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一月二十四,北京城。

或许是因为昨晚刚下过小雨,街头的行人稀疏,往日热闹的商贩也消失不见,显得格外冷清。除了天气不好,近来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也是导致茶楼酒馆生意清淡的原因之一。

大约十日前,北京城内着名的\"山西公所\"忽然遭到锦衣卫的突击搜查。消息尚未在市民中发酵,一条震惊全城的公告便传遍了大街小巷:山西公所的后台老板私下勾结辽东的建州女真,已被锦衣卫人证物证一并拿下。此消息一出,朝廷内外再次沸沸扬扬,尤其是那些来自山西的官员,个个心惊胆战,深感大难临头。毕竟,那看似低调的\"山西公所\"在朝野间声名显赫,每逢佳节,山西籍的官员都会收到其背后的赞助者的\"敬意\",因此,许多官员对它格外\"照顾\"。与此同时,西部的宣府近来灾祸连连,先是商家无故\"歇业\",接着各处军营相继出现叛乱迹象,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这一连串的\"噩耗\"让市民们惶恐不安,不少商家干脆关门闭户,躲在家中避风头。不论心中有何想法,众人的眼神还是不由自主地投向南边的紫禁城,期盼天子能\"临危不乱\",尽快平息这场牵动人心的危机。

...

...

乾清宫内的暖阁因未点灯,光线略显昏暗。几位身穿红袍的大臣正襟危坐,面露紧张,室内的气氛沉重。天子朱由检穿着常服,脸色冷峻地坐在案后,修长的手指在奏折上无规律地轻敲,久久不发一言。正如\"后世\"所记载,这群张家口堡的\"晋商\"确实与辽东的建州女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没想到两千里之外的他们竟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提前在宁远布兵,分散朝廷的注意力。皇太极的确棘手。

揉了揉微痛的太阳穴,收敛起心中的思绪,天子转向面前神情凝重的大臣,缓缓开口:\"毕自肃的奏折各位已阅,面对当前局势,朝廷该如何应对?\"

说完,朱由检不自觉地望向辽东,果然不负\"满清\"开创者的称号,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仍能与宣府的商人内外呼应,给朝廷施压。

\"陛下,老臣愚见,攘外必先安内,整顿宣府刻不容缓。\"

朱由检话音刚落,暖阁中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臣立刻起身发言,他的位置甚至比阁臣李国普还要靠前半步。此人正是不久前奉召回京的东阁大学士,曾任辽东督师,构筑宁锦防线的\"帝师\"孙承宗。

\"阁老之意是?\"

\"陛下,宣府乃边疆要塞,此事至关重要,应以果断之策,立即拘捕涉事之僚。”孙承宗神色严峻,语气紧迫,锐利的言辞令在座大臣面露微妙之色。

大明立国已逾二百载,中央尚能维持,地方弊端丛生已久。当前建虏来势汹汹,明眼人皆能看出其中的“阴谋”,这是要让朝廷无法兼顾两线作战。

常言道,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大明首要之敌是日益强盛的女真建虏,而宣府的局势则显得较为“平静”。既然张家口堡的商人暗通建虏,将其一网打尽即可,若牵扯到所有相关官员,影响将不可估量。毕竟在京的山西官员,鲜有不受“山西会馆”恩惠者。

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是,宣府镇掌握兵权的将领非京中那些颓废的勋贵可比,更何况此事背后似乎还涉及皇族势力。若采取强硬手段,宣府恐将永无安宁,稍有不慎,这九边重镇归属“朱”姓与否都成问题。

朱由检轻轻点头,面无波澜,问:“兵部有何见解?”此言一出,暖阁内的众人神色各异,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微眯双眼,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

众人皆知,天启年间,孙承宗与王在晋便“不合”,常有分歧,甚至无法共事。此刻,孙承宗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而执掌天下兵马大权的王在晋又会如何应对?

建州女真已在宁远边境集结兵力,若同时对两边用兵,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此刻的大明,经不起这般动荡。

“陛下,”兵部尚书王在晋,身材矮小,闻言缓缓站起,犹豫地说,“建虏不久前在宁远城外败退,如今眼看寒冬将至,微臣认为他们或许只是虚张声势……”

提及边镇军事,即便是王在晋这样的沉稳之人也难免犹豫。这是他任兵部尚书以来,首次面临如此重大的“抉择”。

朱由检微微点头,虽未直接回应,但王在晋的话从侧面给出了答案。宁远城外的建虏只是虚张声势,为宣府的商人或官员争取时间。即使张家口堡的晋商“受罚”,只要女真建虏还在关外窥伺,宣府官员仍可安然无恙,新的“商人”随时会填补范永斗等晋商留下的空缺和作用。

思索至此,崇祯的眼神逐渐坚定,心中已下定决心。

\"颁布朕的军事指令,令宣大总兵杨肇基立刻前往宣府镇压叛乱,依律惩处,凡归队未扰民的乱军,既往不究。\"

\"命户部速调一批钱粮至宣府,以安抚民心。\"

\"传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让他带人逮捕张家口堡的所有商人,涉事官员一并拿下!\"

顷刻间,皇帝冷峻的声音在乾清宫的暖阁内如雷霆般炸响,震得在场众人一愣,瞠目结舌地注视着案后的皇帝。

此刻,几盏宫灯骤然点亮,灯光下,皇帝的脸庞显得格外坚决,眼神犹如实质般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