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长生:隐居地球,镇诸天神魔 > 第261章 从此叫你元林宗(6600字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从此叫你元林宗(6600字章)

许仙在安陆城盘桓了一个月左右,日日或去许家寻李十二,或被李十二寻来,唱和于席间,垂钓于江河,相醉于山林。

有这位高道故人陪同,李十二郁郁的心绪略有好转。

李十二郁郁,不只是因为出蜀六年下来,干谒多次无成,还因为他在安陆已经成为了一个笑柄。

安陆许家荣耀显贵了几代,等到宰相许围师一去,无可避免地出现了颓势。只能盘桓安陆,再无族人外出仕官。

但“相门之后”的名声,还是骄傲了后裔们。许宛的父亲、李十二的岳父许文思是许围师嫡子,安陆许家掌门人。

许宛又名紫烟(“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紫烟)诗书礼乐无不精通,自小就受许文思宠爱,却也成就了她眼高于顶的择偶眼光,以至于二十五岁了还待字闺中。

纵使如此,对于爱女婚事,许文思仍然慎之又慎,兼许文思爱女心切,怕她嫁入人家,受气于公婆妯娌,还提出了入赘这种要求。

有孟浩然做媒推荐,兼且李十二已有才名,相貌俊逸,女儿相过也喜欢,许文思还是挺满意的。

因此虽然李十二是赘婿,但岳父许文思与妻子许紫烟始终敬他尊他,待他相当不错。

但是安陆许家其他人就不是这样的了,闲言碎语与叵测指点,时常在李十二的许家生活里出现。

而且才子李十二入赘许家的事情,本就是安陆城内街头巷尾议论的桥段之一。

最重要的是许家虽然衰落,但在安陆依然很有影响力,本来许文思跟李十二透了个底,若是李十二在外干谒不成,许家可保李十二在安陆谋个一官半职,作为晋身之阶,徐徐图之。这么一个托底的好局,却被李十二自己搞砸了!

李十二得罪了安陆二把手、安陆长史李京之。

说起来,还是饮酒惹的祸。

有一天,李十二约了三两好友,又出去喝酒,喝到天黑。酒兴来了,他骑着马,一甩长鞭,在空荡的街上撒野跑。

恍惚间,李十二看见前面有驾马车,也不避开,一抽长鞭,加速向前。跑到近前,还大声吆喝。而这马车内的,竟然是安陆的长史李京之。

按律,长史的车马,十丈以内都得回避。李十二这样冲撞可以说是忌中之忌。

李京之认出了李十二,有些生气,但顾着许家面子,便懒得搭理这个许家赘婿,令车夫扬鞭而去。

而就在前几天,许家才找到当地的马都督,想让他帮忙向李京之推荐下李白。马都督看了李白诗文,又瞧他剑气逼人,非常欣赏,才向李京之大力夸赞了李白。

为此,第二日李十二酒醒后,就在岳父和妻子的劝说下违心写了一份《上安州李长史书》道歉。

道歉李京之受了,但马都督对李十二的推荐没有了下文。

安陆官方陆续传出了些言语,大概是“李十二好饮无状,不知进退,不合为官”、“许家赘婿虽有才名,浪荡狂恣、持身不谨,不足与谋”之类的话,可以说醉酒冲撞安陆长史这件事,使得李十二在安陆官场臭名远扬,他已自绝于这个许家最有把握的安陆。

……

“李兄,接下来你有何打算?”这一日,许仙将离安陆,饯行时问李十二道。

此时,李十二正是三十岁,是唐朝人认为的入仕最好的年纪。

“岳父大人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元兄远行后,我便去长安拜访当朝张宰相。”虽然安陆已无路,但许家人脉还在,李十二还是很有信心的,微笑答道。

许仙随口问道:“可是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的燕国公张说?”

李十二颔首,捻了捻下巴刻意蓄起的小须,从容道:“燕国公擅长文学,颇受天子重视,天子还把女儿宁亲公主下嫁给了燕国公的儿子张垍。

听说这个驸马也很聪明机灵,天子很喜欢他,还特例他在宫中设宅邸,就是想常常看到他。

岳父大人说,燕国公父子都是目前天子身边的红人,若得他们举荐,则十拿九稳。”

说到后面,李十二满面红光,目光熠熠,对于接下来的长安之行,他是满怀期待的。

只要有燕国公举荐,接触到天子,李十二相信凭借自己的才能,被天子赏识重用是必然的!

宏图大志,且付于此次长安之行!

