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三国志 > 第1章 魂穿东汉末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和六年,幽州蓟县,刺史刘虞站在门口,望着不远处的南门方向。此刻,刘虞心情甚为激动,离家四年之久的儿子刘和,马上便归来了。其子刘和,自四年前拜别父母,带着奴仆及护卫,便前往颍川书院求学。至如今终于要归来。刘和幼时顽劣,不喜读书,刘虞每每念此,便头疼不已。

然在其十岁之时,突染一场怪病,昏迷三日,高热不退。刘虞请了几位名医,皆无法治好。然在其一家无奈之时,刺史府内之丫鬟,突然跑至刘虞面前喊道:公子醒来了,公子醒来了。刘虞惊懵,当下便往刘和房内跑去。便见刘和此刻,正半起身,坐在床上左右张望,然后嘴里蹦出一句:这是哪,你们又是谁?为什么穿着古代人的衣服?刘虞走近前来说道:吾儿无恙了,可有什么难受?刘和说道:你是谁呀,我认识你吗?刘虞此时懵了!和儿,吾乃汝父刘虞呀!你不认得我了?刘和也懵了,父亲?。。。。。。

三日后,刘和站在刺史府院内,呆呆的望着天空。此刻心里莫名心慌起来。原来自己穿越到了东汉末年。而且自己身份,还是幽州刺史刘虞的儿子刘和。更加无语的是,刘和才十岁,乃是一个孩童!自己原先,可是刚满二十岁的壮小伙,如今又倒涨十岁。天呐,没天理啊!自己好不容易,舔了两年才追到的女朋友,还没进一步发展,怎么自己就穿越了。

此时一声少女的声音,打断了刘和的思绪!公子,汝在作何?公子病了六日。老爷说该去读书了,去往县内徐夫子家学堂读书。听说蓟县别家公子,皆在此学堂读书,已有十余位公子!刘和闻言,转身看着身边丫鬟问到:学堂里,皆学什么?丫鬟回道:晓薇不知。晓薇未曾读过书,也未进过学堂,故而不知夫子教的什么!刘和无奈。

朝着府院门口走去,在门口便见父亲刘虞,站在门口。喊道:父亲大人在此何事?刘虞回头看到刘和说道:汝已满十岁,若再不读书,怕是将来一无所成。为父,可是拜访徐夫子数次,夫子这才答应,让汝去学堂读书。此前,汝性格顽劣,闹得满城皆知。汝定要好好珍惜此番机会,徐夫子乃是大儒郑玄的弟子。满腹经纶,汝需用心读书。莫要再像从前那般,只知玩闹!日后学有所成,为父去洛阳打点,也能为汝将来谋个好前程。

刘和说道:父亲不必如此,自先帝桓帝时。天下多灾,百姓多食不果腹。天下各地官员,多是尸餐素位,就连洛阳皇宫里,也是宦官乱政。各地世家门阀,亦只知巧取豪夺,根本无人在乎,天下百姓生死。吾听闻河北之地,有一太平道教。广施符水为百姓治病救难,河北多地百姓,皆感念其恩,纷纷加入其教。想来怕是已有数十万教众!可是真的?刘虞惊道:不可乱说,汝乃黄口小儿,岂敢妄议国事!刘和回道:天下多难,百姓多苦。各种苛捐杂税,各种强取豪夺。皇帝只知享乐,不闻时事。宦官与外戚世家争权,世家门阀更是遍地天下。可有一方势力为天下百姓计,可有一方势力为大汉社稷计?

刘虞闻言语塞,是啊。放眼天下,千疮百孔的大汉社稷。天下百姓命贱如草,各地天灾不断。难道大汉几百年基业,真要毁于一旦吗?许久刘虞开口说道:不知汝,想为这社稷百姓,做些什么?

刘和回道:父亲亦是读书之人,敢问父亲为何读书?刘虞思索一阵说道:为父少时读书,为求知明理,以期将来为朝廷所用。能尽些微薄绵力,以慰平生所学!刘和笑道:父亲读书追求乃是小道,不足道哉!刘虞笑道:竖子,好大口气。汝若读书,又追求为何?刘和回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刘虞惊了,其无法相信如此这般话,乃是出自一名十岁小儿之口,更难置信的是,这十岁小儿,乃是自己儿子!不过多时,刘虞问刘和道:汝既有此志向,为何不愿去学堂,好好读书?刘和回道:非儿子不愿读书,乃是这徐夫子所教学问。不过是些孔孟儒学经义等,此学问于治国治世治民,皆无用,更谈不上平定天下,拯救苍生!刘虞气急,一手掌拍在刘和头顶。竖子大胆!胡说八道!

