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变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二牛嗯了声:“听话就带你去。”

唐妤怀中空空如也,小没良心的,亏她思来想去,生怕他在老家吃苦,谁料他还乐不思蜀?真是白白浪费她感情了。

诺哥儿经此一遭,脾性果然有所改变。对待伺候的下人,再不行自身不如意就迁怒之举。当然,好态度自然也没有,但只收敛些行为,也足以叫下人们感恩戴德的了。

他对待食物依然挑剔,可却也不再浪费,至少,想吃什么,吃多少就叫多少,并不常见叫一堆吃不完的,或拿了点心当玩具般或扔,或砸人之举。

赵保国对他没多高要求,品性不差就成。

他自己也没多少时间来管教,又见儿子跟他爹回老家呆了几个月后果然是有所改变的,降得住他,索性就全托他爹管着了。

唐妤本是有些意见的,没看吗,孩子回来都成啥样了?又黑又瘦的,心疼得她差点儿没掉泪。有心跟自家夫君说说,可谁料诺哥儿却是不领这情的,抱怨话没少说,可当她一提,却又死活不肯。

她就纳了闷了,老家归老家,可再怎么说,也是个穷乡僻壤的,有什么值得惦记的?

诺哥儿脾气再怎么不大,到底年纪还小,离家几月,哪怕老家好玩儿呢,还很有多小伙伴们陪伴,当然了,老家那边的小伙伴儿们,谁也不顾着他是赵家的小郎君,就事事让着他。

见你做得不对了,或说错了,当场就给指出来,丝毫不会给面子的。

闹?谁还能让你?反倒要被人羞上一顿。

哭?小伙伴儿不但嘲笑,还不爱带他玩儿。

所以,哭也没用,闹也没用。诺哥儿被小伙伴儿教做人,就老老实实下来。

不老实不行,不老实人就不跟他玩了。

就干带着他那俩大侄子,多讨厌?

他也是不服输的。

所以,有些小毛病,就这么被掰过来。

可小伙伴们再好,那也不是爹娘,一时呆着有趣,好玩,时间久了,难免想家。

赵二牛带着孙子回了城,诺哥儿还很是赖了几日唐妤的怀抱,撒娇耍赖扮痴的,可也就几日,又开始惦记起老家的日子了。

在家除了有爹娘,还真没老家好玩。

不多时就缠着要回老家去。

这把唐妤给气得:“还回老家?”你爹娘在城里头呢,成天惦记着老家像什么?那儿吃吃不好,穿也穿不好,更没什么下人伺候着,有家里舒坦吗?

“我想小柱子了。”诺哥儿掰着手指头,一个个念叨着:“还有狗蛋儿,大剩子,铜头他们。”都是村里头跟他玩得来的小伙伴。

想,也没有把孩子送老家呆着去的道理,毕竟没大人在。

他们当爹娘的,是不好长时间远离广陵的,毕竟,夫君还有差事呢。

叫公公带孩子回去?

唐妤也是不愿意的,毕竟,孩子不搁身边儿,她也会挂念,何况,还这么小呢。

就哄着:“咱明年再去看他们。”又说:“到时候娘陪你一块儿去。”

诺哥儿缠了两回,见娘实在不允,垂头丧气的,倒也没发脾气。

倒把唐妤惊得一回,晚上就跟自家夫君提起这事儿:“这孩子脾气倒还改了?”

往日她想过多少招,哄过多少回的,改她都没指望过,只盼他能收敛些,懂点事儿,也没用。

可这就回了趟老家?反倒叫公公给他治住了?

赵保国躺着,眼皮都不带睁的,只道:“小孩子吗,脾气大也是有人惯的。爹带他回了趟村子住几月,他能忍得住天天跟着爹后看木头?村子里多少皮小子呢,想跟人玩儿,就他好臭脾气,没人惯的。这时间久了,自然得改。”毕竟,你要不合群,谁带你玩儿呢?

小孩子都喜欢跟在大孩子屁股后头玩儿。

唐妤一脸心疼:“这得受多少委屈呢。”

赵保国:…………他那脾气?不给人委屈受就不错了。

可也没多说话,直接翻了个身,睡了。

自地动那年迄今,已有七年余了。

大周圣人是既惊且喜,朝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扩增疆域领土的好机会。

资源大增,又不缺,所以,圣旨一道接一道,官吏们一队一队的出京。

新城一座接一座的建起,分流百姓,开垦新田,绘制舆图,拨粮,拨物,拨款。

当然了,最主要的,勘测路线,得再修官道。

朝庭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直转着不停歇。

大周盛况是蒸蒸日上,哪怕在此期间,有宁王作乱犯上,可也能闹出什么大乱子。

圣人手段如厮,直接就叫给镇压住了。

他也没杀宁王,平定宁王之乱后,直接把宁王圈禁在京,不使其出府,衣食还是供应不缺的。

这一举措,还颇得天下赞同,说对人慈和宽厚,有仁君之风云云。

宁王:有本事杀了我。

直到今年,无论是地动当今有所损坏的城池,或是其余诸地新建的城池,还有那施工重修的官道,大周新舆图,才算正式完工。

接下来,就是鼓励百姓多垦良田,多生子嗣了。

这日朝堂上,有大臣进言望圣人重开科举,为朝廷选士。

毕竟,大周忽然多了几十座新城,当年,那是没办法,道路不通,想开科举,也是困难重重,无奈之下,才捡起前朝举孝廉,以此来代替官员施政。

当然了,重要之职上,任选的还是历经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可一城之官吏,需要无数,朝廷里,也没有那么科举过的官员能派的,所以,基本上一座新城,唯能有两三位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坐镇,就很不错了。

良莠不齐不及呀。

当年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可今现已到改变之时,也无需再将就什么。

这提议,好得很。

朝堂都快炸了锅了,议论争执,都有。

圣人高坐庙堂,一言不发,但看底下的臣子们争论,等他们争完了,自然会来请他示意。

现在吗,他没必要掺和这个。

主要争什么呢,重开科举是势在必行的,主要是科举重开,天下士子纷纭而来,自然知道这是为新城官吏选择人才的。

这消息,是瞒不住的。

那新城原本的官吏要如何安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