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正能量 > 穿越红第82章 谗言佞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王记的蜂窝煤只短短两三天的功夫便火遍了整个京城。第一天卖出去了将近六百个煤炉和近万个蜂窝煤,销售额三千多两银子。

第二天这数量便翻了一倍。销售的火爆大大超出了预期。两个作坊那边不得不再次扩招了500人。

尤其是煤炉生产这边,由额外加了300人。如此一来,一天能够最多制造2000个煤炉。

内胆作坊那边也是加了200人。蜂窝煤那边的生产倒是赶得上供应的。一来生产制作方便,二来黑岩山的煤矿开采起来实在非常的方便。500人包括开采煤矿,制作煤球,最多能制造出十万个。

但即便如此,蜂窝煤和煤球炉这两样取暖御寒的新事物还是供不应求。两个作坊实行了两班倒轮休制,工人们加班加点还是无法满足突然爆发的市场需求。

首先,京城老百姓的购买力出乎了贾琮的预料,另外就是一些外地客商加入了抢购当中,打算进行倒卖,一开始就有一口气买走了100个煤炉的。荣福贵发现后,就采取了限购,每人最多限购两个。但如此也没用太大作用。因为那些商人可以花钱雇人来买。

所以,第三天开始基本上早上煤炉就销售一空,一直要等到下午从城外运来才能重新开售。

蜂窝煤和煤炉的生意,火爆了全京城。自然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眼红。在第五天就出现了仿制品。

荣福贵知道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贾琮。贾琮对此只是淡淡一笑道:“就让他们仿制去好了。相信不久之后,买仿制品的人就会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煤炉的关键就是在内胆之上。这时代可没有耐火泥,即使那些仿制品采用陶土来制作内胆。最多也就一两个月就会开裂。跟火王记耐火泥制作的完全没法比。

贾琮给荣福贵说了这事,荣福贵放心下来的同时,却是依旧有些忧心。

不过,很快那卖仿制煤炉和煤球的店铺就被顺天府给查封了,里面的人抓了个干净。听说连后面的东家也被顺天府衙差给带走了。

贾琮一看如此,就知道是皇家那边的人动手了。看样子,不是皇上就是太上皇。可能太上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他急着用钱造园子。而且打算将这蜂窝煤生意的头一个月盈利都先给他。

这些人不知底细,居然敢仿冒,等于是跟皇家抢钱。大坤皇室这边自然要以雷霆手段进行打击。

在这方面无论是李焯、皇上还是太上皇都比贾琮更加的积极。

在火王记这边开业的第二天,皇宫那边就派了500人禁卫去黑岩村驻扎,保卫那边的作坊正常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蜂窝煤和煤球炉内胆的配方泄密。

贾琮对此倒是乐见其成。

他这些天,一般都是早上先去店铺视察,然后再去黑岩村看看,完了就回贾府读书码字,然后等到快黄昏的时候,他才有从府里出来去店铺查看一下今天的账目,有时候要跟荣福贵对一下账。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如此大半个月后,粗粗一算,已经盈利了近十万两银子。真的只能用超暴利来形容了。

贾琮将这件事跟李焯说了,李焯自然也很快将这件事告诉了永顺帝和太上皇。两人虽然对此也有些预料,但真没想到这两样东西居然这么赚钱。当下对火王记的重视又是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太上皇那边更是派人来催着先将这些天的收益运过去,为此,他又专门派来了心腹大太监周大监。

这笔钱运过去后,太上皇便马上动工兴建他那期盼已久的花园子了,按照李焯的说法,这个花园子将要花费至少二十万两银子。因为这花园子采用了地暖,每天二十四小时供热,使得整个占地近二十亩的“小花园”一年四季如春,百花持续盛放。这花园子每年的养护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贾琮知道这点后,真的有些同情永顺帝了。有这么一个败家的爹,谁当儿子都闹心。