许仙看着他踌躇满志的模样,心下轻叹了口气。

官场最是易人走茶凉。许家虽然出过宰相,但只是武皇时期的故宰相,而且举家退居安陆,在政治局势变幻莫测的长安,怕是早已没有了地位。

燕国公张说作为当前长安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李十二区区一介布衣赘婿,仅凭许文思一纸推荐信,怕是能不能见到燕国公都还两说,至于推荐?许仙心中更不乐观。

但许仙也不想打击李十二的信心,因此他只是拍了拍李十二的肩膀,祝福道:“望李兄长安之行如愿!”

李十二自信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元兄欲往何处?”

许仙笑了笑,道:“君行西京长安,我往东都洛阳。”

他顿了顿,确认道:“元某欲往东都观人间盛景,再入嵩山访高道,隐烟霞。”

李十二面露羡慕,叹道:“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元兄游心无穷,真神仙中人。惜十二心向往之,而不能至。”

许仙微微一笑,平静道:“人各有志,道法自然,随心而动。”

“李兄,丹丘走矣!”许仙挥一挥衣袖,转身缓缓而去。

李十二望着故友玄裳高冠,乘风潇洒,飘飘而去,不由作歌以送之:“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维余。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太宗皇帝李世民一首《帝京篇》,以其君临天下的豪迈雄壮气魄,写意挥洒的笔触,描摹了都城长安的盛景与气派。

李十二第一次来到了13朝帝都、梦幻之城、大唐西京长安!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

繁华未央的长安城,对于李十二来说,是喝不完的美酒,是看不完的宝物,是唱不完的诗歌,是赏不完的美景,是交不完的朋友……

长安地处关中,南有秦岭,北依黄土高原,二者又于西部合拢,加以层层关隘守护,可谓“阻三面而守,以一面东制诸侯”。

不仅如此,以长安为起点,往西,可经河西走廊连通西域;往东,可出函谷、潼关直入中原;往北,可经黄土高原到达突厥高原;往南,翻越秦岭即可抵达巴蜀。

于是,长安既可连通四方,又可据守一方,可以说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

此外,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横贯关中,与相邻七条河流一起,将长安完整环绕,号称“八水绕长安”。河水滋养出沃野千里,群山做防,却又不闭塞隔绝。

因此,数千年来,这片土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一众王朝定都于此。

西周时建都丰镐,便是在长安地域。

到汉高祖六年,高祖刘邦将都城由洛阳迁至关中,决定建都城于渭河南岸、秦都咸阳旧址上,并定都城之名为“长安”,以祈望刘氏王朝“长治久安”。

长安之名于是沿用而下。

汉长安曾繁荣一时,但终究日落西山。王莽专政、义军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

每一方都想将这块宝地收入囊中,却始终没有一方能够拯救长安于水火之中。那时的长安,烽烟四起,饿殍遍地,风水宝地变得满目疮痍。

之后,“光武中兴”,东汉为长安带来了难得的喘息,那时的长安虽不是政治中心,却仍凭借极佳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商贾活动纽带中心,获得了短暂的繁荣。

然而,随着东汉王朝衰败,战火再次点燃了这片土地。

董卓之乱给了长安致命一击,其部将四处烧杀抢掠,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那时的长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随后的魏晋南北朝,长安便不断地陷入混沌之中,在历史的漩涡中挣扎。

至隋唐,中原大地终于结束混战,重建了长安城,且规模更胜从前。

规整四方的长安城里,宫城、皇城、外郭城层层相套,六条大街将其紧密联系为一体,时称“六街”。

六街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正中的南北大街朱雀门街,宽约150米,可容纳100多匹马,被称为“天街”。

街道宽阔,天子所居的宫殿更是恢弘壮阔。

大明宫正殿含元殿仅台基就有五丈有余,脚下是蜿蜒而上的龙尾道,官员行走其中不由自主感叹其巍峨壮阔,使得人如大雁般渺小。

也正是在这里,万国来朝大唐天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开元十八年(730年)的长安城不仅规模空前,且万民有序,律令森严。

长安城内11条南北街道,14条东西街道,互相交织围合出108个里坊,与天上星辰相应。里坊的坊墙约3米厚,坊内又有街道划分,层层分割,层层嵌套。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而长安城内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皆被容纳在这一个个方格中,接受圣天子的统治。

每当黄昏将至,长安城内便鼓声四起。以鼓为令,城门、坊门纷纷关闭,宽广的街衢空无一人,无论居民还是官员,均不敢犯禁。

倘若此时仍在街上游走,那便是“犯夜”,被拘捕、鞭挞、甚至是杖杀都有可能。

而晨鼓一敲,则坊门市门皆开,这座浩瀚都城的一切又恢复白日生机。

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这三天,宵禁会解除,此时的百姓可以随意游玩观灯,长安城内灯火彻夜不息,热闹非凡。