刘和轻抚自己头上小脑瓜,委屈说: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士子皆以儒学为宗。其他学术皆是小道,可是孩儿知道,儒家学问,便是皇帝用来,收拢天下人心之手段。皇帝需要的,乃是儒家思想,禁锢读书人思想。让士人只知忠孝,不知其他。这样天下士子,便只会永远忠于皇家!哪怕是头猪当皇帝,哪怕天下万民水深火热,哪怕这天下灾疫横生,哪怕这天下乾坤倒转。这些士人亦不会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虞闻言,默默无语。刘和又说道:便以此时,盘踞河北之地的太平道教来说吧!相信用不了几年,这几十万的太平教众,突然喊出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刘虞又一掌拍下来。刘和心塞无语~~

刘虞说道,汝既不想学儒家学问。那便学武如何,将来为父,帮汝去洛阳都城,谋个武职,亦可!刘和回道:学武,就算孩儿学的再好,武艺再高,终究不过是一人之敌。又有何用?不过乃是战场之上,一个冲锋陷阵的大将罢了。救不了这天下!刘虞听罢,此时又举起手掌,欲拍刘和脑袋,刘和急忙喊道:父亲,孩儿要学王霸之道!刘虞闻言懵逼:王八???还之道?吾今日便拍死,汝这竖子。刘和被父亲刘虞整无语了。说道:父亲,非汝所言之王八,乃是治世之王道,救世之霸道,合在一起,便曰:王霸之道。

刘虞此时看着刘和,心里突然涌现出一丝,陌生之感。其竟不知自己孩儿,何时开始,突然变了一个性格一般。谈及天下,谈及百姓,谈及社稷,皆能说出常人说不出来之道理。更别提,谈及那直冲云霄之志向。良久刘虞开口说道:汝既欲学王霸之道,去何处学?为父可教不了汝,整个幽州,怕是也找不到人,教汝这些!刘和说道:吾想去大汉名声最高之书院,去那里或许找不到,能教文武之道之夫子,但吾,亦想看看这大汉天下。看看这天下社稷,看看这天下百姓,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拯救天下苍生之忠义之人!

刘虞说道:大汉名声最高之书院,却有两处,一处乃是在颍川郡,名为颍川书院。很多当世大儒,皆在颍川书院授业解惑,当世郑玄,蔡邕,皆在颍川书院教授过些时日,故而中原之地读书人,皆非常向往颍川书院。便连那洛阳之太学院,亦无法媲美。然书院内之学生,大多皆是世家大族子弟,常人乃是无法轻易入学的。

另一处,乃是在南郡的水镜书院。前者乃是,豫州兖州等地的世家大族,整合在一起之私学,教授之学生,也大多是些世家子弟。后者乃是荆州大族开设之书院,其大多亦是荆州与江淮本地之世家弟子,夫子名为司马徽,号水镜先生。

不知汝,想去哪处书院?刘虞问道。

刘和随即说道:皆去。非但要去,而且还要遍访各地,寻觅文武之才。以期将来!

刘虞看着刘和说道:汝既已决定,那便准备准备,吾刘氏,好歹亦是宗室子弟。为父派人去洛阳打点一下,好让汝拜往书院门下。刘和应声道:多谢父亲,孩儿自当奋强,不负父亲大恩。说完,刘和便转身回到自己小院。刘虞心里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暗藏鸿鹄之志。不知是福是祸!

三日后,刺史府门外。一名十六岁奴仆,一名青壮护卫,一名十岁少年。面向刘虞行礼告别。刘虞及夫人严氏,站在刘和面前说道:此去诸事小心应对,用心读书。为父与汝母亲,在蓟县等汝归来。刘和俯身再次拜道:父亲母亲放心,孩儿此去,定然小心谨慎。或三五年便当回来!父亲母亲,多多保重。孩儿走了!

护卫驾着马车,缓缓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