贾琮也有点闹心,他辛辛苦苦赚来银子,眨眼睛就全部送进宫里给太上皇造园子了。即便太上皇也还算讲理,表示只是拆解,以后在他的分成里扣。但他这做法,还是让人有些不舒服的。

永顺帝也是如此,他虽然不急着用钱。但看着这蜂窝煤赚来的钱,一下子都被太上皇给划拉了过去,这里面可是有他三成的。心情能好才怪。

也就在知道这件事,心情不是很好的时候。忠顺王过来拜见了。

忠顺王做为永顺帝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从小到大感情就一直非常好,当年永顺帝还是皇子在争储的时候,忠顺王就帮了他很多忙。所以,基本上忠顺王来见永顺帝,都能见得到。

这次也一样。永顺帝正在为太上皇将自己的钱划拉过去开建花园子的时候,忠顺王就过来了。

忠顺王四十来岁年纪,身材肥胖,一双眼睛小而有神,颌下留着一撮小胡须,表面上看起来很和气。但那双犀利的小眼睛却是给人一种冷酷之感。

忠顺王很随意的给永顺帝行了一个礼,然后便自顾自的在一旁椅子上坐下了,开口就说道:“皇上,臣弟听说北庆国那边已经正式同意了用那个第一才子换我们大坤5000子民,就特地过来恭喜你了。当初父皇当皇帝的时候,就没有做成这件事。又舍不得花钱,以至于我们大坤至少几十万人一直流落北庆国,被羁押奴役。如今,皇上你用一人就换回来五千人,这可是大大的功绩,是要被彪炳青史的。老百姓知道了,谁不夸赞你一声千古名君?”

北庆国使团还是比较给力的,主要是他们耽搁不起,而且这件事关系他们使团这次出使的成功与否。所以,只花了二十来天时间就快马报回了国内,尤其是汪楷杰的家族也是第一时间得到了汪楷杰的亲笔信,发动了整个家族的力量促成此事。于是,大坤国这边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想必这时候,大坤国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五千大坤奴隶正在往这边运送呢。

永顺帝本来心情是不怎么好的,但一听忠顺王这马屁话,不由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来的,轻斥道:“你啊你,就知道给朕说好听的话。什么彪炳青史的,那些大坤子民流落北庆,朕做为大坤皇帝,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将他们救回来。如今只救出来五千人,算不得什么?何况……这主意还是那贾府神童想出来的,跟朕没有什么关系。”

忠顺王一双小眼睛微微一眯,笑道:“皇上,臣弟可是听说了,那贾家小子之所以能够成功说服北庆国一人交换5000人,主要就是他先斩后奏答应他们让皇上你给北庆老皇帝写一封致谢信。所以,这事能成,全都是皇上你的原因。可不是这小子的功劳。”

这话永顺帝很爱听,他虽然不想跟贾琮这个孩子争什么功劳,但毫无疑问,这次一人换回五千大坤子民的善举,他这个做皇帝的才是最大“功臣”。若不是他答应些那封感谢信,北庆那边不可能这么痛快就答应下这件事。

“你啊。朕九五至尊,岂能跟一个小孩子争这个虚名?”永顺帝一副虚怀若谷的样子说道。但嘴角噙着的笑意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忠顺王对自家这个哥哥更是了解非常,便故作严肃的说道:“陛下,你虚怀若谷不予计较也就罢了。但现在外面都在传言是贾家那小子一人救回来了五千流落北庆的大坤百姓。好像这件事完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不说皇上你了,就是五殿下都好像没有一点功劳了。”

永顺帝闻言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他做为皇帝当然是很大度的,但做为父亲,有关儿子的事情,就不能大度了。

“真有此事?外面现在都说这件事是贾琮一人的功劳?”

