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881章 民生、民生、民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81章 民生、民生、民生!

天色擦黑,丁伟赶回了汉都。

短短大半年时间,丁家油坊已经扩大了好几倍。

从原本的两个雇员,更是增添到了一百多人。

而今,每天都需要供给官府六千斤食用油。

这可是一天的供应量!

至于旁边的“丁记成衣坊”,也扩大了无数倍,厂房已经占据了半片山。

雇工超过了五百人。

甚至,还使用上了最先进的缝纫机。

丁伟驱动蒸汽机车,停靠在门楼下。

看着那雄伟的门楼,丁伟感慨不已。

他实在无法想到,去年春上,家里才决定派遣自家老爹,去柏林开办了一处渣油作坊。

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自家产业已经超过了邓州的本家。

甚至,就连爷爷,也发了话,今后丁家的主枝,就是丁铁牛这一脉……

……

家业翻了无数倍,丁铁牛也不再亲自榨油了。

每日里都背着手,巡视着场子,指导一下雇员。

行事作风,倒也有了几分“老爷”的姿态。

丁铁牛人逢喜事精神爽,每晚都要小酌两杯。

给师父打酒的重任,就落在两个徒儿二娃、铁牛身上。

徒弟和徒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年代的徒儿,那是要当了半个儿子的。

师父,师父,先师后父!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给师父养老送终,可是常态。

甚至,很多独门秘籍,师父宁可传给徒弟,都不会传给女儿。

铁牛和二娃,是丁铁牛的两个徒儿。

两人拜的是师父礼,自然就是半个儿子。

丁家只有一个男丁,又在大明皇家大学城里当差。

二娃和铁牛两人,自然就承担了“半子”的重任。

两人不但要辅助丁铁牛,看顾整座作坊,更是要照顾丁铁牛一家的生活起居。

昨天,丁铁牛喝完了酒,二娃争到了给师父打酒的“重任”。

油坊收工之前,二娃从账上支取了银钱,就朝着街道而去。

此时,他刚刚回来。

二娃提着一壶酒,还没进门呢,就见到有蒸汽机车停在了门口。

蒸汽机车,已经不是新鲜事务了。

汉都街道上,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蒸汽机车。

虽然大都是朝臣乘坐,但是,汉都第一机械厂,已经对外开始发售“民生”牌蒸汽机车。

民生牌汽车,虽然在配置上,不如朝臣乘坐的那么豪华。

比如皮质弹簧座椅,变成了丝织物。

比如原本镶金嵌银的内饰,也已经变成了油漆。

售价更是高达三千三百枚银元之巨!

但是,汉都可是汉都商团的老巢,最不差的就是有钱人。

民生汽车开售短短三个月,已经卖出去了三百多辆!

(谨以此纪念:我国最早的汽车“民生”!

——1931年5月31日,张学良在在辽宁迫击炮厂下线的“民生75”型汽车。

沈阳工业博物馆的民生汽车

民生牌汽车为长头,棕色,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

前后轮距4.7米,前后四轮、单胎,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

自行设计的缓冲式后轴。

针对当时汽车最容易坏的水箱,别出心裁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水箱,分为四部,即使一部损坏,汽车仍然照常行驶。

民生汽车的国产化率,达到70%!

共分为两款——75型,载重2.5吨;100型,载重3吨。

75型适合普通条件下的形式,100型适合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

可以说,这是根据华夏实际情况,设计的汽车。

民生汽车的出现,使得民国的汽车工业,成了亚洲第一!

要知道,当时的倭寇,都还没有汽车呢!

也标志着华夏,终于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当时上海展览会上的民生汽车,这是75型

只可惜,满清祸国三百年,刚刚推翻满清黑暗统治的民国,境内军阀横行,国家积弱。

九一八之后,倭寇鲸吞东北,东北落入倭寇之手。

而民生牌汽车,则被倭寇抢走,更名为丰田卡车31c型。

张学良民生汽车的技术,成了倭寇汽车的奠基石。

民生汽车,就算在汽车圈,也是一个冷门知识。

我想为她水一水,这是我们的伤疤……)

……

民生汽车的出现,让蒸汽机车走进了非勋贵家庭。

汉都这个首善之地,更是买走了99.9%的产能。

汉都人对于蒸汽机车,是不陌生的。

虽然,每一次出现,都能惹来一大群小孩的尾随。

二娃心中好奇,这标志着“达官贵人”的蒸汽机车,怎么停在了自己门口?

他凑上前一看,丁伟刚好打开车门,一只脚踏在了地面上。

“二娃,吃饭没?”

丁伟笑着打了招呼。

“伟哥儿回来了!”

二娃欢喜的惊呼一声,连回话都忘记了。

他拔开脚丫子,就朝院子里跑。

“师父、师父,伟哥儿回来了!”

“师父、师父……”

丁伟苦笑一声,伸手从副驾拿下包袱,朝着家里走去。

丁夫人正拿着扫帚,在清扫院子。

虽然这家业一天比一天富裕,然而,都是穷苦小百姓的出身,一分银子能够掰成两半花的“抠唆”,却并未改变。

丁家的家业,已经翻了百倍,却连个扫洒的下人都没请。

在丁夫人看来,不是请不起,而是没必要。

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每日里干干活,还省了心焦。

城里的医者也说了,适当的活动,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呢!

自己每天拿着扫帚扫扫地,即省了请人的银子,又能锻炼了身体。

一举两得,多好的事情。

油坊已经放了工,丁夫人拿起扫帚,正在清扫前院。

刚扫了一半,就见到二徒弟风风火火的窜了进来。

嘴里还鬼苦狼嚎着!

“二娃子,你乱叫啥哩?”

眼见二娃就要扑到扫帚上,丁夫人赶紧抽回竹竿梢子做的扫帚,生怕他跌倒了。

丁夫人抽回了挡路的扫帚,嘴里却喝骂一声。

“师娘,师娘!”

二娃喜不自胜,急吼吼的道:

“师娘,伟哥儿回来了!”

“我儿子回来了?”

“啪!”

丁夫人丢下扫帚,迈开双腿,就朝门口跑去。

正好,丁伟提着包裹,迈过了门槛。

“娘,我回来了。”

刚刚洗了手,让伙计们放了工,正等着吃饭的丁铁牛,也走了出来。

见到儿子回来,他满眼喜色,嘴里却呵斥道:

“不年不节,皇爷相信咱家,让你做了大学城的助教,你不思为国效劳,回来作甚?

你怠慢职责,岂不是让咱家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