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将满清限制在江南,是朱由检深思熟虑的一步棋。

而今,即将实现!

也就是说,他已经能够腾出手来,推动华夏的发展了。

离开汉都北上之前,他安排的内燃机小组,正在加紧攻克难关。

华夏的石油应用,实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到了大明朝,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生活中。

分离石油的工艺……

说白了并不复杂。

大不了不要汽油,沉淀过滤后,直接加热就好。

更何况,美洲那边,还有挖出来,就能直接使用的轻质石油!

汽油内燃机,需要火花塞点燃,因此只能做了项目立项,不能当成突破口。

而柴油内燃机,燃烧的原理只是压缩形成高温,点燃雾化柴油而已。

就大明的这群能工巧匠——难度并不大!

大不了——先手搓……

……

一别半年,大明这群屹立在人类之巅的能工巧匠,有了他口述的后世经验,又该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内燃机要是给他鼓捣了出来,那因为橡胶而造成的短板,可就让朱由检难以原谅自己了……

……

王徵也笑了起来:

“陛下您是没有看到,就为了完成陛下的这个猜想——

孙云球、陈天衢、诸昇、高逸上、俞天枢,他们五个,带着几大玻璃厂里的工匠们,已经吃住都在厂子里小半年时间了!”

王徵呵呵的笑着。

孙云球他们的模样,像极了他年轻时候。

几十年前,他也是这么废寝忘食的……

现在……

老咯!

熬不了夜了啊!

不过,看到大明涌现出这么多厉害的年轻人,他知足了!

王徵刚刚脱落了一颗门牙,笑起来很是喜庆。

朱由检点头:

“不着急,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告诉他们,时间在我们这边,不着急。”

王徵、张书堂等人相视一笑。

果然!

正如他们的猜测那样,只要拿回了北直隶,皇帝就再也不会那么急迫了。

众人纷纷点头应了。

朱由检左右看了又看,银行内部的布置,和后世差不多。

他一边走马观花,一边道:

“短期存银,可以放在银行内。

长期存银、中期存银,这两样必须要分开。

朕这次回来,会择地修建国家重金属储存中心。

超过一定期限的存银,要送到那里去。”

张书堂急忙应了。

“陛下这个法子,倒是解了微臣的大难题了!”

他也正在发愁这个问题。

汉都虽然只是新都,富人却一点也不少。

尤其是汉江商团建立以来,更是聚集了无尽富豪。

纵然汉都这座银行,在建立之初,就修建了一个三层地下室,专门用来储存。

然而,存银场地依旧不足!

沿着旋转楼梯拾阶而下,经过三道厚重的大门,众人来到了银库内。

银库并非是一个空旷的大场地,而是用条石、糯米汁,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

每一个小房间,都有一个篮球大小的圆形窗口。

朱由检稍微瞥了一眼,就知道那上面装的正是夹心玻璃!

张书堂拿来钥匙,打开房门。

只见大条石制造的柜台上,摆放着一个个箱子。

“陛下,这些房间,每一间里面的存银,都是一百万枚。”

朱由检一一看了过去,果然,地下一层的房间内,只要贴了封条的,都满载一百万银元。

众人又来到负二层。

负二层存放的,都是银锭。

五百斤一块的圆形银锭,充满了各个房间。

“陛下,这一层存放的,都是别人寄存的银子。

我特意让人都采取了‘气死贼’的设计。

将这些银子,铸造成五百斤一锭的规模。

而二层的出口,则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这里面的存银,都是将碎银送下来后,当场现融的。

这样,就算有人想要盗取银子,难度也会太大!”

朱由检笑了起来。

他又想起了方正化在江南横行,从豪门地窖内搬运银子的场景。

的确,气死贼的设计,能够预防一般的小毛贼。

至于会不会有人像方正化那样,直接“明抢”……

真到了那一天,必然是华夏又一个劫难的到来。

看着小房间特意预留的夹心玻璃窗户,朱由检微微摇头。

时代变了!

在他的手上,华夏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他不相信那样的劫难,会再次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张书堂带路,一行人又朝第三层走去。

张书堂一边走,一边给朱由检介绍:

“陛下,银行这里是一座石头山。

当初建造的时候,特意用火药,炸出了这个地下室。

然后,又用条石糯米汁,修建了外墙。

每相邻的两块条石,都是采取永乐爷当年营造武当、紫禁城那样,采取燕尾榫镂空、铁钉相连的方式。

同样办法,又修建了内墙。

在两堵墙之间,则是采取了水泥灌浆的方法,单单充作筋骨的钢筋,都足足使用了二十多万斤。”

朱由检点了点头:

“这三堵墙的总厚度有多少?”

张书堂伸出了一个巴掌:

“足足五尺厚!

就不说咱们的地窖,周围都是大青石,除了直接使用火药,是难以炸开的了。

单单这堵墙,就算拿大炮轰,没有三五天时间,也休想打开了缺口!”

张书堂笑了起来:

“实际上,陛下批下来营建费用,大头全拿来修建了地窖。

至于地表的六层高楼,看起来很是壮观,实则总花费还不到地窖的一半。”

说着话,一行人来到了地下三层。

第三层和上面两层没什么差别。

要说有,也就是最中间的那个用来收集渗水的深井了。

因为是石制建筑,又深入地底三丈多深,难免会比较潮湿。

因此,在营造的时候,采取了华夏惯例“地井”的设计。

这玩意,不管是大型陵寝,还是高塔建筑,都会采用。

只不过,名字不一样罢了。

比如,在陵墓内,这个地井就叫“金井”了。

内里填充“五色土”的地井,本质上就是吸潮的。

朱由检随意瞥了一眼用大理石栏杆围起来的地井,就将视线放在了周围的房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