忠顺王连忙点头道:“这还有假?陛下你可以随便派人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也不知道是谁开始传的,这件事里面居然传着传着就没有了五殿下了。当初可是五殿下担着干系跟贾琮那小子一起去的会同馆,结果现在外面传的就变成了贾琮这小子一人单刀赴会,去了会同馆之后,跟北庆使节们唇枪舌剑,一人舌战对方好几人,说得那些北庆使节张口结舌,纷纷拜服。最后就同意了贾琮提出的一人换对方五千人。这里面不说五殿下没有了,连皇上你的致谢信也是丝毫没有提及。一些说书人,都已经将这个事情在一些茶楼开讲了。”

永顺帝一听这话,心中不由就有些恼火和不平衡起来。这是人之常情。在这件事上,他自己这个皇帝的功劳也就罢了,但五皇子的功劳却是被抹杀,他心里面就有些不舒服了。

“皇上,不是臣弟背后说人坏话。贾家这小子看着年纪小,但种种行为却是比大人还老练成熟。实属妖孽。他如今才十一岁,就被封为侍读,皇上你还许诺若是完成了此次换人之事后,给他学士的头衔。臣弟觉得太过了。何况,皇上别忘了,他可是贾家的人。而贾家一直是那位的班底,忠心耿耿的。”

忠顺王说到那位的时候,伸手朝上面指了指。顾名思义是太上皇的意思。

四王八公十二大家族绝大部分如今还只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对他这皇帝不说不忠心,但肯定没有对太上皇忠心。

这十二大家族的势力遍布朝野,永顺帝继任皇位这几年来,一直想方设法的拉拢分化打压,才勉强收拢几家。但贾府、被北静郡王、却是一直没有什么靠拢过来的迹象。尤其是北静王,一直对他这皇帝多有不敬。

上次,宁国府的贾珍暴毙出殡,这十二大家族还有京城各大家族都纷纷出来给贾珍路祭送葬,搅动整个京城。其中北静王就是这群人中领头的。

想到这永顺帝的心情就更不好了。

忠顺王太了解永顺帝这个哥哥,看他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很生气,但凌厉的眼神却出卖了他。

“贾琮此子小小年纪,就有几首诗闻名天下,现在听说他还跟皇上和父皇一起合伙做买卖,搞了那个蜂窝煤,风靡全京城。种种迹象表明,他实属妖孽。臣弟说句不好听的话,臣弟都怀疑他是否妖孽附体了。此子,在臣弟看来绝对不能重用。皇上与他合伙行这商贾之事,传出去也不好听。这蜂窝煤携带方便,运输方便,燃烧持久,若是弄去北疆,帮助那些北疆将士们取暖御寒,肯定能提升士气,增强战力。反之,若是北庆国学了去,也必将能让他们国家得到莫大的好处。他们的冬天就会少死很多人。如此,这蜂窝煤实乃国之利器。臣弟愚见,应该将这蜂窝煤的生意收归朝廷所有,严禁私人贩卖。蜂窝煤的秘方也必须严格对外保密。”

这番话永顺帝却是有些不爱听。如今皇宫内帑就剩下几千两银子了,比不过民间一个普通商贾之家。忠顺王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永顺帝可是知道忠顺王府里非常有钱的,府上有酒楼、妓馆、药材、绸缎、米行、赌坊等等诸多赚钱的生意,一年至少二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他如今好不容易有蜂窝煤这么赚钱的行当,以便补充皇宫内帑,忠顺王却建议收归国有,这怎么可能?

国库是国库,皇宫内帑是他皇宫内帑。国库这边不补贴皇宫内帑也就算了,哪有反过来补贴的道理?在这点上忠顺王显然有些失算。他知道蜂窝煤赚钱,但肯定想象不到才一个月不到就净盈利十几万之多。在他想来最多也就几万两银子,还得好几人分,落到皇帝手里每月也就几千两。所以,他就提出了这“收归国有”的建议。

“此事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忠顺王愣了一下后,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自家这位皇帝哥哥看来还是比较看重蜂窝煤生意的。他也知道这时候再说什么也没有用,只能等下次。

忠顺王有些不甘心的告退出来,到了门口后,眼神闪烁,便向着余庆宫那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