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 第623章 哥几个,来跟小华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3章 哥几个,来跟小华子

战时法令,一切从严、从快!

太子的批文,当场就被发了出去。

当天上午,17枚血淋淋的首级,被送往各处作坊展览。

按照惯例,这叫“传首”某地……

京师大小作坊,齐齐一震。

打了小心思,还未施行的,纷纷打消了心思。

更是后怕连连。

打定了主意,今后一钱一毫,都不能少!

不曾动了心思的,啐骂连连:

自作孽不可活!

陛下废除了一切苛捐杂税,更是严禁官员不得吃拿卡要。

一切行为,都制定出了规章制度。

只要按照皇帝定下的章程,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后,任何官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刁难。

这样的经商环境,上哪里找哟!

愚蠢!

该死!

砍他全家,那是轻的了!

照咱说,就该夷九族……

……

今日的汉都,大不同。

比如——张三想要开一个打造菜刀的生产作坊。

先去官府报备,在递交了一枚银元,和申请书后,索要回执。

三天时间内,官府必须组织考核。

若是超过三天,凭借回执,就可以直接上告。

督察部门,无条件必须立刻处理。

而都是勋贵、皇室子弟组成的督察处,早就等着官员犯错了……

查抄贪官,他们年底有奖金啊!

只要案子够大,更是还能升官呢!

递交了申请之后呢?

三天内,就会有人前来考核。

张三需要当场打造,只要打出来的菜刀合格,不是那种一拍蒜就断了的,就能得到一张生产资质证明。

当然,特种菜刀除外……

这张证明上,签署着考核人的姓名、职务,以及时间、地点等,并且还会盖上印鉴。

然后,张三拿着资质证明,去当地衙门,购买商业用地。

官府必须要将本辖境内,所有未出售的土地,全部标识出来,供人选择。

然后,张三按照土地定标的价格,购买土地。

再拿着衙门给出的土地证明,和生产资质。

去新成立的国土规划局辖下(直归皇帝),设立在当地的衙门。

缴纳购买土地价格十分之一的建筑许可费。

这个钱一交,当场就能拿到建筑许可证。

三证在手(资质证、土地证、许可证)。

张三就可以或是自建,或是聘请专业建筑队,来修建作坊了。

而且!

只要三证在手,任何人胆敢阻拦,都将受到官府的严惩。

当然,前提是——张三不能扰乱旁人的正常生产秩序。

比如,不能以建筑为名,堵死道路、堵死别的商铺门口等等。

……

在这样的情况下……

汉都大小百姓,谁不知道今日的生意好做啊!

能够轻松办厂不说,更是可以凭借纳税证明,搭上了汉江商号的顺风车。

借着汉江商号的影响力,将自家的店铺,开遍全国。

在新大明,纳税证明就是神器!

不但国家设立的各处衙门,需要这个证明,甚至,只要手持纳税证明,更是能够出动官府力量!

比如——

哪个正常纳税的商队,在某地,被土匪截了……

没关系!

拿着纳税证明,去找离该地最近的驻军。

驻军就会出动兵力,剿灭土匪,将被夺走的合法商品,给找回来。

当然……

目前仅限于内陆。

但是,只要这个形成了惯例,让商人尝到纳税后的好处……

大明商队雄霸四海,那就不是梦!

正如那句话——唯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

反过来就是——管你当海盗也好,殖民也罢,只要正常纳税,你就是合法的。

……

正是因为皇帝的政策宽松,因此,单单崇祯十七年的冬月(十一月)。

仅汉都一地,新开业的大小店铺,就超过了七千家!

整个大明控制区内,新开办的店铺,何止数万家!

这是为啥?

还不是因为政策得人心!

大明的新生,汉都的繁荣……

多少人都跟着赚了大钱!

……

因此,当17枚首级,传首各处作坊后……

没人在意!

啥?咋死的?

哦!

贪污啊!

杀得好!

没事了,该干嘛干嘛去……

……

17枚首级,传到了“田大锤”作坊。

田老万一手捂住女儿田青的眼,让下人将女儿带走。

然后从身上掏出一盒大红色“襄阳”牌硬盒纸烟,给传首的军卒,一人散了一根。

“哥几个,来跟小华子。

这家伙干了啥?”

田老万笑呵呵的问道。

为首的锦衣卫,扫了一眼烟卷上的金色城门楼标签,笑了起来:

“哟,掌柜这是赚了大钱啊!”

这襄阳烟,是襄阳王府新开的产业。

说起这襄阳王,也是多灾多难。

自从出了个牛人朱见淑,毁掉隆中诸葛草庐,拆毁隆中书院后……

襄阳王一系,就饱受打压。

到了三年前,更是被张献忠以2000人,区区28人,拿着缴获的杨嗣昌令牌,夺下了襄阳城。

然后……

时任襄阳王朱翊铭全家死绝。

只有福清王朱常澄、进贤王朱常淦免于一难。

朱常澄兄弟二人寓居九江。

唐王朱聿键将土地政策,推行到了九江附近的时候,两人投入朱聿键手下。

就这样,朱由检让朱常澄袭了襄阳王王位。

但是……

他那里还有家产哟。

正巧,朱由检将卷烟这玩意拿了出来。

定名为“中华”,俗称“华子”……

这种烟,朱由检定位是官场特供。

但是,卷烟一推出,就迎来了汹涌模仿,民间卷烟层出不穷。

不差钱的新都人,当真是将时髦进行到底。

深知这玩意那恐怖赚钱能力的朱由检,怎能错过。

于是,朱由检又在襄阳、邓州,各开了一座卷烟厂。

分别定名为“襄阳”、“湍河桥”香烟。

还记得小时帮老人买烟,这种漂亮的烟盒,拿来打bia,可是最吸引小伙伴的了。

这两款,就面向全社会售卖了。

来到大明近一年时间了,深知原本的世界,已经回不去的朱由检,唯有以这些旧事记忆,来缅怀……

于是,朱常澄就入了股份,占据了新开“襄阳卷烟厂”一成的份额。

唐王则是得到了邓州卷烟厂的两成股份。

这两款烟,湍河桥的定价是亲民的路线。

白河软包,一文钱一包。

红盒硬包,两文钱一包。

这个价钱,就算是工地上的民夫,也是买得起的,只是相较于烟丝,不划算罢了。