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大滑头 > 第242章 比战争更赚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什么金银会这样成为大众情人呢?那是因为金银有这样几大好处。

比如,金银非常便于携带。它比鸡蛋要好携带得多了去了。它也非常便于保管,放个十年八年,甚至百年乃至千年,它都不会有什么变化。我太爷爷的太爷爷的太爷爷,积攒起来的金银传到我手上都是没有问题的,不用担心它腐败变质。而且它体积小,财富多的人也没有必要专门去建一栋房子去存放它,放在床底下,枕头下面,或者一个柜子里面就足够了。另外,相对来说,它也比较好分割。工艺上虽然有点难度,但是掌握了专门技术之后就不难了,不像分割鸡蛋,基本上没这技术。而且金银可以把它分到极小极小的份儿上,虽然分割到一根针的价值很难,但实践证明,满足大部分生活生产需要是没问题的。

所以马克思说,“货币天生不是金银,而金银天生是货币”,所谓“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也就是说货币从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金银,而是鸡蛋、羊之类的东西。所谓“金银天生是货币”,就是说从金银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它自身所拥有的种种优点,都决定了它命中注定,人们会选择它作为货币。

不过,金银作为货币和鸡蛋作为货币,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他们都是双重身份。一个身份是他可以以钱的身份去换别的物品,另一个身份是它本身有使用价值。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处,那就是,如果我们现在一直拿着金银或者鸡蛋作为货币来交换商品,那么我们现在也不会有货币战争,索罗斯这样的金融玩家也就没有立锥之地,美元霸权也就不会存在,我们买房子、炒股票,也就不用考虑央行发行了多少货币。

金银和现在的纸币相比,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金银放在那里,它永远就是那个价值,你用或者不用,它就在那里。可是,如果你40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拥有一万块钱,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你把这一万块钱持有到现在,也就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那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你可就亏大了。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生活在津巴布韦,曾经100万货币可以买一栋豪华别墅,而现在可能连一根葱都买不到。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本来想明确的说,一美元可以兑换多少多少津巴布韦货币,可是我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那个数字太大,我还不会读。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把它写在纸上,它是这么一长串数字,前面是284,后面有14个零。不知道哪位高人能够把这个数字读出来?

还是那句话,探究货币的前世今生,是非常有利于理解我们现在遇到的种种金融现象的,对我们的投资理财很有好处。

战争与金融,哪个来钱更快?

公元1815年,距离今天已经有203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中国是嘉庆二十年,中国的清朝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正在积极准备查禁鸦片,但这在世界史上算不得什么大事。真正在世界史上算得上是大事的事发生在欧洲,那里正发生着一场决定欧洲格局的大战,交战双方的统帅分别是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威灵顿,交战的地点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的近郊,小地名叫滑铁卢。

经此一战,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走下神坛,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囚禁之路,他统一欧洲的梦想从此覆灭。六年后,他病逝于圣赫勒拉岛。

经此一战,滑铁卢这个地名一夜成名,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当说谁遭遇了失败,就会说他遭遇了滑铁卢。

上述信息都是广为人知的。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在这场闻名世界的战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围绕着这场战争的一场金融大战,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且,金融战的结果是,赢家所赚取的金钱,超过了拿破仑和他的对手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获得的财富的总和。可见,金融战的烈度丝毫不亚于拿破仑和威灵顿之间的热战的烈度。只不过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不那么高而已。

而作为一个关注金融,甚至想在金融方面有所斩获的市场投资人士来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并研究这样一场金融战。《货币战争》一书第一章的名叫“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的这一小节里,对这一场金融战有精彩的描述。

这场金融战的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1815年6月18日,当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在滑铁卢这个地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在交战双方杀声震天、尸横遍野的关键时刻,在远远的山岗上,有一个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战争的发展。但是,他并不关心谁胜谁负。他只是想第一时间知道战争的结果,具体是谁赢了,对他来说并不重要。这个人就是当时的超级金融玩家——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眼线。一个金融玩家,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关注到如此地步,我们不得不承认,金融说它是一场战争,毫不过分。

傍晚时分,结果出来了,结果是:英国人赢了。

内森.罗斯柴尔德赶紧走进伦敦股票交易所,指示他的交易员大肆抛售英国公债,于是英国公债价格开始下滑。

下滑引起恐慌,人们都以为内森.罗斯柴尔德知道了战争的结果,人们都认为是英国人输了——当然事实上是英国人赢了。

在恐慌中,所有的人都加入了抛售英国公债的大军。几个小时之后,英国公债的价格仅剩5%,也就是原来一百块钱的公债,现在只值五块钱。

在这个我们俗称的地板价上,内森.罗斯柴尔德的交易员们,却在用所有的钱去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