伴随着运河水的奔涌,南北方的粮食均源源不断流入都城,大唐帝国浩大疆土内的物华天宝也随之而来。

水运不仅带来了粮食,还给沿途的商人带来了商机。他们在船上生活,顺着水道漫游,寻找发财良机。

而此时在安定了西北的动乱后,封闭多年的丝绸之路也再次疏通,长安的商贾往来更是繁盛。

李十二见到浩浩荡荡的商队谱出了长安的前奏曲,你来我往,人喊马嘶。神州的丝绸、茶叶、陶瓷、漆器,沿着丝绸之路运往帝国之外遥远的西方。

商人们去各地收集珍奇物品,最终也汇聚于长安城。可谓是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于是在长安的市场内,各国的珍宝充斥了李十二的双眼:名马、驯象、五色鹦、玳瑁、象牙、犀牛角、珍珠、琥珀、金银器……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胡人也在长安城里开店,胡人酒肆里的葡萄美酒和当垆胡姬细腰妩媚的旋舞让李十二留连沉醉。

长袍的等级规矩太多,长安城里的人们便兴起了不受约束的胡服。长安女子改造的胡妆也成了长安城里让李十二大开眼界的一道美丽风景。

而除了胡商、胡女,胡蕃僧侣、使者、属国遣唐使等,更是被李十二时常遇到。

当然,李十二遇到最多的,还是和他一样从四面八方来到长安想要干谒求进的士子文人。

李十二不由得想起了太宗皇帝站在长安高处,俯瞰英杰汹涌汇长安时说的那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

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大唐都城长安城中,自认为也是“天下英雄”之一的李十二继续着干谒之行。

他很快就吃了一个无声的闭门羹。

燕国公张说无心理会区区一介布衣赘婿,但又碍于许家情面,不好做得太难看,就打发了自己儿子、驸马张垍去招待李十二。

而驸马张垍把李十二安置在了玉真公主别馆后,和李十二说想把他推荐给玉真公主,就离去了。

玉真公主是一个有趣的人,她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金枝玉叶,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李旦的女儿,当今天子李隆基的亲妹妹,但她自请入了道门,人称“玄玄道人”。

作为当今天子一母胞妹,玉真公主出生没多久就失去了母亲,年幼的她跟哥哥一样见证了宫廷斗争最血雨腥风的时候。

而且,玉真公主自幼是被姑母太平公主所抚养。她见到了宫里这些女人们,同男人一样争权夺利,最后落了凄惨无比的下场,太平公主也好,上官婉儿也罢,这些女人的惨状历历在目,不由得让玉真公主心生恐惧。

所以经历了宫中这种种惨烈,玉真公主为了表示自己无意参政争权,在二十一岁左右就跟父亲唐睿宗申请出家做道士。大唐“女冠”很盛行,很多不想结婚的女子就出家入道,李唐皇室又推崇道教,睿宗也同意了,准予玉真公主在王屋山修行。

女子出家入道的目的各有不同,有人是为了避婚,避世,也有人是想要个体面的掩饰,可以在这里更开放的同男子交往,更自由自在。玉真公主就是后者。

玉真公主入了道门成了“玄玄道人”,就经常在公主府中举办宴席,聚年轻俊才于一堂宴饮欢歌。当今天子即位后,玉真公主也时常向天子荐举贤才。

由于玉真公主和当今天子童年共历坎坷,使得皇帝李隆基十分珍视这段兄妹之情,而且玉真公主修道不参政,因此天子对公主荐举的人多予录用。

李十二听到张垍说有意推荐自己认识玉真公主,自然是十分感激,兴奋异常。

玉真公主别馆建造在终南山上。

李十二静坐别馆里,望着窗外山树云天,想到当年丹丘子言及“终南捷径”,自己还不屑为之,如今却也成了有“终南捷径”而甘之如饴之人,不觉自嘲苦笑。

但“很不巧”的是李十二住在终南山的那段时间,玉真公主外出云游了。

其实就是知道玉真公主不在,精明的张垍才把李十二安排在这里,如此燕国公全了许家的面子,又不至于真为了一个布衣无端耗费人情。

李十二在别馆里待了十几天,见没人来拜访,也没有人邀请他去参加任何宴会,便知道自己受到了冷遇。

他想求见燕国公,然而下人回应燕国公一直在忙,不得空。

李十二就想走玉真公主的路子,给别馆的卫尉、公主的属下使了些钱财,写了一首诗《玉真仙人词》恭维玉真公主,烦其转交公主:“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别馆卫尉倒是把诗送去了,然而公主并不在长安,而且想讨好玉真公主的人又太多了,李十二在终南山的苦雨连绵中又等了大半年,却杳无回音。

