太子的阴影时刻笼罩在老三心头,睡在东宫的头几个晚上,每天都能梦到大哥满身血迹的跪在丹陛前,手持宝剑声嘶力竭:“愿生生世世不在帝王家!”哀号之声让老三猛醒。

但真的当上了太子那一天,却发现这太子,真的不是那么好当的。

张泽承太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兢兢业业当太子,绝对不干出格的事情,这日子是过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疑神疑鬼。

皇帝让他去内阁参知政事,甚至放给他一些披红的权力,这让张泽承很是警醒,父皇又在考验我了,看看我是不是贪恋权欲,父皇健在,春秋鼎盛,这政事完全可以处理的来,为啥放给我做,难不成是真想培养我?鬼才信。

所以张泽承采取了很消极的策略,每日里也到内阁来,但是对于那些公文,一概推说自己无力处理,让他们交给司礼监或者乾清宫方面,这是在表明一种态度,父皇健在,我张泽承对于权力毫无占有半点希望。。

聪明反被聪明误,张泽承的推诿胆怯让皇上感到他是个不堪重任的儿子,当即拂袖而去,走到门口,又撂下一句话:“从明天起,太子不用来内阁了,去南书房读书去吧。”

当太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面如死灰,知道这件事自己处理错了,不过他并不后悔,唯唯诺诺总没有错,总比让父皇忌惮自己来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