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朝。

李治低低的笑出了声。

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儿吗,如果真的那么愧疚的话,给他多弄点他们能用到的好东西吧。

想到还在研究中的火药,李治叹了口气,他想要比黑火药更先进的,不知道后世对这个保不保密。

一不小心露出内陷的黑芝麻汤圆,此刻还是那副温润到没有棱角的样子。

至于心黑手狠,不存在的。

各朝代众人闻言,也露出同情的表情,李治实在是太惨了。

如果白切黑的特质是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他们会觉得这人可怕,简直坑人,并且非常在意这人的内陷到底是黑甜巧克力还是爆炸黑火药。

如果是前者,也不是不行,最多是这人不会吃亏,如果是后者他们趁早离远点,这要是真炸了,他们可不想死翘翘,

但如果这种特质是在一个帝王身上,那就不一样了,特们只会满心欢喜的看看这汤圆皮白不白,圆不圆,够不够圆润迷惑人,放在元宵佳节中会不会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

最好他的肚子里能埋个一吨的黑火药,在无形之间把敌人全都给炸上天。

别问为啥,问就是一般来说,普通人面对的都是普通人,这种人他们应付不来,但帝王面对的全都是一群杀伤性武器,李治要真是一个任由人搓圆捏扁的白面团儿,那才完蛋了。

所以,即使在王勃的问题上,这位皇帝是有那么一点小瑕疵,但看整体的话,他们还是对这位帝王很有好感的。

事实上,他们一直都有个念头,他们真的不能绑架一个明君回来,让人家来治理他们吗,他们简直是羡慕死了。

……

李治的“永徽之治”,虞美人在之前的天幕中就讲过,这也让虞美人在介绍李治的时候,只是三三两两的一带而过。

[下一个我要讲谁,我觉得大家也能猜到,没错,就是李隆基。

我们在盘点昏君的时候,就盘点过他,盘点明君的时候,他再次出场,这怎么看也就一个李隆基能有这个待遇。

他的“开元盛世”,是讲唐朝绕不过去的一道,所以,我之前说他“半明半昏”,并不是开玩笑的。

我说句实在话,我有多讨厌安史之乱,讨厌弄出安史之乱的李隆基,我就有多喜欢开元盛世前的唐朝,包括开元盛世,诗人们刻画的太高了,描写的太好了,我真的很喜欢。]

虞美人深吸一口气,直接说道。

[所以,私心里,我真的不介意发挥一下我自己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把天宝前后的李隆基分开来看,开元结束的时候。我就把他当死人了。

安史之乱,所有人的痛。]

天宝时期。

虞美人这话有多狠,别人没没感觉,李隆基自己却是有的,毕竟他自己可不就是在他亲手终结了天宝年后吗。

虞美人这是啥,是在指着他的鼻子骂,听见没,你现在就是个死人。

他脑子里的水现在不说全部控干净了吧,那也是去了大半,主要还是一个“安史之乱”,把他能狂傲自负的资本全打没了。

他之前为啥那么狂,为啥想干啥就干啥,还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在世无双,跟秦始皇比不说是超过吧,那也是能比肩的存在。

这也不是他真就飘到没边了,主要还是一个“开元盛世”,真就是所有人的白月光,凭着这个,他千古一帝的位置稳了,这是后世人都承认的事情。

但他就是做梦也没想到啊,他后面的昏庸也是前所未有的,比梁武帝萧衍还要离谱,直接把一个大一统朝代给干趴下了。

他可不就一下子就蔫巴了吗。

他现在清醒了是因为他想清醒吗,不是啊。

分明是他再不清醒起来做出点成绩,自己噔噔噔的去当太上皇了,他真就遗臭万年,彻底完蛋了。

所以,天幕这么说了,他还偏偏不能生气,相反能让虞美人承认他的“开元盛世”,对他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能让此刻的大唐百姓再听听,他从前是怎么英明的。

然后他就听见虞美人接下来的话。

……

[我虽然让他在这一期上榜了,但在说下面的内容之前,我还是得提醒你们一下,千万、千万不要忘记他在安史之乱时是个什么模样,一定、一定要紧盯着他,不要让他再有机会得意忘形了,他一得意忘形,大唐完蛋了。

好,我们废话不多说,“开元盛世”的辉煌,相信没有人能不知道,能不了解的吧。

在开元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可谓是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人口大幅度增长,按照天宝年间统计的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之多。

我这样说大家可能没概念,我给大家放个数据,隋文帝时期的人口是人,八百九十万户。

但因为隋末乱世的缘故,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其实仅剩下两百余万户 。

这个数据到了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 ,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

而唐高宗永徽三年,统计全国有户380万 ,武则天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万,约达3714万人。而从武则天去世,到天宝年,前后不过三十多年,我们四舍五入一下,算五十年,大家就知道这个数据的份量了吧。

且“开元盛世”的份量还不单单是人口问题,在当时的商业也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

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王维的那一句“万国衣冠拜冕旒”真不是虚的。]

天幕下,众人闻言,转动了一下自己自己的脑瓜子,总算把虞美人所说的内容理清楚了些,多少收起了天幕为什么要讲李隆基的怨念。

该说不说,他还真值得,毕竟这成就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当然,与此同时,他们也更清楚的明白了,虞美人为什么说“开皇之治”是一个奇迹了。

毕竟一个“开皇之治”的人口数量,是需要唐朝几代人追上的,这种成就,真不是一般皇帝能有的。

他们服了。

所以,李隆基,你何至于此啊。

此时此刻,他们再次跟虞美人感同身受了,李隆基,你之前干得多好,做得多棒,怎就非得弄出个“安史之乱”,打那些不义之战,李隆基,别不是被夺舍了吧,不然何至于此。

痛心疾首.jpg。

……

虞美人也是心痛到fuxi,弄出“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居然能弄出“开元盛世”,真的是邪了门了。

果然小说还需要逻辑呢,现实却不需要。

[可以这样说,只要史书不是那些史官们的梦呓之作,中华上下五千年,“开元盛世”就是李隆基的勋章。

这让我们试图去探寻这么一位皇帝。

我们就发现,这人的少年到青年时光可以说是从政变中长大的,自己更是策划了不少的政变名场面。

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我得承认,他能成为皇帝。并不容易。

在李隆基登基的最初,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这些都是能看得见的问题。

那时的李隆基看见了问题,并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

在这方面,李隆基眼光特别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着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最开始,他是看中姚崇的,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他当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

李隆基一一听了,并且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姚崇上任后,与李隆基一起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

在面对严重蝗灾的时候,李隆基更是拿出了他曾祖李世民的魄力,不是说吃蝗虫哈,而是在这件事上并不延误和推诿,大力支持宰相姚崇,让当时十分严重的蝗灾并没有再继续扩大影响,很快就消灭干净,把会大面积饥荒的可能扼杀在摇篮里。

等到国家渐入正轨后,李隆基要以法治国。

这时,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招权纳贿的姚崇就下台了。

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宋璟为政期间,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跟司马光的小心眼真是天壤之别。

且宋璟还十分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他虽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

但宋璟最后还是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李隆基罢相,当然,更多还是他的性格得罪了太多人,很多人推着他倒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