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一三一章 赵琰认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宁见诸葛亮不但死皮赖脸地认了,说是《太平要术》被他捡了,还一幅不准备退还的样子,作势要收下张宁的嫁妆,顺着张宁的话要负责到底。

张宁觉得哪怕自己是神仙,也要被惹得神都有火,且是火冒三丈那一种。诸葛亮简直就是一个市井无赖,狗皮膏『药』,完全没有世家望族的修养,文人雅士的风骨,更别提官家子弟的作派了。

诸葛亮一脸本就该如此,自然得很的表情,张宁就觉得十分别扭,只好一气之下,转身走回自己的军帐,一没而入,不再理睬诸葛亮。

一向气质极佳的张宁,居然大声吩咐服侍的婢女,故意让诸葛亮听到,大喊道:

“严守营帐,男子与狗不得入内。”

噗呲!

旁边好几个军兵忍不住,笑出了声,又立马收回笑语,强忍笑意,当事人还在呢,怕诸葛亮一时怒起,城墙失火,殃及池鱼。

诸葛亮听到张宁的话语,只好无奈苦笑,知道佳人这回是真的生气了,更加难哄,原本一片真心兼好心,却是办了坏了。张宁如今气正在头上,诸葛亮也不打算再自讨无趣,强行进去军帐,惹张宁不开心了。

被拒于门外,实在是有失脸面,诸葛亮只好灰溜溜地逃回自己的军帐,刚走近军帐,尚未到达门口,却见军兵行了个军礼,拱手道:

“主公,赵刺史求见。原是打算让其在帐外等候,奈何赵刺史脾气很冲,竟是直冲进军帐,我等不敢强行阻拦,还望主公恕罪。”

军兵战战兢兢地汇报道,对于一州的刺史,在军兵看来位高权重,故而也不敢对赵琰太过于强硬,不过赵琰闯入军帐已是事实,算是失职,军兵生怕诸葛亮一气,将自己拖出去斩了。

因此,军兵冷汗直流,硬着头皮向诸葛亮汇报。

针对这种事,诸葛亮也无意和一个小小的把守亲兵作计较,可诸葛亮也不想太大度,说出个“无妨”,怕军兵掉以轻心,以后什么阿狗阿猫,都随意就放行了进去。

其实,对于私闯军帐,诸葛亮是十会反感的。尤其是当初七星续命的时候,若不是魏延私闯,说不定诸葛亮不至于借命不成功,反受内伤。当然,要是私闯的人是自己,比如早上私闯了张宁的营帐,那明显是原谅咯,网开一面。

不搭理军兵,诸葛亮径直走入原本属于自己,此时被赵琰鸠占鹊巢的军帐,心知赵琰必定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是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同意还是拒绝。

谁知诸葛亮刚进营帐,却是被赵琰给吓了一跳。

“赵琰拜见主公,老子跟主公混了。”

赵琰声大若雷,气冲如牛,一瞅见诸葛亮进了营帐,突然唰唰地跪在地上,却是认了诸葛亮为主公,不过赵琰也真是个奇人,哪怕是认主,还是自称老子,实为固执的一个人。

看来,赵琰被昨天诸葛亮的说法给打动了,虽说黄巾犯境,青州之围已是解开了,然而作为青州之主的赵琰仍是担心在大汉朝廷那边,自己将会定为是功还是罪。

要说是功嘛,青州最终没被黄巾娥贼攻破,算是一功,但若是从黄巾犯境,无力攻破黄巾大军,反而需要向周边各州求援这一点来看,那就是大罪了。

不管是功是罪,结果都不是赵琰想要的。是功,那赵琰的刺史之位自然是稳若泰山,可那样赵琰还是得像以前一样,面对各种不想要面对的琐事;是罪,赵琰不止官失位去,恐怕还得有牢狱之灾。

因此,作为刺史的赵琰反而觉得倒是诸葛亮的提法,颇有新意,也可免了他两难的处境。于是,翻来覆去的赵琰,想了整整一个夜晚,最终决定还是同意诸葛亮的提议,认了诸葛亮为主公,跟着诸葛亮混。

那样一来,就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专门只管律令一事,免得忧心『操』劳过多,决定一下,赵琰又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故而就有了早上的这一幕。

“赵刺史快快请起,折煞小子了。能得赵刺史相助,何事不成,万事皆可期也。”

诸葛亮此时不止不想计较赵琰私闯营帐之罪了,还专门表现得一幅礼贤下士的样子,连忙虚扶了一下赵琰,生怕赵琰反悔似的。有了赵琰的认主,诸葛亮内心实在是高兴都要跳了起来。

赵琰对诸葛亮来说,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刺史那么简单,其中可利用周旋的余地之大,难以想象,那可是代表一州之主呢。虽然不用多久,刺史就将成为摆设,会被州牧所架空。可眼前,刺史仍是许多人努力一生都到达不了的位置。

“主公,请切莫再喊我为刺史了,既为认主,便为部属,法不可『乱』,礼不可废。若是主公不嫌弃,我年长主公一些,就请直喊我字为雅珪吧。”

赵琰也觉得跪在地上有些别扭,于是在诸葛亮的虚扶之下,顺势站了起来,并表示让诸葛亮别以刺史称呼他了,直呼其字即可。当然,赵琰虽然脾气有些冲,可并不愣,也不傻,自觉地把老子的口头禅给收了起来。

“雅珪兄,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推辞了,以免见外。依我看来,接下来我等理应拔营,暂且入驻青州,进入临淄给军队做好后勤补给。待进了郡城,再另作谋划。当然,可以给雅珪兄换包票肯定的事,昨天答应了雅珪兄的,自然不会反悔,必定做到,不知雅珪兄有何异议?还请直言无妨,共同商议。”

诸葛亮作为主公,又还年幼,认为还是要有些主见为好,不然事事都要他人出谋划策,容易被看轻,被架空。等到长大一些,手下的部属多了,人才足够用了,那到时再多作决策,从中辨别优劣即可。

“但凭主公作主,琰必当从命。”

赵琰对于去哪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返回青州也好,去别的地方也好,赵琰看重的是诸葛亮许诺给他的事情,专门只管理律令,一展心中的抱负。

赵琰见诸葛亮此时主动提起不会反悔,肯定做到,自然不会再有别的意见,也就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