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培养手册 > 第1875章 汉代察举制度的弊端续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5章 汉代察举制度的弊端续下

这样的强弓硬弩普及到了基层,对于任何敢于对官军士兵们发起攻击的人而言,都是大杀器。

不仅仅只针对益州境内的叛贼,亦或者蛮族,还有之前也就被金珏军士兵们近乎于彻底剿灭的盘踞在三巴三蜀境内的山贼或者盗匪,以及之前那些敢于公开地公然与金珏对抗的本地势力全都在益州人制造的强弓硬弩之下吃到了大苦头。

事实上,金珏对待在益州中部六郡境内,尤其是那些一直隐居在山中,一直都不肯归汉人官府管辖的蛮人已经算是非常克制的了。

若是与之前表面上虽然不管与金珏直接对立,但是,实际上,他们却一直都在暗中搞小动作,企图对金珏统治益州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的那些益州本地世家或者豪强家族相比的话,已经算是非常好的待遇了,因为这样的益州本地家族,绝大多数都是汉人,早就已经被金珏抓住机会给剿灭了。

实际上,这些人还并不知道,金珏军真正的精锐士兵其实都并未参与到这些后续平定益州境内乱局的战斗之中,若是他们参加了的话,就会见到金珏军真正的大杀器——金臂弩或者金臂弓,这两样大杀器的射程和杀伤力要远比蜀弓或者蜀弩强劲的多的多。

讲了那么多,金珏想要说得是,在东汉时期,一个地方世家想要发展成为一个县境内势力最大的家族,并不是太难,尤其是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当中。

但是,若是想要像安平崔氏或者清河崔氏那样,具备影响到一郡国的权势,却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像汝南郡袁家那样,做到权倾天下,除了历代族人的努力之外,更需要的是运气。

这一点,经县王龙,乃至整个王家都是不具备的。

当然,王龙这些年的努力也并不是没有出任何的成果的。

就在去年,王龙知悉临近郡河间国的国相辛评居然在整个河间国境内几乎是以半公开的方式在卖官,国相幕府的功曹史,五官掾,下至河间国下辖各个属县的县长,县尉,县丞,全都明码标价。

当然,实际上,后来即便是袁绍知道了此事也并没有真得就怪罪辛评。

原因很简单,辛评买官虽然直接导致建安六年河间国在遭遇到以叛将高览为首的黑山贼入侵的时候,几乎是彻底大崩盘,但是,在高览主动将兵撤出河间国,各属县的叛乱被平定之后,单是辛评一个人向袁绍进献的粮食,能够排在冀州所有郡太守或者国相当中的第二位。

辛评在任上卖官,也不全是为他给他自己捞钱,毕竟,他心里面还是非常清楚,袁绍才是他的主公,他能够当上河间国国相,也全都是因为立足于袁绍对他的欣赏而已。

因此,在卖官完成交易的过程当中,辛评特别规定,凡是买官的人,需要以半钱半粮的方式来完成这笔交易。

什么意思呢?

就是指,那些花钱买官的人,不止要花钱,还得用相当于辛评明码标价之后,想要买到的官职所需要的钱财的一半的等价粮食。

这就是半钱半粮,实际上,在汉代,官府在给官员和小吏们发放俸禄的时候,也全都是采取这样的半钱半粮的方式。

辛评提出的这个要求,也就是在冀州可信。

若是把他放在幽州任何的一个郡国之内担任国相或者郡太守,并提出来这个要求的话,那么,他卖出去的那些官职,都很难卖上高价位。

这是因为,虽然幽州境内的地方世家或者豪族土地兼并程度一点都不逊于冀州这边,即便占据着河北大平原这片沃土,但是,因为屡经战乱,而且,幽州除了涿郡之外,基本上都是北方苦寒之地等缘故,幽州境内的粮食产量,在东汉时期一直都不高。

在幽州各边境县屯住的军队所需要的军粮,基本上都是从冀州,或者更南方的中原地区运到幽州,来弥补幽州境内粮食不足的问题的。

又因为,那些买官的人都必须要将买官所需要的钱财和粮食都运抵河间国乐成县,而且,还得是内城,故此,即便在此次贼乱当中,乐成县的完成曾经被黑山贼贼兵和乱兵所占据,但是,内城之内,那些辛评用河间国几乎所有官位换来的钱财和粮食却都没有损失。

这就是袁绍最终选择辛评的根本原因所在。

辛评虽然彻底搅乱了河间国的局面,但是,他卖官所得来的那些钱财,却极大的缓解了幽州今年的粮食危机问题。

同时,辛评卖官贪来的那些钱财,最终也还不是落入到了袁绍自己的私库当中去了吗?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有三个人也都为辛评求了情。

这是三个人就是,刚刚在今年为袁绍立下大功的沮鹄,以及甄家两个兄弟,甄豫和甄俨。

沮鹄,甄豫和甄俨又为何要替一个做下如此伤害冀州的外乡人说情呢?

很简单,派系之争,以及,金珏给他们三个人早就已经布置下的任务。

前文提到过,在袁绍麾下的文武大臣当中,武将尚不可知,大多数基本上都是以袁绍个人的意愿为主,但是,文官们不仅因为各自地域的问题而分出了派系,而且,还因为他们各自所拥护的袁绍的儿子的不同,也开始突显出极为严重的分裂。

首先说地域派系,主要分成了以审配为首的冀州本地派,以及以郭图和荀堪等人为首的颍川派,以及沮授和田丰为首的孤臣派。

原本,袁绍麾下的文臣当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小派系——就是以许攸和逢纪两个人所组成的南阳派。

只不过,因为这个派系在袁绍麾下的任职的士人实在是太少,只有他们二人,而且,他们论个人声望也远比不上荀堪和郭图他们几个,故此,即便他们二人在个人才智上要远胜于荀堪和郭图等人,但是,在袁绍麾下,他们二人的地位始终都比不上前两个大派系。

这也是二人最终选择效忠张燕,以及趁机脱离袁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