绝望之下,李十二离开了终南山。

初到长安,虽然受到两次冷遇,但李十二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他怀着热情,继续四处干谒长安的其他权贵,想得到举荐。

而结果依然是:不遇。

多次投报无门,接连被现实重击,李十二终于清晰意识到,安陆许家在长安城早已失去了真实的影响力。

他虽然继续怀着微茫的希望干谒着,意志却逐渐消沉,开始浪游于长安各个角落,终日在酒家买醉,与市井之徒打成一片。

李十二最常去长安的五陵,那里是长安豪侠巨富的聚集地,斗鸡走狗的乐园。

当今天子酷爱斗鸡,不仅在宫中设置了斗鸡场,还亲自养鸡,甚至召民间善养斗鸡者进宫,赐予官位。

斗鸡因此在长安城非常流行,每逢重要节日,斗鸡是必有的活动,而且王公贵族都会参加。

上有所好,下面就群起效仿,斗鸡被捧成贵族活动。一些纨绔子弟,沉迷于斗鸡,每次出行,阵仗都很大,气焰也很嚣张,路过的行人都很害怕。

有一次,李十二直接跟这些斗鸡走马的子弟打了起来。对方人多势众,李十二被团团围住殴打,同行的陆调赶忙跑出去,到清宪台告状,带了官兵到场,才总算把李十二解救出来。

在大街上打架斗殴,是李十二常干的事,他也因此在长安城结识了很多侠客。

李十二跟游侠们饮酒作乐,弹歌相庆,行侠仗义,当然,还为他们写了首《白马篇》:“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相比于权贵场,李十二在快意恩仇的市井生活得更自由,过得也更畅快。然而李十二深心里还是想挤入权贵场。

长安城是一座梦想与荣耀之城,是所有求仕之子,最想踏入的城池。

这座大城里,聚集了最有权势的达官贵人,每一个进入长安的人,都在拼尽全力,争取获得至高权势的机会。

而站在权力顶端的权贵,也忙着争权夺利,站稳脚跟,根本无暇顾及一位怀揣理想的天真布衣。

何况在他们眼中,这个出言便自比诸葛亮姜子牙谢安、行为不知检点的布衣诗人李十二,在政治上是那么的幼稚而可笑。

而长安的权斗是激烈而黑暗的,李十二刻意结交权贵幕僚亲眷,倒也听闻了一些隐晦的秘密。

明面上看,或许只是一个人被升官,一个人被贬谪,但底下是真实的杀戮、至亲的背叛、朋友的暗算,还有敌人的戕害。

李十二终于明白,高处的长安城实际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斗兽场。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李十二认清了现实,在繁华的长安城里写出了《蜀道难》《行路难》等抒愤诗篇。

他心生倦意,产生了归家的念头,想回安陆跟妻子许氏、儿子明月奴、女儿平阳团聚。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在长安努力了两年也碰壁了两年的李十二,带着失意,离开了这座梦想与荣耀之城。

……

而在安陆辞别李十二的许仙,在登舟远行前,在杨柳依依的渡口,遇到一个独特的女子。

这个一袭红裙、腰悬长剑、身材高挑、英气勃勃的女子,就默默地站在岸边的一棵垂柳下,静静看着许仙一步一步向着渡口、向着她走来。

女子的眼神里有一分沧桑、两分惆怅、三分欣慰、四分欢喜,最终却全化为了十分温暖。

她就用这种温暖如春日和风的目光看着停在自己面前的许仙,安静微笑着。

女子心里的千言万语,到得嘴边,却只是一句简单问候:“元林宗,好久不见。”

她平时的声音一如男子般利落明确,此时却异常柔软,比她肩侧的垂柳枝叶还要柔软。

只是她叫的是许仙的俗名元林宗,而不是丹丘子或元丹丘。

她看着许仙的温柔目光,也绝不是看着一位道人或道友的目光。

十年时间,当年还懵懂的女孩已到了三十一岁,已想明白了许多事情,也似乎已有了某种决定。

许仙仔仔细细打量着似乎还和以前一样、又似乎已经很不一样的女子,足足有十几息,一笑作春温,柔声道:“佳人姑娘,好久不见。”

他没有叫“公孙道友”,也没有叫“公孙姑娘”。

于是公孙佳人笑容灿烂了开来,双眼也发亮了起来,心里也盛开了一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